2013-11-01 1/4【林前13:4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注解)恒久忍耐,原文意指长久忍受痛苦。恩慈,即慷慨施出,这是神生命的表现。嫉妒:对别人高于自己的成就觉得不是味道。自夸,指骄矜狂妄地自我吹嘘,以贬低别人;张狂,指自高自大。 2013-11-02 2/4【林前13:4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延伸)爱乃是神的生命在信徒里面,带着爱彰显在人身上。神的爱与人的爱截然不同。人的爱是短暂的,有条件的,即使最高的父母之爱,仍然会因某种情形而改变;但神的爱却是恒久忍耐,他爱我们到底,永不改变。 2013-11-03 3/4【林前13:4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延伸)在教会生活中配搭事奉时,最需要的是爱心的恒久忍耐和恩慈相待;缺少了这个,就无法和谐配搭事奉。在配搭事奉中,各人恩赐种类不同,大小不同,因此极易产生嫉妒,然而“爱是不嫉妒”,问题的根源是我们缺少爱。爱能一面忍受别人无理的对待,一面却又慷慨的给予别人;这正是主耶稣待人之心,是圣灵九果之二(加5:22),也是使徒保罗的生活表现(参林后6:6)。 2013-11-04 4/4【林前13:4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延伸)爱是不因别人属灵生命比自己长进,别人的恩赐比自己大而有嫉妒心,反而能为别人喜乐。自夸和自高自大乃是肉体的行为,只能激动更多的肉体,使肉体膨胀,伤害属灵的生命,毁坏神的教会。 2013-11-05 1/4【林前13:5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注解)害羞的事,指不合宜或鲁莽的事;全句意即不作不合基督徒体统的事,亦即行事端庄、正经、不失礼。不求自己的益处,指不坚持己意,或不求自己的权益;爱叫人行事不以自己为中心,只求使教会全体和别人得益。发怒,指爆发性脾气;指被人激怒的时候,能管住自己,又能顾到别人的感觉。记算,意指记在心上;人喜欢把别人对不起自己的事铭记在心,历久不忘。 2013-11-06 2/4【林前13:5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延伸)不求自己的益处,这正是爱的核心(参林前十24,33);信徒应当不自私,不求取对自己有利的事物,反之,却宁愿牺牲自己,以成全他人。爱是一种超越自私的行为:不要求优先,不求认可与赞赏,也不求别人的报偿,这便是爱在人身上的记号。 2013-11-07 3/4【林前13:5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轻易发怒,人在盛怒中,往往不能客观地观察并处理事物;摩西在盛怒之下第二次击打盘石,以致被神责备,不能进到迦南地(民廿2~12),便是一大鉴戒。有一个最妙的道可以作为防患的,它对治疗易怒的脾气也是万无一失的,那就是保守自己常在不自私的爱中。 2013-11-08 4/4【林前13:5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计算人的恶,如同主在十字架时为人祷告。在教会生中,难免有被人得罪的情形,但不可记别人的账,否则容易跌倒。‘饶恕’(参太十八21~35)别人,要作到忘记别人所得罪的事。 2013-11-09
2013-11-11 1/3【林前13:7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延伸)凡事包容,有三方面的意思:1.如容器般广大的心,能将别人的侵犯包容、容纳起来;2.如房顶般的将别人的过错遮掩起来;3.又如房顶般的成为别人的遮蔽与保护。凡事相信的相信,指不怀疑,不猜忌;不但对神信靠,并且对人信任与接纳。凡事盼望,指常存积极而正面的盼望,不以消极的看法和态度来对待任何人事物,不轻易放弃希望。忍耐,指军事词汇,指严守阵地。 2013-11-12 2013-11-14 1/2【林前13:8爱是永不止息。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全句意指爱比一切存留得更长久,并且永远保有其地位。爱永不败落,永不衰残、永不消失、永不终止,就像神永远的生命一样,因为爱乃是神生命的彰显。归于无有,意指废弃。先知讲道之能、说方言和知识,都是神作工、运行的凭借,并不是神生命的彰显,因此这些都是有时间性的,终必停止,终必归于无有。惟独爱是神生命的彰显,而神的生命既是永远长存,爱也必永远长存。 2013-11-15 2/2【林前13:8爱是永不止息。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一切恩赐都是有限的,终必停止,终必归于无有;惟有爱的基督永远常存,永不止息。这说出基督乃是一切恩赐的终极目标。神是以基督为目标,而赐下众恩赐;当基督的丰满完全实现时,众恩赐的任务就达成了;最终存留的,不再是恩赐,惟独是丰满的基督了。爱既是基督自己,所以4~7节就是爱的基督丰满的彰显。 2013-11-16 1/2【林前13:9-10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讲的也有限。等那完全的来到,这有限的必归于无有了。】(注解)“那完全的”与9节的“有限”相对,又可译作“那成熟的”,与11节的“孩子”相对;来到指来世,国度时代的来临。“这有限的”指8节所题的先知讲道之能、说方言和知识,这些恩赐的程度、功用和价值都是有限的;“必归于无有”指当众人都达到完全成熟的地步时,一切恩赐就都没有存在的价值。 2013-11-17 2/2【林前13:9-10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讲的也有限。等那完全的来到,这有限的必归于无有了。】(延伸)我们需要认识到自己的有限,以致于在教会管理中和待人接物时不要凭着有限的知识来批判并断案。并且,我们的眼光要放得长远,今世的一切若与来世作比较,在数量上,一个是有限,一个是完全(整全、全数);在质量上,一个是幼稚,一个是成熟。当明白了这些,就不会再过多计较今天的得失了。 2013-11-18 1/2【林前13:11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注解)作孩子的时候,指信徒在今世活着的时候,因生命还不成熟,各方面的表现还很幼稚。孩子的言语幼稚,思想浮浅,意念天真无邪。既成了人,指完全时刻的到来(参10节)。(延伸)一切恩赐都是为着今世未长大的孩子,等到来世生命成熟,就不需要恩赐了。今日我们仍是属灵的孩子,所以对恩赐存着不成熟的看法,及至长大成人,自然就会把孩子的事丢弃了。 2013-11-19 2/2【林前13:11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方言的恩赐不但是众恩赐中最小的恩赐,并且也如孩童所喜欢的事一般地幼稚,因此我们不该以说方言为追求的目标,而该追求生命的长大成熟。不单说方言,就连先知讲道也是孩子的事,惟有凭爱心行事,才是成人的事。爱是神生命的彰显,因此追求爱,能帮助我们在生命里加速长大成熟;追求说方言的恩赐,无助于生命的长进,反而会使我们停留在孩提阶段。 2013-11-20 1/2【林前13:12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背景)古时的镜子是用磨亮的金属(一般是铜)制作的,它们所反映出来的影像,多是模糊不清的轮廓。(注解)面对面,指敞着脸看见主的真体,对所有属灵的事物都有清楚的看见,不再模糊不清。全知道,意为像我被主完全看透,故指像主全知一般。 2013-11-21 2/2【林前13:12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延伸)今天我们对许多属灵的事似知非知,且所知道的也极其有限,只有一点点残缺不全、片断的认识而已。但当主回来时,我们都要与主面对面,那时对于主和一切属灵的事,就会全面而透澈的认识了。我们最要紧的,还不是追求外面客观知识上的认识,而是借着天天与主面对面有亲密的交通,在里面对主有主观的经历与认识,这种经历与认识,才能帮助我们在生命里长大。 2013-11-22 1/2【林前13:13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注解)信,是接受属神的事物,并将它实化出来;望,是将信心所接受并实化的属神事物,作为我们忍耐、等候、追求的目标;爱,是在从信开始到实现望的过程中,实际地经历、享受并彰显信心所接受并实化的属神事物。“信、望、爱”这三样,爱是最大的理由有三:(1)爱是凡事相信、凡事盼望的根源(参7节);(2)信和望是属人的特质,爱是属神的特质;(3)爱是由信达于望的桥梁。 2013-11-23 2/2【林前13:13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延伸)信、望、爱是不能分开的,此三者是彼此相关相连的。我们整个属灵的路程都包含于其中。信是我们属灵路程的根基,望是这路程的荣耀目标,爱是我们在路程中一路上的供应,叫我们无论经历如何艰难,都能甜美往前,所以最大的是爱。爱不是人“作”出来的,爱乃是“活”出来的。爱的生命是在信徒的灵里,故凭这灵里的生命而活,自然就会结出爱的果子来。真实的信心与盼望,惟有在真实完全的爱中,才能找到其完全的境界。 2013-11-24 1/4【林前14:1你们要追求爱,也要切慕属灵的恩赐,其中更要羡慕的,是作先知讲道(原文作:是说预言;下同)。】爱既是最妙的道,它赋予各种属灵恩赐以价值(林前13:1~3),且它在常存的三样美德中是最大的,因此,我们应当以爱为追求的目标,也要切慕属灵的恩赐。原文并无“的恩赐”,故应作“也要切慕属灵”;哥林多信徒的恩赐已经没有一样不及人的(林前1:7),使徒保罗不会在此鼓励他们再去追求恩赐。这里的意思是说,他们还不是属灵的,他们在基督里还是婴孩(林前三1),因此应当切慕属灵。属灵意即在属灵的生命里长大,脱离属婴孩的阶段。 2013-11-25 2/4【林前14:1你们要追求爱,也要切慕属灵的恩赐,其中更要羡慕的,是作先知讲道(原文作:是说预言;下同)。】“作先知讲道”与“说预言”同字,意指为神说话,将神自己和神的一切教导给人,使人更多认识神,而行在神的光中,达成神拯救人的目的。作先知讲道,其实也只是属灵的恩赐之一,保罗在这里特别提起这项恩赐,目的是拿它跟说方言的恩赐作比较,以纠正哥林多信徒错误的观念。因为当时的哥林多信徒喜欢追求一些神奇的恩赐,并在会中炫耀,保罗迁就他们幼稚的思想,含有“与其你们追求说方言的恩赐,倒不如切慕作先知讲道”的意味。 2013-11-26 3/4【林前14:1你们要追求爱,也要切慕属灵的恩赐,其中更要羡慕的,是作先知讲道(原文作:是说预言;下同)。】其实,属灵的恩赐,是圣灵随己意分给各人的,并不是人追求得来的,并且也“不都是先知,不都说方言”,因此保罗只说羡慕或切慕,而没有说追求。 2013-11-27 4/4【林前14:1你们要追求爱,也要切慕属灵的恩赐,其中更要羡慕的,是作先知讲道(原文作:是说预言;下同)。】(延伸)我们蒙恩以后,要好好追求爱,常和主交通,让主的爱充满;也要切慕属灵,追求属灵,常常聚会、读经、祷告,和众圣徒彼此交通,一同追求属灵。而像作先知讲道这类的属灵恩赐,虽然是圣灵主动的赐给,但人的心意(羡慕)也会影响恩赐的发掘及发挥。 2013-11-28 1/5【林前14:2那说方言的,原不是对人说,乃是对神说,因为没有人听出来。然而,他在心灵里却是讲说各样的奥秘。】(背景)使徒保罗在这里提到说方言,是因为哥林多信徒喜欢在聚会中卖弄方言的恩赐,丝毫不顾别人听不听得懂(参26~28节),所以保罗借用了几乎全章的篇幅,来教导他们有关方言的正确观念。(注解)“……对神说”圣灵分赐方言给人,原不是让人用来讲道,而是用来向神发出极度喜乐的颂扬与赞美;因此在说方言的时候,在第三者的眼中看来,其狂喜的情形有如喝醉了酒一样(参徒二13)。 2013-11-29 2/5【林前14:2那说方言的,原不是对人说,乃是对神说,因为没有人听出来。然而,他在心灵里却是讲说各样的奥秘。】“因为没有人听出来”意指方言如果没有通方言的人在场把它翻译出来,就没有人能听得懂所说的是什么。“因为”后面所接的内容为解释为什么说方言“不是对人说,乃是对神说”。方言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人既听不懂,当然就不是对人说的了。“然而……各样的奥秘”从这里可知,方言绝不是一种没有意思的声音,而是在讲说各种有关神的事,但因无人翻译,人听不出是在讲说甚么,故是奥秘。 2013-11-30 3/5【林前14:2那说方言的,原不是对人说,乃是对神说,因为没有人听出来。然而,他在心灵里却是讲说各样的奥秘。】“在心灵里”原文是“在灵里”。说方言的人本身也听不懂说的是什么意思,所以对他自己而言,他不是用悟性讲说,乃是用灵(在灵里)讲说(参14节)。(延伸)说方言的对象既然是神,不是人,就只适合个人私下与神交通,不宜在聚会中公开发表。真正的方言,不是单调、毫无意义的舌音,乃是在心灵里讲说各样的奥秘,由此可见今天灵恩派绝大多数的所谓方言,其真实性值得怀疑。 2013-12-01 4/5【林前14:2那说方言的,原不是对人说,乃是对神说,因为没有人听出来。然而,他在心灵里却是讲说各样的奥秘。】(问题探讨1/2)灵恩派的人常常误解本节的意思,他们主张:(1)方言原不是对人说,乃是对神说,所以说方言不在乎别人的感受,乃在乎说者与神之间的交通;(2)方言既是没有人听出来,所以是一种没有规则的、没有意义的声音;(3)方言乃是在心灵里讲说各样的奥秘,既是一种奥秘,当然是不为人所知的了。 2013-12-02 5/5【林前14:2那说方言的,原不是对人说,乃是对神说,因为没有人听出来。然而,他在心灵里却是讲说各样的奥秘。】(问题探讨2/2)而本节正确的意思乃是:方言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乃是在讲说没有人听得出来的奥秘,所以对人不能发生功效,也就不是对人说,乃是对神说的了。(因字数限制,更多详情可登陆神州团契网站每日查经栏目查阅本条目的更多注解。www.sztq.org) (以下内容短信不予发送) ‘说方言’的‘说’字原文是 laleo,圣经另一个常用的希腊文‘说’字是 lego;‘灵恩派’的人认为前者(laleo)是指没有组织,没有逻辑的‘说’,而后者(lego)是指有组织,有逻辑的‘说’。因此他们就主张,说‘方言’就是发出没‘有组织,没有逻辑,混杂不清的‘舌音’。但是这种主张,在圣经里站不住脚,因为保罗也用 laleo 在传讲福音(腓一14;西四3),讲智慧(林前二6),讲造就、安慰、劝勉人的话(林前十四3)上,可见 laleo 并不是没有组织,没有逻辑的‘说’。 至于‘方言’本身,它的希腊文是 glossa,这个字含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舌头’,另一个是‘语言’。《使徒行传》三次记载了说‘方言’的事例(徒二4;十46;十九6),三处经文中‘方言’的原文都是用 glossa,旁观的人都能清清楚楚地听出来他们在说甚么话:‘讲说神的大作为’、‘称赞神为大’等,可见 glossa 就是指‘别国的话’并不是指‘舌头’。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神州团契 ╋(始于2006)
GMT+8, 2025-9-21 01:57 , Processed in 0.05440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