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州团契 ╋

 找回密码
 注册 | 加入团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基督教圣诗简史

2012-5-23 17:27| 发布者: Q蛋| 查看: 21497| 评论: 0|原作者: 黄婉娴(博士)|来自: 圣乐良友(2008年第二版)

摘要: 基督徒唱颂圣诗已是信仰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圣诗能帮助我们表达信仰的情感与意念;向神—我们虔诚敬拜,也藉圣诗祷告而与神有密切的契通,向人—我们宣扬福音,向自己—信心得以坚固,并学习基本的真理。 好的圣 ...
(二)韵文诗篇(The Metrical Psalm)
      第二位最有影响力的宗教改革家,是创立长老宗,以法国和瑞士为其根据地的法国人-加尔文(John Calvin,1509-1564)。他的改革观念是彻底的改变,举凡崇拜仪式、教堂装饰和音乐均有所规限。当时的圣诗分为圣诗派和韵文诗篇派(Metrical Psalm),加尔文提倡以诗篇和圣经中的颂歌作为会众敬拜诗歌。他极力反对天主教的经文歌,主张废除希腊和拉丁圣诗。他同意路德所言:「音乐是上帝赐给人最好的礼物,是用来赞美上帝的」,但担心过度重视音乐容易喧宾夺主,使人远离圣经。他认为音乐是为人民的,所以必须简单;音乐是属上帝的,所以必须朴素。而达到此目标的最佳方式就是齐唱、一拍一字、没有伴奏地吟唱圣诗。
      基于诗篇没有格律及诗韵,加尔文因此请来法国宫廷诗人Clement Marot (1497-1544),将诗篇译为富格律的法文韵文诗,以配合国家文字的格律。经过1539-1543年间的努力,Marot完成了50首,却不幸的于1544年去世。Theodore Beza (1519-1605) 接手翻译,分别于1551、1554和1562年共出三版Genevan Psalter,共125个曲调,其中有70首由 Louis Bourgeois (1510-1561) 作曲。他收集了德、法的世俗音乐、贵格利素歌及自己创作的旋律,为这些韵文诗谱上简单的调子,曲风充满了舞曲的节奏;由于异于传统圣乐而引起人们的喜好。三年后Claude Goudimel (1514/1520-1572)谱上和声使之广为流行;此诗集在早期长老宗占据重要地位,奠定新教圣乐的典范;后来被译成欧洲多国语文,成为欧陆、英国、苏格兰和美国各地格律化诗篇的典型。
      加尔文的主张导致长老宗于改教后的两百年内,在圣诗的创作上缺席。一直到18世纪长老宗才开始编辑圣诗:1898年出版Church Hymnary,1927年再授权由全世界八个长老增订重编。1927年James Moffatt(1870–1944)和Millar Patrick编写圣诗手册 Handbook to the Church Hymnary,是一部圣诗学很重要的参考书,使长老会在圣诗史上占有一席地位。
      英国教会在宗教改革的影响下,也仿效加尔文将诗篇译成英文韵文诗。第一位将诗篇译成英文的是亨利八世(Henry VIII,1491-1547)和继位的爱德华六世(Edward VI 1537-1553) 的侍从官Thomas Sternhold(1500-1549)。他于1547和1549年出版了37首韵律诗篇后便去逝,John Hopkins(-1570)接手后于1551年将之完成,名为The Sternhold and Hopkins Psalter。爱德华六世在位仅6年便去世,继位的玛丽一世(Mary I,1516-1558)是天主教徒,上任后大肆迫害基督徒,因烧死三百位基督徒而被称为血腥玛丽(Bloody Mary)。大批基督徒因此逃亡到法国和瑞士,因受当地韵文诗篇影响,编印了英文版的日内瓦诗篇Anglo-Geneva Psalter。其中多半出自The Sternhold and Hopkins Psalter版本,William Whittingham(1524-1579)参与七首的翻译。1558年增至62篇,1561年再增至87篇,增加的部份是由William Kethe(-1594)所译。他们在玛丽一世死后将韵律诗篇带回英国,于1562年再出版 The Whole Book of Psalms。这时期其它在出版或写作韵文诗篇献出心力的还有Matthew Parker (1504-1575) ,Thomas Tallis(1505-1585),John Pullain(1517-1665),John Day(1522-1584),William Damon(1540-1591),Thomas Este(1566-1609),Thomas Ravenscroft(1582、1591-1635),Nahum Tate (1652-1715) ,Nicholas Brady (1659-1736) 和William Croft(1678-1727)等。
      另一边厢的苏格兰,由于在宗教改革时,受日内瓦的长老会影响,在1564年出版The Scottish Psalter;由曾在德国和瑞士流亡和建立教会的苏格兰新领袖John Knox(1510-1572)回国以后出版。大部份取材自Genevan Psalter,The Sternhold and Hopkins Psalter和新译诗篇。1615年的改版加入了12首「共享调」 (Common Tunes) ,即一调多用(不同诗篇)之意;1635年Edward Miller(1731-1807)再增加至31首,并全部配上四部和声。1650年版则结合Genevan Psalter和苏格兰人Robert Kylpont(1524-1606)及John Craig(1663-1731)的译诗而成。1973年以后,韵文诗篇便不再单独出版了,因19世纪末,圣诗开始在苏格兰出现,教会自此将韵文诗篇和圣诗融合在一起。
      美国的韵文诗篇则是16世纪从法国、英国和荷兰过去的新移民带过去的。一直到1640年,他们终于自编一本The Bay Psalm Book,风行了整个世纪。18世纪,美国从唱诗篇跨度到唱圣诗,尤以Isaac Watts(1674-1748) 的The Psalms of David Imitated (1729)和 Charles Wesley的 Charlestown Collection (1737)颇为广传。到了19世纪,Watts-Joel Barlow(1755-1812),Timothy Dwight(1752-1817)和Samuel Austin Worcester (1798-1859),分别于1785,1801和1815年编订新的美国诗集。20世纪出版的Bible Songs(1930年初版/1975再版)以美国原创曲调和福音诗歌的结构占大部分。The Book of Psalms for Singing(1973年初版/1975再版)则以美国原创曲调为主的同时,亦大量调用欧陆传统诗篇韵文,如:DUNDEE,CRIMOND,ST. ANNE,TALLIS’S ORDINAL等。接续下来的世纪,韵文诗篇亦逐渐让路给创作圣诗。

      下一期,我们将从「英国圣诗之父」Isaac Watts(1674-1748),一位由韵文诗篇转到近代圣诗的过渡人物,看他如何将基督教圣诗带至另一新的阶段。我们也将从「基督教圣诗巨匠」Charles Wesley(1707-1788)的诗歌,了解为何他的诗歌是当时教会复兴中最锋利的兵器之一。之后,我们也会发现,美国的圣诗虽然起步较迟,却后来居上,发展迅速,产生了大量的、多元的圣诗,对圣诗的普及化贡献良多。

1

路过
1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神州团契 ╋(始于2006)

GMT+8, 2025-7-15 08:12 , Processed in 0.05301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