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纪教会历史(主后1—100年)
一、背景:时候满足(加:4:4)
神对人类救赎计划的预备可以追溯到人类的第一对夫妻——亚当和夏娃的堕落之后(创3:15)。因着亚伯拉罕的顺服,以色列民成为被拣选的民族。在上帝面前,人类被分为两大类:上帝的选民——犹太人和外邦人或非犹太人。在犹太中神为他们预备律法和旧约圣经,向他们启示自己。在外邦人中神藉着他们社会、文化、思想和道德的自我败坏是他们感受到对真神的需要和渴求。总结而言在犹太人中神的工作是“上帝寻找人”,在外邦人中神的工作是“人寻找上帝”。而是上这一工作在基督降生前后的一两百年间达到顶峰,这一时期可称为人类历史中最关心救赎问题的时代。下面将分别叙述神在各方面的预备工作,特别是人心方面的预备:
1、外面的预备:(政治、社会环境)
在罗马之前虽然有许多伟大的王朝或国家,但是它们大多使用属国或奴役的形式统合它们的疆土和人民。唯有从短暂的马其顿王朝和其后的罗马帝国开始才有一种真正的文化与政治上的联合统一性政府的出现。
罗马帝国在五百年的时间里(前31——后476)将当时一切(指欧洲和西亚)的文明和国家与自己统合起来。罗马将当时在生活与工作上始终彼此分离的的世界各国联合起来,成为一个庞杂的巨大人类集体。使之同有一位皇帝、一个政府、一个军事机构、一个法律系统和习惯、一种公共的语言和文字、一种通用的货币、一种集中的邮政和运输制度和一种共同的文化认同,这一系列的统一构建了这个伟大的属世帝国。在这个人类团体中,曾经自封于一隅的人们开始了解和尊重其他各民族的思想、文化和感情。归结而言他们之间岂不是有许多共同认同和利益?这种美好的联络使人们增加对世界整体性的了解和思考。进而这种统一的国度和君主的认识,自然产生了一种对一位统管万有之神的思考。 古罗马政府建立了一种,宽容、忍耐和好的同化政策,把其他民族视为同辈而非被征服的奴隶。这种政策的一个主要的表现在于:将罗马的公民身份加在部分省份的普通人(自由民)身上(如保罗),并准许他们按照自己的遗传和传统,藉着自己的官吏来参与地方政治。这一政策开始于凯撒奥古斯丁执政时期。直到主后212年,把罗马各省一切生而自由的居民都包括在内。这种公民身份在极为强调法律条例的罗马帝国相当重要,一位罗马公民不论再任何一个罗马省份都将享受与意大利本土的罗马人的相同待遇。这种公民制使大多数人更容易理解人们在基督的国度里真正的平等不分犹太人、希腊人、自主的、为奴的。 当时帝国长期稳定的内部和平也为宣教工作提供了积极的便利。而在文化层面,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广泛使用为布道、宣教和信徒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这也有助于新约圣经的记录和产生。 有许多大城市成为商业和贸易的中心,如叙利亚的安提阿和哥林多、以弗所等城。使徒保罗特别在这些城市中建立教会,进而影响到周边的地区。同时罗马优良的公路、航海网络和良好的邮政系统建设也对福音的传播意义重大。当时,为了罗马军团行军和行政的方便,罗马在各省修建了大量质量优良的石质公路。正如当时,罗马城中心集市金色路牌上的铭文所书写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在航海方面从现代考古发现的沉船残骸来看,当时的航海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但是依然极具危险。 罗马政府对教育方面的建设较少,虽然在大部分城市设有小学。在一些大城市有学院和大学的设置,但是只有少数有钱人才有机会去求学。 在经济方面,随着罗马对北非地区的征服。大量有北非和西班牙引进的廉价农产品涌入欧洲,使得大批农民破产进入城市成为雇佣工人和士兵。这些流动人口对于福音的传播有一定好处,但是大部分流动人口组成了大量的秘密社团和行会。这对古代基督教会形成了一种搅扰因素。 2、里面的预备:(罗马希腊的宗教、哲学和思想)
神更重要的关于“时候满足”的预备,就是在人类内心思想和情感方面的预备。在当时的外邦人中,最主要的人群就是希腊人和罗马人两大民族。我们将分述这两大民族中的思想信仰变化。 A.希腊人:
古希腊神话中的诸神,都是希腊人自己在思想中随意造作的。在希腊人的古代宗教系统中,道德与不道德的行为都是从那些众神而来。希腊人没有真正的罪恶观念,他们的道德意识和审美意识等同。在他们看来“美”——而非圣洁——是他们的最高理想,而他们对在罪恶的看法实际上是与无知等同的。在希腊哲学和宗教观的发展中,有三个明显的阶段。 首先,在主前4,5世纪间一批早期的自然哲学学者出现尝试使用当时人类所掌握的科学和哲学知识系统化当时的世界。这一派最后发展出著名的希腊诡辩派哲学。人的理智、良心和经验成为了新的宗教和哲学的核心。“人是衡量万事的准绳”,是这一派哲学的座右铭,传统的宗教被证明为自然界的势力和要素或者只将其视为一种伦理比喻。最后,诡辩论者们进一步暗示,万物的标准既然由人的理性和感觉决定,所以不存在什么绝对的客观真理和标准。人类可以在自己能力达到的范围内为所欲为。这使得当时社会的道德标准大大降低了。同时,也有另一些(一位?)哲学家强调永恒的客观真理的存在,以反驳诡辩派的自由主义观点。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后来许多的基督徒神学家借用苏格拉底哲学来解释神独一的永恒性,他在一些基督徒口中甚至赢得了“尘世的施洗约翰”的美誉。 其次,在主前404年希腊的伯罗奔尼撒内战中雅典败于斯巴达人手中。其后随着希腊北部马其顿的腓力二世(亚历山大大帝之父)的兴起,整个希腊城市联邦被其吞并,这使得希腊人的宗教和生活观有了很大的改变。首先,在其对保卫城市的众多神袛的真实性上进一步的瓦解,另外希腊人传统的政治体系理想——城市国的概念也受到挑战。各个独立的城市国,不得不并入更大的国家政治体系。对此,希腊人所能作出的选择不外乎两者,或者开始注意到人类和国家的更广阔的集体利益,或者转而求诸个人,成为不关心集体的个人主义者。大多数典型的雅典人采取了后者的态度。 最后在罗马人征服希腊之时,希腊的宗教和哲学差不多完全和社会脱离了关系,狭隘的个人主义潮流,成为了不可避免的结果。其后果就是道德系统的极度混乱和松懈以及对诺言和誓约的轻视。在当时,有许多罗马帝国的领袖,对这种消极的希腊思潮的影响感到十分的担忧和不安。 B.罗马人:
和希腊人相比罗马人是缺乏想像和审美能力的。然而他们具有希腊人所缺少的一种庄重、威严和集体道德意识。罗马人是严肃重实行和讲究实利主义的。(想到《马可福音》没有?)对于他们的国家,他们有一种坚强的信念:罗马人是注定要统治世界的。 相应的罗马的宗教也是注重实用、形式和法治的。古罗马人视他们的诸神为一种神秘的力量和灵体,他们完全没有子女和感情。诸神监视着人类和自然界,罗马人把他们的宗教当作与诸神之间的一种法律性的契约。如果他们遵守了,那么诸神也必须遵守。因此罗马人的祭祀和敬拜是外表的、形式的,却又是严谨而一丝不苟的。在他们看来一个人认真敬拜并为国家祈福,是其爱国主义的表现,这也是罗马人的最高美德。一个热心宗教的罗马人就是一个极熟悉敬拜仪式并细心遵守的人。而过度的与缺乏认真的态度都会为罗马人所憎恶。 凡事都以国家为中心这是罗马社会的主要价值标准。宗教和国家打成一片,宗教是为国家祈福。宗教仪式的主持者是政府的长官,国家最高的祭祀长是国家的元首。在罗马早期朱比特神和女神罗马是罗马人最重要的偶像。 主前250年左右,随着罗马对希腊的征服,希腊文化在罗马盛行起来。希腊人怀疑、虚伪和不信的精神影响了罗马的精英分子,虽然他们表面上仍不能质疑罗马诸神的真实。另外,随着国土的扩张各邦各族的诸神都被迎进罗马受人敬拜。这就产生了一种对一个更“高”、和更“普遍”的神的需求,对罗马皇帝的敬拜由此产生。所知最早的皇帝敬拜在主前29年左右,在别迦摩已有用奥古斯丁代替朱比特的敬拜。后来,敬拜皇帝很快在全国推行开来。于是,政府规定这种仪式为帝国中一切臣民的神圣职责,若有人拒绝就以叛国罪处死。(事实上,在当时罗马帝国为了避免叛乱。因而允许犹太人不参加这种敬拜,但基督徒不在其中。)各地的人可以敬拜本地本族的神,但是必须一起敬拜皇帝。 而这一敬拜的结果更加引致了怀疑论的思潮,因为如果敬拜向革老丢或者尼禄这样的暴君实在让人难以信服。这样虽然罗马人在各方面成就了许多大事,但是在宗教和道德方面却越来越让人难以满足。 总体来说,在耶稣基督诞生时期的罗马帝国在各个方面都是以紧张热烈为特征的。历史上很少有像这个帝国的上流社会,如此毫无节制的奢华宴乐,热衷于各种娱乐、戏剧、赛马和角斗等。但是在他们快乐和热烈的情绪之下,是一颗对真宗教渴望的空虚心灵。 3、犹太人中的预备: 犹太人从亚伯拉罕的时代开始即为上帝的选民。上帝藉着律法和先知对他们说话,是他们可以行进在神的计划当中。但是,以色列人的悖逆受到神可怕的刑罚。在主前586年南国犹大灭亡,大部分以色列人被掳到亚述和巴比伦。其中只有少数(大约5到6万人)在所罗巴伯的领导下于536年左右回到以色列地。他们于主前520—516年间重建了圣殿。以斯拉和尼希米在前456—443年之间被允许回到巴勒斯坦地区治理和教养以色列民。他们分别通过重申律法和重新修筑城墙巩固了以色列人的信心和团结的力量。 在亚历山大(前336—323)时期巴勒斯坦地区为希腊人所统治。之后在主前323年到203年之间为埃及的多利买王朝统治。在此之后,易主于叙利亚的安提阿哥三世(AntiochusⅢ),他的继任者败坏了圣殿的祭祀:引入了异教的祭祀礼仪而且污秽圣殿!这事引起了西门•马加比(Simon Macabeus)的叛乱,马加比最后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犹太政府从主前141年延续至前63年。大庞培(Pompey the Great)在主前63年征服这一带地区,使叙利亚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而巴勒斯坦地区被并入其中。 大希律于主前37—4年成为加利利和犹太地的分封王。耶稣基督生于他在位的最后的几个月中。希律死后他的领土被罗马政府分归他的三个儿子。亚基老得了犹太、以土买和撒玛利亚,希律安提帕得了加利利和比里亚,腓力得了约旦河外之地。后来亚基老被凯撒流放(主后6年),他的领土成为皇帝直属的行省,本丢•彼拉多是这个行省的第五位巡抚。(参路:3:1) 在基督降生之前五百年左右的时间中,犹太人因被掳到埃及和巴比伦而逐渐改变了他们传统的农牧生活。他们在商业方面的天赋大大的展现出来。由于经商的缘故,大量犹太人定居在大城市中,他们在那里建立了会堂,使犹太独一真神的信仰迅速的传播开来。 另一方面,随着犹太人的国际化,他们急需要一本旧约圣经的希腊文译本。在主前221年左右一本优秀的旧约圣经的希腊文译本在北非的亚历山大城完成,并成为当时的标准通行译本。因为传说译本的翻译是由七十多位学者完成的,所以被称为“七十士”译本。这两件事对当时欧洲文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一个比较显著的例子是:亚历山大的一位哲学家菲罗。他十分赞同犹太人一神论信仰,并且意欲将一神论信仰和希腊哲学结合起来建立一种新的哲学和宗教信仰。他创立的哲学派别称为亚历山大学派在当地有很大的影响,有圣经研究学者认为《使徒行传》中的亚波罗就曾经受教于亚历山大学派。而这一学派也对3到5世纪的教会神学有很大的影响,这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记述。 同时,散居在各处的犹太人也和当时的各种主要文明发生了接触,如希腊哲学、埃及和迦勒底的占星术以及东方的神秘主义等。这些文明对犹太人的信仰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一些犹太人开始把这些文明视为一种接近或等同于圣经的附带启示,这种观点的结果产生了一派自由派信仰的犹太人:撒督该人。同时,与之相反及其反感这种观念的一批犹太人构成了一派极端的保守派律法主义者:法利赛人。以下是这两派在信仰方面主要的不同观念: A.法利赛人
1他们是宗教和知识界的贵族,大部分的文士和律法师是出于他们。2 他们相信灵魂的存在及复活。3 相信天使和鬼魂,并认为两者都有善有恶。4 他们相信一种命定式的人生观。5 他们认为遗传与旧约律法具有同等的权威。6 他们建立了一种律法主义,认定人只有通过一种外在的敬虔行为才能得救。7他们的活动以会堂为中心,同时也参与某些宗教政治。 B.撒督该人
1 他们是希腊化的犹太人,为罗马政府所信任,构成了祭司和政治方面的贵族。2他们不相信死人复活,也没有将来的审判。人只为今生而活。3他们也不相信天使和鬼魂的存在。4 他们看重人的自由意志,认为神不能改变人的善恶抉择。5 他们不承认遗传的权威,但是他们视希腊文化至少是不低于遗传的生活标准。6 因为他们不相信永世的生命,所以他们的思想和道德观趋于理性主义。7 他们的活动以圣殿为中心,大祭司就是从这一派人中选出的。 在当时,这两派人构成了耶路撒冷城议会的主体。 此外,在当时的巴勒斯坦地区比较重要的团体还有爱色尼人和奋锐党。爱色尼人在当时约有4千人,曾经组成一个极端厌世的团体,隐居在以色列山地。他们是后世修道士和隐士的先驱(有人认为施洗约翰和这一派有密切的关系)。近代的研究表明这一派的教义是一种神秘主义哲学,接近于后来的诺斯底主义。奋锐党人是继承马加比的极端犹太独立主义者,他们期望通过暴力方式使犹太人获得独立。因此他们是半地下的组织,对当时犹太人的思想和生活影响不大。 从当时犹太人对弥赛亚的整体盼望和理解来看,当时的犹太人远离了上帝福音的中心:“义人必因信得生!”他们想要靠好行为称义。他们期待一个强大的属世之王的弥赛亚的来临。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神州团契 ╋(始于2006)
GMT+8, 2025-7-10 21:05 , Processed in 0.05152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