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州团契 ╋

 找回密码
 注册 | 加入团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从音乐立场看《敬拜赞美》

2011-4-30 01:23| 发布者: Q蛋| 查看: 4733| 评论: 0|原作者: 骆维道

摘要: 一、「敬拜赞美」的特殊意义 敬拜与赞美本来是两个普通的名词及动词而已,敬拜是做礼拜,赞美是礼拜中对上帝的称赞。但是今日很多人把敬拜与赞美之两词合一而变成一个专有名词「敬拜赞美」,即指礼拜前长时间唱「短歌 ...

一、「敬拜赞美」的特殊意义

 敬拜与赞美本来是两个普通的名词及动词而已,敬拜是做礼拜,赞美是礼拜中对上帝的称赞。但是今日很多人把敬拜与赞美之两词合一而变成一个专有名词「敬拜赞美」,即指礼拜前长时间唱「短歌」暖身,然后进入礼拜的意思。依笔者所了解与接触到「敬拜赞美」的歌都是较短,很多是采用圣经节为歌词,而其音乐大多数是属于流行的或是十九世纪以后的福音诗歌之类的曲调,且99%以上来自西洋或是东方人模仿西方风格所写的歌,偶而也可听到一两首属于以色列的民歌。唱「敬拜赞美」的歌还常带有动作,有拍手、跳舞、铃鼓,还有大的音响器材伴奏,如电子合成器、电子吉他、爵士鼓等,且台上主要歌手每人都有一支麦克风,这些都是「敬拜赞美」特殊的现象。听到这种音乐,有时会令人怀疑身在什么地方。许多年前曾读过一篇文章写到:有一个主日,一位老太太要去教会礼拜,当走到教会门口时忽然听到里面传出大声的音乐,好像去到歌厅,她心想是否走错了,再仔细一看,没错,这确是她的教会,但怎会台上有一群年青人在大声唱歌、跳舞并以重金属乐器伴奏,这位老太太想「我来错教会了,我的教会不是这个样子!」不错,这个教会正在「敬拜赞美」。年青人要用适合于自己的方式礼拜本无可厚非,只是不可不考虑到教会中还有其他不同的人及不同的需要,这是今日许多做「敬拜赞美」的教会应当考虑的。以刚才示范「敬拜赞美」的四个团为例,他们不管唱几首不同的歌,风格虽不一样,但伴奏法却是一成不变,他们手舞足蹈的肢体动作许多都与歌词毫无关系,有点让人感到是在作有氧舞蹈(aerobic dance)或娱乐而已,很难想像是在敬拜上帝。像今天这个研习会最需要听这种演讲的正是这些年青人,可惜他们「表演」完了就离开。他们虽有心赞美、敬拜神,但他们是否看表演重于领受上帝的话语,以致于忽略受造就及信仰的培养。教会的领导人当负起辅导这些青年及领唱人之责任,让他们了解敬拜赞美不只是在唱歌,而是在敬拜上帝、在培养、见证我们的信仰。

  今日的题目本来限制我只能从音乐的立场来看「敬拜赞美」,但是我觉得这个问题无法只从音乐的立场来探讨。因为唱诗不只包含音乐的部份,它还牵涉到许多层面:音乐与礼拜无法分开,音乐与歌词、神学无法分开,音乐与艺术无法分开,教会内外以及我们的文化也无法分开。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所以地方教会与全世界的教会也无法分开。因此我们在做「敬拜赞美」时,不只是简单的一个动作而已,里面所包含的意义非常重大。为了更进一步地了解,我们试站在礼拜学的立场、神学的眼光、艺术的价值与台湾教会及全世界基督徒的关系来分析「敬拜赞美」这件事。

  二、教会流行音乐风格的由来及其对教会的影响

「敬拜赞美」所唱的歌很多是属于流行音乐风格及十九世纪末的福音诗歌型。我们知道十九世纪以后一些西洋的教会开始俗化,人们不喜欢来教会,觉得礼拜无意义,教会为了要吸引外面的人,就开始写一般与歌厅类似的歌,即以当时所流行的歌风创作圣诗,也就是现今我们所唱的福音诗歌(如圣诗452至491首),这类英、美教会流行歌风的圣诗较容易唱,旋律较活泼、和声也很简单,任何人都很快学会。所以这些圣诗跟著宣教运动变成世界教会音乐很强的主力。其实也不是全教会音乐的主流,因这只是新教中很多教会在唱,天主教、圣公会、信义会多少仍保留欧美较早的传统。我们接受了这些西洋流行乐风的圣诗,有些人且因喜爱这些音乐而成了基督徒。但我们不可忽略有许多福音诗歌翻成台语后,遇到很大语意不清的问题。

  到二十世纪下半另一种流行音乐产生了,现在教会所唱很多歌都被称为「现代音乐」,其实是误用了名词。何谓现代音乐(contemporary music)?现代音乐是指二十世纪德布西脱离西洋传统(古典及浪漫时期)之和声与调性观念而创作的新音乐。也就是要能跳出西洋传统和声与审美观,真正进入二十世纪后所表现的艺术才可称为现代,所以台湾教会一般所说的「现代音乐」其实属于十八~十九世纪共晓时期(common practice period)的音乐风格,如John Peterson极度商业化、百老汇(Broadway)娱乐型的教会音乐便属此类,其他如William and Gloria Gaither的许多歌也都属此风格,只是偶而多加了一些节奏与乐器或和声的变化,而产生「现代」的错觉。我们可说这些歌都是现代世界流行的音乐而已,不是真正的现代音乐。真正的现代音乐是指Daniel Pinkham及John Rutter等的作品,如今年6月19日南北神学院诗班在国家音乐厅所演唱Rutter的Gloria。现在年青人所喜爱唱富有节奏及轻快旋律的歌并不是现代音乐,而是十九世纪流行乐风的延伸,在此希望大家能知道这个差别。

  在二十世纪60年代以后,教会又多了一种流行音乐,最多的是Rock(摇滚乐风),是模仿教会外「世俗」的音乐所写的。1960年代在美国有很多青年以摇滚乐作为反抗传统、反社会、反越战、反教条、反教会、反古典等等的工具,很多嘻皮开始过脏乱的生活、吸毒、流浪、穿破衣、留长发……西洋的社会、教会因著摇滚乐的到来大受影响,甚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开始崩溃。曾有一些摇滚乐的作词、作曲者后来成为基督徒,他们知道这种歌不理想,也同意基督徒所唱的圣诗应有差别,但是他们所做出来的圣歌还是一样属于摇滚型,甚至在音乐的质上并没有比摇滚乐更好(参阅Jonhansson 1993:56),因此教会使用这些次等的Rock音乐,从艺术上看来并无甚大价值。我现在所指的不单是Rock音乐本身,也是指部份Rock music的演唱者给予我们的印象与感受。我们要将这种反抗基督教信仰及价值观的摇滚音乐「圣化」成为礼拜的媒介,献给上帝是否有困难?二十世纪之Marshall McLuhan有一句名言:「媒体本身即是讯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我们如果用流行乐或摇滚乐这类的媒介来表达福音或礼拜时,其所表现的信息及态度是什么?我们所看到听到的若是传递这种反体制、反道德、吸毒等等不良讯息时,我们怎能以这种媒介传达与此讯息完全相反的基督教的信仰与信息呢?所以教会反对用这种音乐来做礼拜是当然的。我在此须声明的是我并不是绝对反对使用「敬拜赞美」与流行音乐风的圣歌,是强调使用的方法与精神。为了吸引对教会没兴趣的新新人类,这些流行乐风的圣歌可能有帮助,但我们教会中有受过高深的音乐教育的,也有连音都唱不准的,有喜欢流行乐的,也有讨厌的,在这许多不同的音乐文化之中,我们应当如何选择或协调?「敬拜赞美」的歌有它们的优点:因旋律简单、节奏活泼、令人兴奋、满足情绪、容易带入礼拜中或进入属灵的境界。「敬拜赞美」的歌也有很多缺点:歌曲没有深度、缺乏美感或无艺术感,有时在敬拜中唱奏得太大声导致耳朵受不了。一首歌常重覆太多次变成麻痹。华神康来昌教授说得好:『「新、速、浮、简」是今日敬拜赞美的特点:有声音无内容(参林前14:11),几个字(如「我爱你」「哈利路亚」)的歌唱十来遍,真是罚站、罚唱、罚听、疲劳轰炸。这如何叫人生命成长,认识真理?』(新使者十七期,1993:p.17)。又有一个缺点就是这类的歌不管从那里来,他们的风格、伴奏法,几乎完全一样,根本谈不上有何多样性。世界的教会有许多不同的歌,为何我们在历史上直的关系中只取十九世纪的流行乐做为我们教会的主流音乐?为什么横的关系只包含美国或英国?我们似乎没有活在台湾或亚洲。我们若相信上帝是全世界每个人的上帝,也是台湾人的上帝,则台湾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基督徒所表现的信仰也可以帮助我们成长。难道我们不曾想过这类的问题,只愿藏在西洋传统的温床,不想成长?我们信耶稣基督的真理是可以得到释放、得到自由的,不过我们若只被西洋十九世纪音乐传统所捆绑住,我们的信仰会进步吗?我们在台湾的见证会有力吗?

123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神州团契 ╋(始于2006)

GMT+8, 2025-7-10 10:58 , Processed in 0.05745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