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圣歌队的音乐 圣歌队的职务在第一节的开始就已经提到了,其职务之一就是代表会众以诗歌(赞美诗)作特别的奉献。这不只是代表圣歌队队员的奉献,更是代表全教会基督徒的奉献,所以其音乐当然不可随便,要经过适当的选择和练习,才能真正表达全教会基督徒的赞美和祈求。所以指挥者选曲的责任重大,要尽力地寻求最好的歌词、歌谱来使用(包括各时代有价值的宗教音乐),不可随便应付。无论它的数据是从圣诗或赞美诗而来,所要考虑的原则也就是选用圣诗时,从歌词、歌谱两方面的考虑要点都可适用于圣歌队乐谱的选择。我们知道一般的观念,也就是大部分指挥者所了解的,圣歌队要献唱的诗需尽量适合讲题,如果是难以找到刚好的,可献唱一般有赞美或祈祷之类的圣诗或赞美诗,但更要考虑教会节期。这是很好的一般原则。可是还需更进一步的考虑以下所要谈的三个测验来选择圣歌队的音乐。 1、适合性(suitability) 音乐用为神圣的目的,有部分要受其特别需要的适当性(appropriateness)来限定和限制。20一首作品可能是最好的音乐,用于音乐厅很适合,可是完全不适合用于教会。也许有些曲子,虽然用教会的歌词为基础,不过因其歌剧式的型态(operatic style)而完全不适合于教会。因为那些比较注重谱的方面或歌唱者的技巧(the technique of the singers),而不大注重歌词或属灵的内容(the spiritual content)。 要考虑伴奏乐器和司琴者(伴奏者)的适合性。21虽然有一些最好的赞美诗,伴奏乐器和伴奏者不能胜任的话,那也是无用的。适合性又要依据地方的习惯和礼拜仪式的要求加以考虑。即使一首赞美诗非常优美,它必使用和安置在礼拜仪式里,但它是否适合于教会历的季节?是否和礼拜的讲题或一般的主题有关联?是否赞美诗的歌词与祈祷或圣诗不相称?它是否与礼拜中其他的经文太重复或相似?再看其信息是不是很清楚可理解的?是否歌词合乎现时代的需要和神学思想?是否有唱的价值? 适合性一部分也要受圣歌队的有限性所控制。22也许提及这种有限性会有危险的,因为有许多圣歌队指挥者有意地或无意地藏在这个借口之后。有许多优美的赞美诗搁着没有试唱过,不是因为圣歌队真正无能力唱它,而是因为指挥者怕给圣歌队试试看。许多作品如果费点工夫去分析各声部及平衡问题,就显露实际上是不会太困难的。有些圣歌队几年下来都是使用那些简单的福音诗歌之类的音乐,不去尝试唱那些更有深度内容和更美和声之圣诗或赞美诗,实在可惜! 适合性也包括考虑会众的程度。圣歌队的献诗是代表众信徒的,所以所唱的要让信徒们同心合意,于是当考虑会众的程度。最起码,歌词的言语要是会众听得懂的。在讲台语的教会礼拜中唱英文的,就大不适合,如果会众水平较高时,也许可以用北京语来唱,如果非用原文唱不可,也要先加以解释说明或译在周报上,无论如何,总要考虑会众的程度。 虽然有时候,会众会批评说:「我不喜欢那首曲子。」或说:「这首赞美诗不好听。」在急躁地严责会众之前,请考虑以下的事实:一首赞美诗花三分钟就唱完,可是在唱之前也许有几个月的准备。指挥者用尽数小时研究这首诗,发现作曲者的意图,然后圣歌队在演出之前需有六周或八周每周一次的练唱。会众期待在短暂的两三分钟要吸收、了解、欣赏和接受经过几个礼拜或几个月所准备的,这显然是不可能和不公平的。解决的方法是不要屈服这种不利的反应,又要时常重演这首赞美诗。在一个时期用太多新的作品会使会众接受不了,只是几个新的东西要常常重复,很能够教育一群会众和领导他们在了解和欣赏方面的成长。在我们的思想和计划中必须考虑到会众,但我们不能完全让他们决定或成为选择的最后裁决者。23 2、持久性(durability) 一首好的赞美诗都会常常重复地被使用。如果一首赞美诗在第一次看到时,似乎有吸引力,可是在第一次练习之后,就失去其新鲜,可说这首诗没有持久性。好的赞美诗不像流行歌顺一时的流行,时期一过就不再被采用了。持久性不一定和其新或旧有关系,而是如大卫斯(SirWalford Davies)所表示的「作为帮助礼拜的音乐必须有两种感觉,虽然是旧的,但要有新鲜的感觉;虽然是新的,也要有旧的意味。」24 对持久性有密切相关的是想像的因素。一首杰出的赞美诗常常从圣歌队员诱出热心的回应,正如其奥秘性对他们启示出来,因为在每一次那首诗被唱时,他们常发现其中新奇的美(new beauty),越唱越有滋味,越唱越能得到灵性的充实,这种音乐的价值不是顺一时的流行而消逝,而有其持久性的,圣歌队的音乐(乐谱)应有这种的特性。 3、简易性(Simplicity) 一首好的赞美诗的特性是歌词和歌谱的简易、单纯、简美和清丽。这个意思并不是说一首伟大的赞美诗必须要是简单的,而是动机(motive)的背后本身要简易。在弥赛亚(The Messiah)里的<哈利路亚合唱曲>(Halle lujah Chorus)有复杂性(complexities)在其各声部,但是其基要的材料(foundamental material)不是很复杂;而其欢欣和崇敬的动机(motive)是简单的和有效的具体化。25那么,简易是要在型式(form)和目的(purpose)上的简易。例如圣诗110首(O Sacred head,Now Wounded)、420首(Loving Shepherd of Thy Sheep)就是有简易的性质,而483首(When upon Life’s Billows You Are Tempest Tossed)、469首(Are You Washed in The Blood?)看起来好像简单,可是不算为简易(simplicity)。 最后,很多人会问这一首赞美诗有美感吗?久得(C.E.M.Joad)将美感的神性(the divinity of beauty)表明得很好,他提出善(goodness)、美(beauty)、真(truth)是上帝对人启示祂本身的三方法。美是上帝的一种礼物,而艺术的工作是感情型式的一种表现,这种感情是艺术家从经验上帝而接受到的。艺术常常藉着了解影响我们的感情,所以在一首赞美诗里要意识其美,端赖作曲家的灵感(inspiration)、指挥者的洞察力(insight)、圣歌队对完美熟达的忠诚(the devotion of the choir to perfection)和会众共鸣的领会(sympathetic understanding)。26有价值的歌词能感悟灵魂(inspire the soul)、启发心智(enlighten the mind)和表达会众最微妙的情绪,这是圣歌队乐谱的主要成分。对这些歌词必须加上有价值的音乐在那里面,旋律、节奏、和声和曲式要能显著、描述、加强歌词。任何赞美诗的使用必须适合于礼拜的目的、会堂建筑的传音性、圣歌队与琴的有限性、仪式的要求,及会众的了解和欣赏能力。最好的赞美诗是有持久性的,主题(动机)简单,美妙的和虔诚的,同时帮助我们回到音乐的功能,像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所说:「将音乐加在上帝圣而活之道,随后以这来唱,赞美和尊荣上帝的话,所以将音乐上美妙的装饰音,带回到它正确的用途,可以服事其创造主和祂的众百姓。」27 教会圣歌队用的赞美诗集在教会的文字中心或福音书房可以找到一些。还有些大教会也曾出版连续数集的圣歌集,也都可做参考,从其中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圣歌队程度的资料。如果圣歌队对赞美诗集里的诗歌觉得尚有困难的话,最低限度可充分使用我们现有的圣诗。圣诗提供一种最丰富又最不必耗费的赞美诗材料的来源。一首圣诗像一首赞美诗的使用是对会众介绍圣诗最有效的方法,是为了来日有让会众唱这首诗的机会。下列的这些办法可用来使圣诗的诗节有变化;但这一首圣诗可以改编是受限于指挥者、司琴者和圣歌队的想像及音乐技巧。要注意的是这种改编不是为要炫耀圣歌队在音乐上的技术,而是要使所唱的更美妙有变化,但不要忘记这是在礼拜中,为使会众有礼拜的气氛,所以不要太突出而使人只注意听你们的表演技术,而失去圣歌队赞美上帝的目的。 (1)SATB(即soprano、alto、tenor、bass)都唱各的声部(有伴奏或无伴奏)。 (2)所有声部唱主旋律(melody),也就是齐唱,以有伴奏或无伴奏地唱。 (3)其他的结合(诸如SAT、SAB、SSA)以无伴奏唱之。 (4)男声齐唱主旋律。 (5)女声齐唱主旋律。 (6)ATB唱旋律,S同时唱高旋律(descant)。 (7)S和T交换声部,AB唱原来的声部。 (8)用独唱的声音唱旋律,其他声部用本来的和声以humming作伴唱(humming就是用人声假乐器无歌词的伴奏),如果没能得到适当的独唱者,全部S部分都唱旋律部分,力求清晰的混合音调和明确的发音法。 (9)ST或SA唱他们的声部如一种二重唱,但要看这两个声部在和声上的效果是否适当,而风琴、钢琴照常弹其四部,或用其他声部作伴奏,有时要这样做需有小部分的修改。例如圣诗79、230、249A、282可作SA二重唱;圣诗139、215、156、220、42可作ST的二重唱。 (10)用独唱的声音做四重唱、三重唱或二重唱。 (11)男声唱主旋律,A唱他们自己的部分,S以高八度音(octave)唱T的部分,试以此法唱圣诗321首的一节。 (12)以独唱声音或部分的人唱主旋律,以变化和声作伴奏。 (13)不同声部结合以乐器奏高旋律(descant)(flute,violin,trumpet)。 (14)不同声部结合以风琴弹高旋律(descant)(flute 4’,flute 8’,trumpet,oboe)。 (15)交互轮唱的效果(antiphonal effects)如圣诗66首。 (16)使用轮唱法(round)或卡农(canon),这类的调子如圣诗369首(Tallis’Canon)、66首 (Lasst Uns Erfreuen)、普颂440首(Foun-daiotn)。 (17)会众加入于受挑选出来的节,通常是最后一节。 (18)以儿童的圣歌队唱旋律或高旋律(descant)或唱S的部分,与成人ST或ST的声部结合。 (19)风琴的间奏及调子多样的变换。 (20)TTBB或SSA的改编。 (21)结合二种或更多种以上的方法在一个诗节的架构里。 (22)转调到一个更高或较低的调子。28 第三节 圣歌队指挥者的资格和责任 圣歌队指挥者通常被视为是直接对教会音乐有责任的人。他的工作计划是会影响到整个教会的人,他应该是牧师在礼拜方面最好的同工。普拉特(Waldo Selden Pratt)在其著作《教会中的音乐职事》(Musical Ministries in the Church)里说:「音乐指挥者是助理牧师。」29他有一种独特的机会在礼拜中领导会众;在某些情况下,他能超过于司琴者,同时甚至超过于牧师,因为他以圣歌队的音乐为其沟通的媒介之卓越特性。圣歌队是指挥者表情最主要的媒介,他必须帮助其队员成为一个献身的祭司职的团体,他们最大的关心是礼拜。因为他是圣歌队指导者,必须有相当的资格和责任。 一、指挥者的资格 现在要谈到的指挥者的资格是比较理想的方面,所提及当具备的条件,也是要成为指挥者当努力的方向。在台湾教会里,实际上,圣歌队指挥者不多有这些条件,可是身为指挥者就当参考这些理想条件,努力学习成为有把握的指挥者。 1、在音乐方面 (1)要有良好而敏锐的听觉:所谓听觉,也就是对音的敏感能力。指挥者要能听出音的高低是否正确,音的长短有无瑕疵等,才能改正队员的缺点,使其唱出更优美的音乐。30合唱最基本的要求便是和谐,若有音高不准,音色太突出则将破坏演唱的美感,这些瑕疵,就得由指挥者来发觉并改正,指挥者就要必备这种能力才能尽责。 (2)快速地读谱:指挥者的视谱能力当优于队员,因为他必须兼顾每一个声部,甚至每一种乐器,乃至于整体的进行。他要事先将谱读熟,并标出每个声部的进入,以备临场给予准确的指示。指挥者对于乐谱熟悉的程度,须仅用十分之二、三的注意力即能知悉全曲,而用十分之七、八的注意力在控制全体的唱,所以,一个埋头在乐谱中的指挥绝无成功的机会。31著名意大利指挥家托斯卡尼尼(Toscanini)背谱的能力是他成功的因素之一。 (3)要有节奏感: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而节奏是其中组织的主要架构,没有节奏作为架构,就没有音乐。节奏在音乐三大要素(节奏、旋律、和声)中,占最重要地位。德国钢琴家毕罗(H.V.Bulow)说:「学习音乐的人要先从节奏开始。」32指挥者要有良好的节奏感,才能应付谱中各种不同的节奏变化。 (4)乐风的表达与处理:作曲家均有其独特风格,这些风格的形成多因其时代背景、地域环境及个人乐风的创立,因此要唱某作曲家的作品,必须就这三方面,对其有所认识。33抓住乐风并将之解释给唱奏者,这要长期的修养揣摩,是高深却是必须的。 (5)熟知发声法:指挥者必须研究发声法,熟知发声的构造与原理,以及了解自己的圣歌队的能力。共鸣已是最粗浅的问题,发声的位置决定声部音质,指挥者为要使一群人以同一的音质唱出来,即我们一般所说,一个声部好像一个人在唱似的,就必须调整其中个别发声的差异至最小的程度。指挥者可以控制圣歌队的歌唱技巧,表达各种不同的表情:如断奏、断唱(staccato),圆滑奏、圆滑唱(1egato),持续(sostenuto),庄严的(maestoso)……等,诸如此类为表现乐曲的各种唱法。指挥除了要将表情解释给圣歌队之外,并也必须要求他们,藉演唱技巧将之表达出来,造就是指挥要了解发声法的理由。34指挥者必须要是一位很好的诊断者(diagnostician),要能了解不佳音调的原因、粗劣的音质、拙劣的发音和其他声音的问题,他的指挥范围可能是儿童或成人,所以他要了解儿童、青年和成熟年龄声音的不同特色和教授法。 (6)完美的指挥能力:指挥者必须清楚的将速度、强弱、断句、唱法……传递给圣歌队,而且要更进一步的向他们解释自己的乐思。35这一切的表达都要非常清楚直接,使唱者一看即能直接的领悟。也就是说,「指挥者要有灵活的暗示能力,这个暗示能力就是不用言语,不发出任何声音,而能完全表达自己意志的能力。在歌唱的当中,指挥者必须常用无声的语言与唱者互相沟通思想及意念。他需要以固定性或临时性的暗示动作,来领导整个乐曲的唱出。队员对于乐曲的领悟与理解、作曲家溶汇在曲子里的思想与感情等,都是指挥者要在临场立刻予以发挥的。指挥者如无强而有力的暗示能力,则队员便无法了解他的意思,也就是不可能有杰出的表现,甚至无法平实地将曲子的内涵表达出来,指挥者也就不能达成任务了。」36 暗示方法有许多种:以头的摇摆、身体的轻微摇动作表示;或以眼睛的表情、手的姿势来传达等等,不一而足。如果指挥者的面部极富表情,则其面部表情的暗示将使指挥出来的乐曲更加生动;假使指挥者生来就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则其眼神的悸动亦可领导圣歌队员的情绪……诸如上述种种,许多暗示能力,都是指挥者必备的才能。 (7)音乐的高度鉴赏能力:指挥者可以说是音乐作品的诠释者。他主宰整个乐曲的命运,能赋予原作品以新的生命;反之,也能减低原作品的光彩。所以,指挥者必须具有鉴赏音乐的能力,再加上后天对音乐知识之学习及培养等,才能够鉴定一切和作品表达有关的事务。诸如:乐曲的音响效果、速度的快慢、音色的调和……等,全靠指挥者敏锐而深刻的鉴赏能力,方能使音乐趋于完美。37 2、在个人一般方面 (1)身体要健壮:在练唱或演唱时有足够的体力担任指挥,有吃苦耐劳的体质,又有体格上的吸引力。体格上的美也许就是决定一个人有吸引力的最重要因素:身体和精神的清洁;生气蓬勃的面孔,特别是眼睛;对待每个人有满面春风,诚诚实实的态度;源自对上帝的伟大和人的良善的全信所产生自信的愉快样子——这些是美的重要特性。38他应该是一位强壮又温顺的人(gentle person),温顺并不含有软弱的意思,相反地,基督徒的生活建立在坚定的基础上的。但这种坚定不是固执己见的,或顽强的、关闭的心(a closed mind)。真正强壮的人是确信他自己,但没有变为独断;他是坚强的,但是当好的判断告诉他要放弃的时候,他不再固执,他有他自己的意见,但是他的心要对别人的意见时常敞开着,要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他确信他的知识,但永远寻求更多的亮光和真理。39 (2)要感情的成熟和相当地镇定平静的性情:他不能将他复杂的感情开诚布公(Carry his feelings on his sleeve),亦不能将他个人的问题带到练唱的地方和会堂,因为教会不宜被过于敏感、易于情绪化的人服事。40他能对别人真实的价值有适当的评估,不是以情绪化的反应来做判断,这很重要。他要接受失败,有时在练唱时效果很好,而到实际献唱时有了瑕疵,他应该忍耐下来,同时安慰鼓励他们,不宜马上生气指责,破坏圣歌队的热忱。另外,他也要是一位有责任感的人,才能激励队员和完成使命。 (3)要有些许的幽默感:在练唱时不必从头到尾都那么严肃,适度的幽默来调剂气氛是必要的;不能因要求而形成压迫感,藉幽默可以松弛和缓唱者的情绪。41优秀的指挥者仍然是以引导唱者自音乐本身中寻求快乐,而不能以笑话或幽默的言词替代。幽默是好,不过不能幽默过分,有时反招致为他的缺点。真实的幽默家是温顺的、顾虑周到的和温和地对待他人。那种讽刺(sarcasm)、讽骂(jibes)和嘲弄别人的玩笑是有效力的指挥者所未曾用的方法。42 (4)要有威信与领导才干:一个成功的指挥者,首要的条件是获得他的圣歌队的信服与敬佩,因为指挥的地位是领导者,故他必须要有实际的能力,以与此地位相配合。43在观念上我们强调要尊重指挥的地位,但实际上若没有较超出的能力,就无法建立这样的地位。若无威信的建立,则指挥者会遭到戏弄及试探。例如声部中有一个不正确的音出现,考验一下指挥的耳朵,若指挥者能敏锐直接地发现,予以纠正,则唱者即会产生警惕。 建立威信之后才能严格要求,指挥者的要求不怕严,只怕没有威信。要求愈严,唱者愈能沈浸在乐曲的美感中。44指挥的要求在观念上应清楚地划分出:为要求演唱的水平,态度当平和忍耐,哪怕一再的解释,反复的练习,锲而不舍。 指挥者必须具有领袖的个性,善于领导众人,并和队员相处融洽,才能与队员互相沟通意见,得到队员们的向心力,带动全队的良好风气,使队员们更能了解指挥者所要表达的涵义,而获得最密切的配合。45 指挥者并要具备待人处世的才能,每一次献唱或演唱开始之前,都要经过无数次的反复练习,其目的是要在乐曲中,某些艰深部分的技巧精益求精,更力求完美,或要求声音的和谐,或改进某些易于疏忽而有偏差的地方,或要表达某些感情到最美的地步……等等。在这种不停的反复练习同样乐句的情形下,队员们就难免有泄气或不耐烦的时候,造就有赖指挥者的善加领导及鼓励了。46 (5)要有笃静、沉着的自制能力:指挥者面对上百的信众,他必须稳如泰山,每次献唱或演唱进行时,都难免会有些瑕疵;当队员偶有错误发生时,指挥者必须从容不迫,态度自如的继续指挥下去,不可心慌而张惶失措,且势必连带使队员们不知所从,失去重心。在献唱中,指挥者必须非常机警而又反应快,如遇队员偶有错误,则立刻冷静的暗中加以纠正,不可露出任何破绽而使台上队员惊慌,以致失常,并使信众失望。遇有失误时,要仍能维持良好的气氛,就必须指挥者有天赋的自制力。47 (6)要有蓬勃的气质及坚强的意志:所谓蓬勃的气质,并非单指外表所显现出来的个性,也是指献唱时,指挥者内在感受的深厚力量。48当他指挥时,这种力量好像从他的身上发射出来,似乎注入一针新生剂,使音乐再度复活。虽然这好像很抽象的感觉,但如果指挥者具有这类蓬勃的气质,则队员们自然会被吸引而跟着进入一种新境地。换言之,由于内在感受的精神力量,推动指挥的动作至一种艺术的境界里,进而领导整个乐曲的演唱鲜活起来。这种蓬勃的气质绝非后天培养可轻易达成的。 指挥者并须有坚强的意志及毅力;指挥者遇事需果断,不三心两意、不气馁、不灰心,以最坚强的毅力,带领队员,朝着最完美的方向努力。 (7)要有耐心:指挥者要具耐心,才能领导一个圣歌队。一次成功的献唱是经由无数次的错误过滤出来的。在练唱时,若有队员犯了错误,甚至屡练不改,指挥者因而沉不住气暴跳如雷,加以严重斥责,则对于纠正错误,不仅没有帮助,甚至将会引起队员们的反感,而失去练唱兴致。所以,对于圣歌队有许多错误,指挥者仍需有极大的耐心,去慢慢发掘错误发生的原因及不理想的地方,然后再加以解释,以求最好的补救之道及提供最有效果的练习方式。指挥者必须具备心平气和的态度以及恒久的耐心,如此,方能使圣歌队在共同的协调及愉快的气氛下,达成最完美的任务,唱出最纯美的音乐。49 3、在灵性方面 (1)他必须是一位真的基督徒:有的教会聘用音乐指挥只看他的音乐能力,很少或没有重视他的灵性生活。基本上,任何教会音乐指挥首要必须是重生得救的基督徒,藉着个人的信仰和耶稣基督救赎的工作与上帝有活生生的关系的人。此等人必须是有积极的基督徒见证,被所有他的同伴所认知和尊重的。50 这种的基督徒指挥者必须有清楚地显出约束和影响他所有的工作之坚信和目标。他必须强劲地感觉是受命于上帝,如同伺候上帝的话的人。他必须相信他的工作是对他人灵性上的牧养,不是展现他自己的才能或仅仅为人提供娱乐。51他必须确信当音乐与圣灵能力一同演出时,音乐有着一种对人们灵性需要牧养的独特使命。一个指挥者也必须感觉他的工作是神圣的托付,认清当音乐被贬低时,有许多有害的结果之可能性,同时,当音乐受圣灵指挥时,就能有好的结果的可能性。 (2)对教会音乐和教会礼仪有相当的认识和基础。52至少曾在教会圣歌队献唱多年,对教会聚会具有常识而实际的观念者。53 (3)能喜好及尊重自己的工作,以及尊重那些与他一起服事的同工者,肯合作而忠于教会整个事工方案者。54 (4)应该为上帝而委身:要充分了解圣歌队一职是富有事奉的成分。指挥者更要有奉献精神,否则其工作就归于落空。有了自我奉献,才能真实以音乐来事奉上帝。在立场上,虽然有时可得教会的一些津贴或薪俸,收入究竟不可与普通音乐团体的职位相比。指挥者只求藉工作以锻练灵性,造就自己。55 (5)当在信仰和行为上作他人的模范:因为他是教会中很要紧的领导者之一,所以他必要是虔诚的基督徒,有健全的基督徒人格,才能负起这重大的教会音乐工作。 二、指挥者的责任 指挥者责任的范围,不只对圣歌队有密切关系,对牧师、司琴者和会众也是有直接责任的。指挥者对圣歌队不只在指挥唱赞美诗时有任务,就是他要成为队员所敬仰服从的人,在练唱时指导他们,在练唱之外的日常生活也要成为他们的小牧师,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了解他们的处境,有时也要作访问的工作,所以首先要认识队员各人的名字,这一点很多指挥者都没做好。在本节的头一段里已说过,指挥者在一方面来讲是助理牧师,他必须与牧师密切联络才能促进音乐帮助礼拜的功能。 指挥者与伴奏者在音乐上要有感情的交通,使伴奏者体会你的意思,作你的好帮助。你更要会体贴伴奏者的程度,不可对他要求他能力所不能及的,你有责任去消除不能弹的资料,56使他在圣歌队面前有自信和地位。伴奏者是指挥者在音乐上最好的伴侣。在都市教会里司琴人才较多,但圣歌队的伴奏者,我认为为了让指挥者、伴奏者和队员之间默契的培养和配搭,伴奏者最好只是一位老练熟达的,专门担任圣歌队伴奏者,当然也可有一位助理。 在礼拜中,会众必须使用好的圣诗,为了礼拜之用,需要加以练习,这是指挥者对会众的责任。他要担当圣诗的练唱,使圣歌队都在位,使他们帮助你的教唱。所谓练诗就是要练唱那些不会唱或不熟悉的,那些很熟悉的就不必再练了。同时在练习时,要特别注意听出有什么需要改正的部分,就不可轻易放过,那唱得不准确的地方多唱几次,不要都一直从头到尾地唱,让会众唱累了。要使会众和司琴者得到适当的速度,他更要负责教唱新的圣诗,不过,有的旧诗仍唱得不够准确的,还需提出练唱,例如最普通的〈三叠阿们>(Danish),大部分的教会都没照拍唱,就要再加练习。 前面已提过,圣歌队是指挥者表情最主要的媒介,他必须帮助队员成为奉献的祭司职的团体,所以他要很清楚地对圣歌队员教导圣歌队的目的、在礼拜中如何以音乐来做为礼拜的目的或帮助礼拜。 指挥者要训练队员守时的习惯。大部分教会的圣歌队或其他聚会的时间大都不太遵守,而圣歌队应该做全会众守时的模范,不只准时开始,也当按时结束。练唱时间约一个钟头卅分或一个钟头十五分为适合,中间可有短短的休息。在练唱中,指挥者要选出较困难唱的部分多加练习,不要使队员们不明不白的每次都从头开始唱,以致都唱厌了,困难处还没得解决。指挥者要强调和鼓励队员每次参加练唱,同时在主日更应出席献唱,不要只参加练习,不参加献诗。或者有人不愿参加练唱,在主日礼拜中也混入圣歌队中唱他没有学好甚至都没有唱过的赞美诗,那怎能有效和真心地奉献呢?所以指挥者要激励队员在练唱时和主日献唱时都必参加。 平常圣歌队每周练习一次,除非为了特别节期的准备才增加次数。通常在一次练习时间里,只练唱当周要献唱的诗,可是为了使一首赞美诗有足够时间准备,最好在一次练习当中能准备三首。一首是差不多准备好了的,也就是已学过两次的,这礼拜天就要献唱的,这次再做最后的复习加强。有一首是已学过一次,再练唱两周次之后就可以献唱的。另一首是刚开始的。依此类推,每次至少学习三首,也就是一首诗最少要学过三周次之后才实际献唱。 指挥者要养成或规定队员在主日上午提早在礼拜前廿分或十五分来,因为礼拜日上午礼拜前的练习几乎和周间的练习同样重要,这是为随即要来的礼拜做声音的、情感上的、精神上的预备。57有时为要安排这个时间有困难,因为队员中有人担任主日学教员的职务,实在说,这种献唱之前几分钟的练习是非常重要的。最低限度也要有个祈祷或很短准备虔诚的心的时间,由牧师或指挥者或一位队员来带领,然后整列有秩序地进入会堂。圣歌队整体的坐下或站立的动作要力求安静,不要交头接耳,影响别人的精神。当翻谱时也要小声些。还有要安排人专门负责圣歌队服的管理和清洁。过去教会圣歌队只在特别节期才穿着队服,现在大多数圣歌队是每周日礼拜中都穿着队服,但要注意的是不要在〈阿们颂>唱完后,随即一个个的在礼拜堂里面脱掉队服,如此显得没秩序又难看,最好是后奏之后,圣歌队一同退席到更衣室才换装。 指挥者的主要工作是圣歌队,无论他是多么有把握,也都要有事先的准备,这是他的责任。在圣歌队未练习之前,自己先要熟悉各声部,他必须准备唱歌词和歌谱,先寻找出困难唱或容易唱错的地方,然后在练唱时才能特别注意那些地方。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由于事先的详细准备,才能发现乐谱在抄写上或印刷上的错误,这要在练唱之前,先向队员们宣布,让他们改正,不要在练唱之中,忽然被队员中之一个发现,才通知你,这就表示你没有事先准备。即使是很熟悉的诗,也得先要阅读和试唱一遍,尤其歌词你要读得很熟,能取得全首歌词的中心思想,这样,你才能表达整首曲子的意义。圣歌队的音乐如果选自台语圣诗,因为汉字是置于五线谱内,使唱诗的人较方便,可是汉字部分有些字的读音,就必要先对照白话字的才能读得一致,读得正确,所以指挥者都要先有预备,先读熟、读准。指挥者除了事先选好乐谱之外,他自己必要非常密切地熟悉它。58这样,才能有把握地来指挥,增进圣歌队练习的效果。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神州团契 ╋(始于2006)
GMT+8, 2025-7-24 09:47 , Processed in 0.04805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