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主已经近了。」腓4:45腓立比书被誉为新约圣经的「喜乐书信」,保罗在主前第一世纪写这封信给腓立比的基督徒,邀请那些被罪恶累和压伤的心来赴一个喜乐筵席,来饱尝耶稣基督恩典的果子。我认识一个人,他和许多人一样,在人生最黑暗的时刻渴求得到喜乐。他的名誉.......
--------------------------------------------------------------------------------
常常喜乐
读经: 腓立比书 4:4-7
「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主已经近了。」腓4:45
腓立比书被誉为新约圣经的「喜乐书信」,保罗在主前第一世纪写这封信给腓立比的基督徒,邀请那些被罪恶累和压伤的心来赴一个喜乐筵席,来饱尝耶稣基督恩典的果子。
我认识一个人,他和许多人一样,在人生最黑暗的时刻渴求得到喜乐。他的名誉被毁,品格被抹黑,行为遭受恶意论断。有人造谣说谎,而被蒙骗的群众却把闲言闲语照本全收。
在重重不明朗氛围包围下,腓立比书是他唯一的盼望。「主已经近了」这句话,为那活在惶恐中的他带来莫大的安慰。他在自我怀疑的时刻,得到了平安;在最黑暗的时刻,他得到了自由,能「靠主常常喜乐」。
保罗自己也曾落在漆黑的深渊中,被捆锁在狱中,而且也被流言中伤,遭受威吓。从他的信中可以看见一颗备受考验和试炼的心,因着与耶稣有活泼的关系而发现真正的喜乐。保罗教导我们,即使面对窘境,但只要把生命交给这位充满永恒的爱与恩典的神手中,必定安然无恙。
尽管人生的路有时是暗无天日,寸步难行,但不要忘记,你常常都可以来靠近这位乐于亲近你的神。
祷告
亲爱的主,因祢是神,又因祢的作为,我感谢祢。祢是疲乏软弱者的力量,也是孤单无助者的朋友。求祢以祢爱的喜乐充满我。奉耶稣的名求,阿们。
---------------------------------------------------------------------------
转载自<<每日箴言>>
-----------------------------------------------------------------------------
林书豪妈妈祈祷:愿林书豪布道会不见一人 只见耶稣
林书豪台湾布道会将于9月2日举行,布道会的主要筹办者寇绍恩牧师在自己的微博上大赞林妈妈,称其敬虔,因林妈妈反复跟寇绍恩牧师强调:愿林书豪的“奇迹之夜”布道会不见一人,只见耶稣。
“林书豪奇迹之夜”青年布道会,届时至少将有700间教会参与网络直播,当晚9点还有台湾好消息电视台GOOD TV的独家转播。
现在全台湾的教会都满怀希望期盼布道会能够为主赢得更多年轻人。为了配合林书豪当天的布道会,许多教会从下午开始就安排一系列福音活动,还有教会突发奇想设置投篮机并举办篮球比赛。
在如此情况下,林书豪的压力不知道是否会很大,当所有的人都以林书豪为宣传“噱头”的时候,林妈妈却显得很冷静,她提出一个要求:在所有的祷告题目中再加一个,愿在这次布道会中,不见一人,只见耶稣。愿神的名得荣耀。
林妈妈的观点,让寇绍恩牧师感慨万千:他说难怪这样的家庭会造就出这样的年轻人。一个尊主为大的家庭,造就出一个尊主为大的年轻人。
在筹备布道会的过程中,林妈妈不断提醒,焦点不要在林书豪身上,焦点要在主 耶稣身上。众人不要看林书豪,要看耶稣!
寇绍恩牧师多次邀请林妈妈分享是如何教育林书豪的,林妈妈都婉拒了。寇绍恩牧师知道她不是在推辞、客气,因林妈妈很诚恳的说:不是我们的功劳,不是我们有什么特殊的方法,我们也有很多不足,单单是因为神的恩典,是神一步步带领书豪。
寇牧师说,不是策略、不是办法,不是什么新奇的教育理论,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亲子观念。关键是:倚靠耶和华的灵方成成事。
---------------------------------------------------------------------
转载自《基督时报》
----------------------------------------------------------------------
标题: 9月1日
经节:我的心必靠耶和华快乐,靠祂的救恩高兴。 (诗篇三十五篇9节)
有人问作曲家海顿(Haydn)为什么他谱出来的圣乐总是快乐洋溢?他回答:「我无法写出其他形式的曲子。我总是依照自己所感觉到的思想创作;当我一想到神,内心就充满喜乐,于是我的笔尖便跳跃出喜乐的音符。神既然给我愉快的心情,因此求主宽恕我只能用喜乐的灵来服事祂。」
求主宽恕?这是哪儿的话,你这样做,神称赞嘉许你都还来不及呢!任何人只要以喜乐的心来阐释宗教,使宗教成为这一代和下一代的祝福,大家都会深深地感激他。
诗歌绝对能够缩短漫长、黑暗的夜晚。
--------------------------------------------------------------------------------
转载自考门夫人之《奔向日出》
--------------------------------------------------------------------------------

标题:若寻求祂
经节:你们若顺从耶和华,耶和华必与你们同在;你们若寻求祂,就必寻见;你们若离弃祂,祂必离弃你们。 (历代志下十五章2节下)
神是否与我们同在,主要决定于我们对神的回应。如果我们全心全意寻求神,我们必寻见祂(耶利米书廿九:13~14)。主要与我们相交,然而,祂不会强逼我们与祂建立关系。我们不可能一面拒绝与祂相交,一面又期待祂就在附近。祂并不只是整日跟着我们,准备作我们随时的帮助。如果一直远离祂,有一天我们会发现自己极度需要祂,而祂却不在身边(以赛亚书五十九:1~2)。把那至高无上的真神当作仆人,颐指气使地指示祂,对神是公然的侮辱。神照着祂的主权和要求与我们相交,不是照着我们的要求。神渴望与我们亲密同行。如果渴望亲近祂,祂的同在会真实地临及每个渴慕祂的人。如果为罪悔改,并且照着神的定规寻求祂,就能与祂建立亲密的关系(雅各书四:8~10)。我们要不断地寻求祂,在每个新的早晨,若无神同行的确据就不满足。你是否嘴上说要经历神的同在,但是行为又表现出另一码事?如果嘴上说要更认识神,却疏于读经,你是否真实地寻求祂?你是否时常疏懒于祷告?如果你的行动显露出你是真诚地寻求神,祂应许你会找到祂的(马太福音七:7)。
--------------------------------------------------------------------------------
转载自《每日经历神》
--------------------------------------------------------------------------------
标题:9月1日
经节: 『我必以彩色安置你的石头。 』(赛五十四章十一节)
墙上的石头说:『我们是从遥远的高山那边来的。火和水造作了我们好久,不过将我们造成了峭壁。人手将我们造成了一所住宅-你们的子孙在里面生长、受苦、享乐,得到休息和庇护,学习造我们的主-也是造你们的主-所给他们的功课。但是我们得到今天的地步,是曾经经历了许多苦难的。火药曾炸裂了我们的心;利斧曾劈开了我们的肺;我们常常觉得这样摧残我们,是毫无理由的,因为我们仍在石坑里丑陋地横着,毫无用处。后来我们逐渐被截成了整齐的石块。到了现在,我们已经完备了,已经在这里尽职了。你们却还在石坑里,还没有完备,所以你们,正像我们从前一样,还有许多事情解释不通。但是有一件事,是我所知道的:有一天,你们将要被神手(非人手)安置在天殿里做活石。 』-选
--------------------------------------------------------------------------------
转载自考门夫人之《荒漠甘泉》
--------------------------------------------------------------------------------
“他们将争战时所争的财物分别为圣,以备修造耶和华的殿。”(代上二十六27)
有些基督徒的属灵经历及与神同行的记录,非常有助于造就神子民的灵性。许多属神之人的病痛,反而使教会更奋兴,其受苦、患难、挫折的经历,反加添教会更多的属灵财富。
有一位姐妹缠绵病榻已有四十年,其中的三十五年,更因耳聋,而生活在没有声音的世界。有一次,一位神的仆人去探望她,她说:“以前,我非常活跃,整天跑来跑去,做许多事情。但忙了半天,并无助于教会中许多需要代祷的事。然后这场病改变了一切。这四十年来,我躺在床上,每天可专心从事代祷的工作。为此,我毫无遗憾。”不幸的遭遇及限制,反倒扩展了她的灵命,使她的生命更丰富。而她的丰盛灵命,反过来也使教会致富。处境与她一样的人不知还有多少,我们真要为他们而感谢神。
-----------------------------------------------------------------------------
转载自《喜乐的心》
-----------------------------------------------------------------------------

从火中经过 作者:查思博牧师 那召你们的本是信实的,他必成就这事。
帖撒罗尼迦前书5∶24
听到吧!神必按著自己的旨意成就大事!不管你今天遇上甚麽困境,你都可相信他会与你同在,也可肯定他会领你经过一切低谷。
还记得那三个但以利的朋友吗?他们因为拒绝向尼布甲尼撒王的金像俯伏敬拜,就被士兵扔进温度比平常的窟高七倍的火窟里。也许你觉得自己正处於水深火热,所经历的苦况比最糟的还要糟七倍,但看看这故事的下文!当国王往火里看时,他说∶“我们捆起来扔在火里的不是三个人吗?┅┅看哪,我见有四个人,并没有捆绑,在火中游行,也没有受伤;那第四个的相貌好像神子。”(但以理书3∶24-25)。被扔在火里的三个犹大人“并没有捆绑,也没有受伤”,而是与神子“游行”。今天,如果神容许你从火中经过,他必与你同行,免你受伤;而那些本要毁灭你的恶事,最终却会叫你得释放。紧记那召你们的本是信实的。
还有,神不但领你一人从火中经过,就像那三个犹大人,你在火中的信心也要触动别人,好叫他们归向神
虚左以待
黃瑞西牧师著
主人必叫他们坐席,自己束上带,进前伺候他们。 (路12:37)
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好客,礼聘天下的贤士,家内养着三千个门下客。他听说夷门地方有一位隐士,名叫侯赢,年纪已七十,信陵君想邀他到自己的门下来。有一天他大摆筵席,置酒宴客。等到客人们都坐下之后,他把自己左边的座位空着,驾了马车,亲自去迎接侯赢。侯赢穿着破衣服,一点不客气,上了信陵君的座车,信陵君自己执着马鞭,很恭敬地为他驾车,在半路上侯赢碰到他的老朋友朱亥,又不车来和朱亥交谈,故意立谈了许久,用意是要察看信陵君是不是有厌倦的表情,但是信陵君愈显和气。那时,他家里的客人,有许多是魏国的将相等有名人物,等他开席。他的侍从看到信陵君给一个破衣的老头子执着马鞭驾车,暗中都在窃骂侯赢,但侯赢看信陵君的态度越来越恭敬,才再上了车。到了家里,请他坐上首,并亲自给他斟酒,所有客人都觉得惊奇。
古时宴客,是左边的首位最为尊贵,所以「虚左以待」这句话,是尊敬贤人的意思。也就是表示做大事的人求贤的态度,空着最尊贵的位置,来等待有本领的人。
【灵训】
路加福音第十二章论到一个殷勤的仆人所得的赏赐是:「主人来了,看见仆人儆醒,那仆人就有福了。我实在告诉你们,主人必叫他们坐席,自己束上带,进前伺候他们」(路12:37)。坐席本是主人唯一的权利,如今主人竟将这权利分给他的仆人。看主人是何等慈爱,他一点都不亏负这些殷勤服事祂的仆人,并且赏赐他们过于他们所想望的:「叫他们坐席,自己束上带,进前伺候他们」。这是显明主人看重他们的劳苦和辛勤,也是显明主人爱他们是这样多;更是显明主人不再以他们为仆人,乃是以他们为朋友,所以除掉了主仆的分别,「自己束上带,进前伺候他们」。
殷勤事奉主的信徒,到主来的时候,也要得着这样的赏赐。主将「虚左以待」与他们同席。
-------------------------------------------------------------------------------
摘自《成语灵训》美国荣主出版社出版
-------------------------------------------------------------------------------
圣哉,圣哉,圣哉
黃瑞西牧师著 Holy, Holy, Holy
Reginald Heber, 1783–1826
那召你们的既是圣洁,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圣洁。 (彼前 1:15)
圣经中的圣​​洁观念,现代人听起来似乎觉得很陌生。 「圣洁」这个字,圣经作者指的是神性的本质。神的圣洁是祂反对罪性本质的一部分,这个字用来描述神和人之间唯一的差异。我们的神是圣洁的神。
「圣洁」二字的意义包括了神的荣美;公义与恩慈;华美与庄严、丰盛与壮丽.... 法形容与比拟的神性。
此项严肃、重大的真理,叫我们能像以赛亚那样,在神面前伏于地说:「我是嘴唇不洁的人」(赛6:5)。唯一洁净的方法,乃是以祭坛上的火炭,那是神自己所点燃的,沾我们的口,焚烧我们。神并没有说那是容易走的道路,也没有应许捷径,而且还要背负十字架。但到了高峰,祂圣洁的荣耀便彰显。
此诗作者Reginald Heber 1783 年4 月21 日生于英国Cheshire 。原是英国的贵族世家。十七岁进牛津大学,文学神学双管齐下,学生时代在诗文方面已出类拔萃。 1807 年受按立,在英国西边Hodnet 小村任教职共十六年之久,其圣诗大半都是此时期之作品,诗稿现在还保藏于英伦博物院内。
1822 年他荣调伦敦,翌年晋升加尔各答主教,统摄全印度和澳大利亚教务。由于工作压力和水土不服,健康受损。某主日在户外向大批群众证道后,因中暑而突然去世,享年仅43 岁。死后其寡妻将其作品选择 47 首出版。大部分之诗,至今仍沿用。
这首「圣哉,圣哉,圣哉」是根据启示录4:8-11 所描写的敬拜与颂赞,原是为圣三一主日而作的,许多诗本将它列于第一首。
1. 圣哉,圣哉,圣哉!全能大主宰!清晨欢悦歌咏高声颂主圣恩,
圣哉,圣哉,圣哉!恩慈永无更改,荣耀与赞美,归三一真神。
2. 圣哉,圣哉,圣哉!群圣虔拜俯,各以华丽金冠呈奉宝座之前,
千万天军,天使,虔敬崇拜上主,昔在而今在,永在万万年。
3. 圣哉,圣哉,圣哉!全能大主宰!天上地下海中万物颂主尊称,
圣哉,圣哉,圣哉!恩慈永无更改,荣耀与赞美,归三一真神。
*人越亲近神,就越了解祂的圣洁和祂的标准。 ── 海伦﹒罗斯芙 -----------------------------------------------------------------------------
摘自《岁首到年终》美国荣主出版社出版
----------------------------------------------------------------------------- 人人有免于恐惧的自由
许本爵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常因受到周遭一些「不确定」、「难以掌握」的人、事、物影响而感到焦虑、不安、紧张、恐惧。若这种焦虑与不安长期出现在生活中,又无法有效克服,便引起一些慢性的疾病,如胃病、心脏病等,甚至癌症,丧失宝贵的生命。
正如一首西洋民谣:「因为少了一颗钉子,马蹄就掉了;因为掉了一个马蹄,马就失蹄了;马失蹄了,将军就跌下马来;因为将军跌下马来,仗就打败了;因为打了败仗,国家就灭亡了。」千万不要轻看生活中的焦虑和不安,日子久了,它是会致人于死地的,我们需要认真用心去对付。
传统上的教导:我们行事为人应该符合社会共同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便是亲友、师长、父母的「期望」和「看法」的综合体。我们很在乎他们的想法,并尽力迎合他们。殊不知他们的看法、观念及期望会因时、因地及因人而异,使我们莫衷一是。更何况的人的资质禀赋不同,兴趣背景各异;客观环境的条件也不断变更,往往十之八九,事与愿违。若以如是的「自我意识」为中心行事为人,则莫需有的焦虑不安、紧张及恐惧势必无法避免,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而平安与喜乐,似乎是可「遇」不可「求」。
克服焦虑和不安,若单凭知识,注定行不通。
医学研究探讨人恐惧的原因,有一个原因是来自人内心深处的罪恶感。人自知有罪,惶悚恐惧,心不得安宁。圣经上说:「我们若说自己无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们心里了。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翰壹书一章8至9节)因此上帝派祂的儿子--耶稣基督来拯救我们脱离罪,道成肉身为人,被钉在十字架上,代替我们受罪的刑罚。我们只要向上帝承认自己的罪,并接受耶稣做救主,就可以彻底消除内心深处的罪恶感。
有人查考圣经中「不要恐惧」的字眼,若将同义字统统加起来,共有三百六十五处之多;可见圣经中消除恐惧的妙方之多。
我成为基督徒之后,放下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完全以上帝的旨意为中心;坚信上帝的话--记载在圣经里--永远不改变;上帝与我变成父子关系,祂对我的一生有最美好的安排和计画,我得到了上帝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和喜乐。原来平安与喜乐既是可「遇」,也是可「求」的,只要以上帝为中心,必带来平安与喜乐。
亲爱的朋友,你也可以得到免于恐惧的自由,只要你立刻做这样的祷告:「天父,我承认自己是一个罪人,我感谢你愿意赦免我一切的罪。我愿意接受耶稣做我的救主,奉耶稣的名祷告,阿门。」奉耶稣的(阿门的意思是诚心所愿)---------------------------------------------------------------------- 转载自《生命探索》 -----------------------------------------------------------------------  《旷野的筵席》9月1日
「妇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给你成全了罢。」(太15:28)
这位迦南妇人,在她亟感痛苦的需要中,如此喊着说:「主阿,大卫的儿子(原文),可怜我罢!」她的祷告岂不是很恳切吗?那么,这样恳切的祷告,岂不是应该即时得着答应吗?我们的想法常是这样。然而,希奇得很,主「耶稣却一言不答。」(太15:23)主对她似乎无话可说。但当门徒因着那妇人的呼喊而向主求诉时,主却回答他们说:「我奉差遣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太15:24)这一句回答的话,好像给了那妇人一个正确亲近主的提示:因为耶稣是「大卫的儿子」,这称呼只适用于以色列人,外邦人却没有权利应用这称呼。既明白了这点,她立即改变了她请求的地位,而只称耶稣是主了。
主耶稣最初对她的反应,好像是一个拒绝,但实际上祂是在帮助她去寻求祂,不让她站在没有权利要求的错误地位上,而要她站在一个白白蒙恩的地位上。现在她的信心已经得着即时的反应(主的回答),她已经找到那个祈求的钥匙了。
 《灵命日粮》 9月1日
拒绝帮助
读经: 列王纪下5章9-14节
金句: 「圣灵显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处。」(哥林多前书12章7节)
1869年,约翰·罗柏林(John Roebling)正建造一​​座自己梦寐以求的大桥,这座桥横跨纽约布鲁克林区东河和曼哈顿区。不幸的是,工程开始没多久,约翰遇到一场意外,断了一只脚。治疗期间,约翰坚持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来治疗。因为不理会医生的意见,结果约翰感染了破伤风。不久,因为病毒感染的关系,他的下颚无法合拢,形成永远微笑的固定表情。接着,他又出现脑溢血及痴呆的现象;数星期后,他便黯然辞世。
圣经也记载了一个自以为是的人,拒绝接受帮助的故事。叙利亚的英勇武士乃缦染上大麻疯,向先知以利沙求助,但乃缦心里其实早已预设应该做何治疗。所以当以利沙的使者传话要他到约旦河沐浴7次时,乃​​缦大怒。乃缦的仆人向他谏言:「先知若吩咐你做一件大事,你岂不做吗?」(列王纪下5章13节)乃缦因此才愿意接受以利沙的指示,在约旦河里沐浴7次,后来果真痊愈。
神给我们恩赐,让我们有能力叫人得益处(哥林多前书12章7节);但自视甚高的人,却把迫切需要的帮助挡在门外。让我们开启心门,接受由神拣选人来帮助我们。 HDF
神向绝望的人,
张开恩典的双臂;
透过他拣选的人,
将他们扶起站立。 D. De Haan
谦卑是接受帮助的第一步。 保罗的苦难(十三)─夜间异象、过来帮助
经文:
徒十五36~十六40
钥节:
在夜间有异象现与保罗。有一个马其顿人,站着求他说︰「请你过到马其顿来帮助我们。」(徒十六9)
参考经文:
罗一9;林前一4;林后一11;十一9;加四13,14;弗一16;六19;腓一3;四6,10~18;西一3;四3,14 ;帖前五25;提后一3?
提要
保罗第二次旅行布道(AD50~54)历时约三年,(徒十五36~十八22)全程超过数千公里,(安提阿─特庇─路司得─特罗亚─尼西波利─腓立比─暗非波里─西波罗尼亚─帖撒罗尼迦─比里亚─雅典─哥林多─坚革里─以弗所─耶路撒冷─安提阿)是宣教史上史无前例的。对于一位历史上最伟大的宣教师来说,让世人分享他信仰的经历,是他生命中的第一要务。从耶路撒冷的会议回来之后,保罗迫不及待地带着火热的心预备再度踏入外邦人的世界,他要奉基督的名,向罗马帝国发动心灵革命,在漫漫旅途上,保罗找了一位得力助手西拉,因为他拒绝带曾经中途退出的马可同行,而与巴拿巴分手。后来提摩太在路司得加入,路加则在特罗亚加入。 (徒十五36~41)与第一次旅行布道时一样,圣灵仍是这个布道团的向导和顾问。 ?
首先保罗去探望第一次旅行布道时,在加拉太省南部建立的教会。然后经过吕弗家和加拉太北部,因为圣灵的禁止,和耶稣的灵不许,保罗直接往特罗亚去,(徒十六1~8)那是小亚细亚最靠近欧洲的古城,在此保罗看见并且听见了那著名的马其顿异象和呼声。圣经描述:「在夜间有异象现与保罗。有一个马其顿人,站着求他说:请你过到马其顿来帮助我们。保罗既看见这异象,我们随即想要往马其顿去,以为上帝召我们传福音给那里的人听。」(徒十六9~10)这时路加加入了这个布道团,他是主赐给保罗的恩典,好一路诊治照顾保罗的痼疾。 (歌四14;加四13,14)保罗一行人渡海来到欧洲的第一站腓立比,在此遇见卖紫色布的吕底亚,并且医治一位被鬼所附的使女。保罗和西拉因此受鞭打被下在监牢里,但却使禁卒悔改信了基督。 (徒十六11~40)何等奇妙!虽然逼迫苦难伴随着这群福音使者,但上帝的大能和恩典也透过他释放出去。每一个圣徒遭受的苦难都是上帝所允许的,每一个上帝仆人遇到的逼迫也都是在上帝旨意的范围内。亲爱的,苦难是无法避免的,前进是必须的,唯有靠主才能得胜。
默想
1.「圣灵禁止」、「耶稣的灵不许」(徒十六6~7)这微小的声音,只有谦卑的心、敏感的灵才能听见体会并且顺服。保罗没有违背从天上来的异象,他顺服圣灵的禁止和带领,这是传福音、服事主的最高原则。亲爱的,当与主建立亲密的关系,才能走在主所为你量定的道路上,行在祂的旨意中。
2.保罗曾在路司得被石头打得半死,却在同一地方得着可贵福音的儿子提摩太。信徒的服事,往往在最荒凉最险恶的地方,带来最上乘的果子。保罗勉励我们:「靠着圣灵,随时多方祷告祈求,并要在此儆醒不倦,为众圣徒祈求。」(弗六18)唯有在圣灵里的祷告,方能得胜一切。
苦难的金言
1.凡以前的圣徒所得到的,今天我们都有可能得到。如果我们有他们那样的信心,他们那样的盼望。 ──Dr. Goulburn
2.我们若减少抱怨却增加赞美,将会活得更愉快,上帝也因此得荣耀。 ──C. H. Spurgeon
苦难的经文
1.当信主耶稣,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 (徒十六31)
2.当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对说,口唱心和的赞美主。凡事要奉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常常感谢父上帝​​。 (弗五19~20)
3.我们感谢上帝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常常为你们祷告。 (西一3)
苦难中的祷告
亲爱的主阿,求祢使用我们这些卑微的器皿,能成为祢爱与恩典的管道,借我们赐恩福予人,我们要时常为周遭受苦的人代祷。奉主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转载自《读经日程》 ------------------------------------------------- ------------------------------

约十八33-37
33.彼拉多又进了衙门,叫耶稣来,对他说:「你是犹太人的王吗?」34.耶稣回答说:「这话是你自己说的,还是别人论我对你说的呢?」35.彼拉多说:「我岂是犹太人呢?你本国的人和祭司长把你交给我。你做了什么事呢?」36.耶稣回答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我的国若属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使我不至于被交给犹太人。只是我的国不属这世界。」37.彼拉多就对他说:「这样,你是王吗?」耶稣回答说:「你说我是王。我为此而生​​,也为此来到世间,特为给真理作见证。凡属真理的人就听我的话。」

彼拉多审问耶稣时的对话。
1. 耶稣所提及的国是什么国?
2. 这国有什么特征?
3. 这国的国民是怎样的人?

当耶稣道成肉身进入了人类历史之中,天国也就同时真实地进入了这个世界。耶稣面对彼拉多的审问,毫不避讳地把这个事实显露出来,祂承认祂是王,拥有一个国,但这国是不属这世界的国。
天国是不属这世界的,这个国度是来自天上的,是属于神的,人完全没有能力凭自己进入这国。这国是由神自己掌管的,地上的权势无法沾染在其中。
天国是以爱作管治的,她与世上的国是绝对不同的,地上的国是靠权力、靠武力才可以解决问题,但天国却是全赖神的爱,所以耶稣的儿女没有动武。
天国是不属这世界,因她是属真理的,耶稣来到世间,就要把这国度显露出来,就是宣讲神的真理,凡愿听从的人就可以进入这国度里。
弟兄姊妹,你是属于哪一国呢?从你的生命中,可否看到神的管治、爱心与及真理的流露呢?天国是不是你惟一的价值与及人生的取向呢?
我心中的国是属这世界吗?何以见得?
- -----------------------------------------------------------
转载自《生命福音事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