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州团契 ╋

 找回密码
 注册 | 加入团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660|回复: 6

[【每日灵修生活】] 每日灵修生活2012年08月31日 真的每个人,都受欢迎!

  [复制链接]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2-8-31 05: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出去,…领那贫穷的、残废的、瞎眼的、瘸腿的来。」 路14:21鲜红的红地毯已铺好了,以示隆重,雪白的餐巾已放在桌上,上好的餐具已摆放妥当,最优秀的厨师已烹调了最嫩滑的肉 —— 这个筵席已准备就绪了,但谁是筵席的贵宾呢?在路加福音14章的故事中,耶稣令人出乎意料。很多宾客收到邀请,但他们却不尊重主人家,用.....
--------------------------------------------------------------------------------
真的每个人,都受欢迎!
读经: 路加福音 14:15-24
     「出去,…领那贫穷的、残废的、瞎眼的、瘸腿的来。」 路14:21
  鲜红的红地毯已铺好了,以示隆重,雪白的餐巾已放在桌上,上好的餐具已摆放妥当,最优秀的厨师已烹调了最嫩滑的肉 —— 这个筵席已准备就绪了,但谁是筵席的贵宾呢?
  在路加福音14章的故事中,耶稣令人出乎意料。很多宾客收到邀请,但他们却不尊重主人家,用不成文的理由推却邀请。于是那些从没有被邀请的人便成为贵宾,这些人向来都没有分参与社交活动,因为他们有些是缺乏优厚条件,或有些是残障人士。
  贵宾就座后,有些餐桌仍然有空座,于是筳席的主人吩咐仆人,出去尽量再寻找各种人进来填满空座。接着盛宴便开始了。
  耶稣这个比喻给我们什么教训呢?祂向我们发出警告,那些太看重自己和单靠自己能力的人,他们的生命容不下神,所以他们没有分坐基督的筳席。
  耶稣赐下恩典,祂爱那些经常被人忽视的人;那些不靠自己的能力、又接受神邀请赴宴的,便能享用神的丰宴,得以成为祂的贵宾。当信主耶稣,你便得蒙拯救,并且永远享受祂这欢乐的庆典!
祷告
耶稣啊,感谢祢深阔的爱,又感谢祢爱我。求祢帮助我去爱别人,又邀请他们来赴祢丰盛的筳席,阿们。

---------------------------------------------------------------------------
转载自<<每日箴言>>
-----------------------------------------------------------------------------

小伙没让座遭女子扇耳光 烦躁心灵何处有安息?
      杭州一位小伙子因为没给抱着孩子的年轻夫妇让座,被扇了5个耳光的消息引起众多网友关注,然而近日,类似的让座纠纷又在济南上演,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自己3岁的孩子坐公交车时,同样没人给她让座,她一怒之下竟然扇了一名男乘客一个耳光,并称“是替你妈妈教育你”。
      有人评论说,公交车让座是当今社会的一种美德,应当大力提倡、积极促进和鼓励,但是决不能以任何变相方式强制实现。否则,不仅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相反还会因此而加剧社会矛盾,进一步冷漠人际关系。
      也有评论说,这种打人行为是把让座道德转化成了野蛮暴力,遇事不顺不经理性的思考,便暴力思维居上,是一种宣泄私欲和火气的的行为,还有人引用“道德是提升自我的明灯,不该是呵斥别人的鞭子。”这样的话对打人事件提出反思,道德规范,要靠倡导,靠自律、靠舆论,而绝非靠暴力。
      日益冷漠的社会现实背景下,越来越多人感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不让座就打人,如果从某些角度看,双发可以说都是受害人,没有愿意被人打,也没有人愿意打人,然而发生这样的冲突可能双方都有责任。据悉,被扇5个耳光的小伙是个残疾人,济南那位被打后称自己是喝酒了头有点晕所以没有让座。被打的人没有及时的解释,并且帮助鼓励别人让座,打人的人不分黑白,就打人,而且自认有理,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看到这样的矛盾发生时,如果先不探讨道德问题,笔者想到的一个关于心灵深处的问题,难道打完人的那个女子丈夫和那位年轻妈妈心里面会好受吗,答案肯定不会,莫名其妙的打人,只能说明这个人心中没有平安,心中烦躁,而且最终出现暴力行为,这不就是像圣经里面的该隐一样么?嫉妒弟弟,心中越想越气,最终施行了暴力,可是他的结论是他的灵魂一直飘荡,找到不到安息之处。
      打人的那位年轻妈妈还称“替你妈妈教育你”,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是真正的管教?耶稣说,我的心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就必得享安息。真正的给灵魂带来安息的是爱,真正的改变一个灵魂也是爱,而并非是暴力。试想,如果神管教人类也用暴力管教,那么结果该是多么的可怕!
      圣经上讲,“生身的父都是暂随己意管教我们。惟有万灵的父管教我们,是要我们得益处,使我们在他的圣洁上有分。”真正的管教是叫人在他的圣洁上有份,真正的管教是叫人的益处,如果这位年轻的妈妈能够明白这点,也许她不会采取这样的暴力手段。
     “不让座挨耳光”,这样的现象背后除了道德问题也许反应的更多的是人们心灵深处的烦躁和不安,失去了爱心,失去了温暖,谁也不愿意过这样的生活,可是又没有办法消除这样的困境。
     “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耶稣向着所有的人发出了一个声音,心灵忧愁的,烦躁的,不安的,有重担的,都可以来到耶稣的面前,因为他说他可以承担这一切,可以解决这一切。当人的心灵得到安息的时候,相信不让座,不让座就打人,这样的事情不会再发生。
---------------------------------------------------------------------
转载自《基督时报》
----------------------------------------------------------------------

标题:8月31日
经节:你的道在海中;你的路在大水中,你的脚踪无人知道。 (诗篇七十七篇19节)

    神的道在海中,这是跟随神的人所期望的经历。当祂率领我们从坚实平坦的道路出来,突然出奇地进入千变万化的怒涛中,那时我们只能期望祂来带路。感谢主,无论祂走到哪,那条路就通到哪。
      我们只要跟随主行走,这样会比前面有现成的路还来得好。因为我们若走现成的路,未免就太过依赖环境了。
      神造的路,种类繁多;祂能在任何地方、任何环境造路。你看神所造的蜘蛛都能在任何地方一边走一边结网;难道神不能为你在复杂、困难、消沉处筑一条方便你通行的路吗?
      我们只不过是生命这条船上的客旅,舵手极其熟悉整个航道,祂的眼睛永远注视前方,万一遭遇危险,祂总是最后离开岗位。

--------------------------------------------------------------------------------      
转载自考门夫人之《奔向日出》

--------------------------------------------------------------------------------

标题:和好的职分
经节:一切都是出于神;祂借着基督使我们与祂和好,又将劝人与祂和好的职分赐给我们。 (哥林多后书五章18节)

这个世界充满了许许多多的人,他们的罪使得他们与神隔绝。基督的牺牲恢复了基督徒与天父之间爱的关系。身为基督徒,我们被委派和好的职分。当基督住进我们的心里,我们成为祂的大使,恳求他人与祂和好(哥林多后书五:20)。我们是神的和平信使,要激励其他人转向神(马太福音五:9)。罪破坏我们与神的关系,也使我们与人的关系破裂。破裂的人际关系,是这时代的流行性传染病。罪离间家人、破坏友谊、分裂教会,并且毁坏婚姻关系。罪会制造疑心、嫉妒、仇恨、贪婪,和所有破败的关系。惟有基督能弥补罪在人际关系上的悲惨影响。身为神的大使,我们要把和好的信息带到破裂分离的世界。我们鼓励人要先与神和好,再与其他人和好。神的和平信使们彼此对立不合,是多么悲痛的事!我们带着爱的信息,却又充满仇恨,这使我们的使命受到扭曲。如果你拒绝饶恕某人,你和解的信息只是假冒为善。作为耶稣门徒的证据,是去爱你的基督徒同伴(约翰福音十三:35)。在每一层人际关系上,要确定你的行动反映出你由神那儿得到的爱与饶恕。那么,你就不仅是传扬和平的信息,也同时活出和平的信息。

--------------------------------------------------------------------------------
转载自《每日经历神》

--------------------------------------------------------------------------------

标题: 8月31日
经节:『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 』(约二十章二十九节)

      眼见事物是多么靠不住,所以神必须保守我们在看不见事物里,这是多么要紧的一回事!如果一只鸟儿要飞,它必须离开墙垣和树枝,单独信赖它的翅膀。如果它要接近地面,它飞行的工作就要受到亏损。
      亚伯拉罕必须先看见自己的力量完了,自己不能再作什么了,自己已经死了,然才肯完全让神来作;当他不看自己,单独信靠神的时候,他才能完全相信;神所允许的,必能作成。这就是现在神所要我们学习的功课;神必须拿去一切鼓励我们的东西,直到我们能彀不凭来信靠祂;那时候祂就要叫祂的话语成为事实。 -信宣(A. B. Simpson)

--------------------------------------------------------------------------------
转载自考门夫人之《荒漠甘泉》

--------------------------------------------------------------------------------
“所以我们应当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来六1)
      在基督徒的生活中,有些真理是重要的根基。根基只须一次即奠定,但务必立得牢固。因此初步的原则往往是十分重要的。
      现代基督徒常犯的错误,与第一世纪的希伯来信徒不太一样。他们的问题在于根基已立,但老绕着根基打转,没有在根基上继续建造。我们的危机则在拼命想往前冲,却没立好坚固的根基。今天有些人一心想快跑,结果在根基未立好之前,即往前冲。若有这种情形,我们的责任就是把他们召回基督面前,因只有祂是神“试验过的石头,是稳固根基,宝贵的房角石”(赛二十八16)。使徒的工作是说服人去,我们则须引导他们回来。

-----------------------------------------------------------------------------
转载自《喜乐的心》
-----------------------------------------------------------------------------



从旨意而来的大能
作者:查思博牧师
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
罗马书8∶28

求丰足前,先求神的旨意;求关系的建立前,先求神给你方向。如果你所求的方向是指向人,那麽,神认为合适的自会跟你结交;不合的则会疏远;神没差派的,便代表你根本不需要。

经上说∶ “有一个人,是从神那里差来的,名叫约翰”(约翰福音1∶6)。神能够差人到你的生活中,撒勒法的寡妇便是一个很好的明证。当她愿意把神放在首位,就是在饥荒之年她仍能丰衣足食(参见列王记上17∶9—24)。她本可把那点点的饼留给自己,但是她知道,这一丁点只能供她一顿的饱足。於是,她将这点饼交在神的手中,所带来的丰收竟足以维持七年的生计。当你缺乏时,也可以把拥有的点点当作一粒能供你所需的种子。

所谓成功,并不是指你出人头地或牧养信徒众多的教会,也不是指你拥有十全十美的伴侣或一辆劳斯来斯名车,决不是!成功是指你能紧随并活在神的旨意中。

当你能这样生活,便会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为要叫人得益处这道理。这是多麽令人向往的生活!

开卷有益
黃瑞西牧师著
      祢的言语一解开,就发出亮光,使愚人通达。 (诗119:130)
宋太祖在位十六年去世,传位给他的弟弟赵光义,就是太宗皇帝,年号叫太平兴国。太宗是一位喜欢读书的皇帝。但是他觉得我国历代的书籍那么多,要想全部读遍是不可能的;在即位的第二年,下令翰林学士李昉等,把以前的许多古书,分门别类,加以整编。李昉等化了五年多的时间,编成了一部一千卷的大书,取名叫「太平御览」。
      太平御览编好以后,太宗皇帝每天都要阅读两卷;有时候事情忙了看不完,一有空就把它补足。太平御览完成的时候,刚好是冬天,当时有大臣们说:「现在天气寒冷,白昼的时间短,国事又那么繁忙,每天读两卷,不是太累了吗?」太宗皇帝说:「开卷有益,我只感到读书的好处,不觉得读书有什么辛苦呀!」
【灵训】
      一般而言,多看书是有好处的,俗语说,书上自有黄金屋。但是现代的书太多,诚如所罗门王的感叹:「著书多,没有穷尽,读书多,身体疲倦。」(传12:12)。一个人能看书的时间又很有限,必须要选择好的书看,才能获得真正的好处。所以对于「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我们要稍加限制地说:「要选读好书,始能开卷有益。」
      世界上最畅销的好书,就是圣经。 「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8203;&#8203;,豫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3:16~17)圣经中的真理比黄金更宝贵,比蜜更甘甜,且永远长存,不改变。当你打开阅读,就发出亮光,成为你脚前的灯,路上的光。人生所有难题,从中可获解答和指引。
      圣经共有一千一百八十九章,每天阅读三章余,全年可读完一遍。不要将它置之高搁,要天天勤读,开卷有益。

-------------------------------------------------------------------------------
摘自《成语灵训》美国荣主出版社出版
-------------------------------------------------------------------------------


  以爱相连
黃瑞西牧师著
                          Blest Be the Tie That Binds
                            John Fawcett, 1740-1817
    我们若彼此相爱,神就住在我们里面,爱祂的心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了。 (约壹 4:12)
    一个真实的基督徒必有爱弟兄的心,使徒约翰说:「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因为爱是从神来的。凡有爱心的,都是由神而生,并且认识神。」(约壹4:7)
    这种信徒之间关怀兄弟般的爱有其基础:
    第一,这是神的命令(约 13:34)。
    第二,主耶稣为我们立下了榜样,要我们跟随祂的脚踪行(约13:15)。
    第三,因为我们乃真正的弟兄,我们为同个天父所生,我们命定承受产业,为了讨天父的喜悦,我们当彼此切实相爱。
    马丁路德说:「从亲子的关系可以学习这种弟兄般的爱,有苦同当,有乐同享,基督为我们所作的也是如此,将来也必如此。祂全时间耐心看顾提携─ 对待我们这些不洁、不全、软弱多罪,全无信徒样式的人。祂对信徒的爱却全不看我们的软弱。」
   「以爱相连」这首圣诗的背景就是信徒相爱的诠释,每逢圣餐礼拜我总喜欢用它作为结束。
    本诗作者John Fawcett 1740 年生于英国Yorkshire ─ 贫苦家庭。十六岁信主,26 岁受按立为浸信会牧师。他蒙召前往英国北部Wainsgate 一穷乡僻壤的小教会做牧养工作。数年后,由于孩子增多,教会薪水又少,生活贫困。此时正好伦敦一间有名的大教会(Carter's Lane 浸信会)的牧师去世,该会拟聘请他去接任Dr. Gill 的职位。
    John Fawcett 经过一番挣扎终于答应。当Wainsgate 教会为他送别之日,众信徒围着马车悲伤落泪。 Fawcett 师母见此景亦感伤地对她丈夫说:「John,我不忍心离开……」,Fawcett 回答说:「我也是」。于是他们将收拾好的行李都卸下来,决定与这些贫困的信徒继续在一起。他在这教会超过了五十年的牧养事奉,而年薪始终从未超过$200.00。
           1. 福哉爱主圣徒,彼此以爱结连,和睦相处,同心合意,在地如同在天。
           2. 在父宝座面前,同心虔诚祈祷,同担忧惧,同得安慰,同一盼望目标。
           3. 彼此同当忧患,彼此同肩重担,彼此共洒同情眼泪,彼此慰问劝勉。
           4. 我们离别之时,内心难免依依,身虽远离,心仍契合,希望再会有期。
                *你若能把爱献给神,也就能把神带到爱的事上。 ── 达秘
-----------------------------------------------------------------------------
摘自《岁首到年终》美国荣主出版社出版
-----------------------------------------------------------------------------
你想得到安息吗?
李道生
    回想小时候,在家乡,常常看到农夫耕田的情景。农夫犁田时,是用一个十字形的弯曲粗木架,放在牛的颈项上,就就是牛的轭,这轭的两端系着粗长的麻绳,后面绑在犁头横木的两头,这样牛负着它的轭,拉动了,缓缓前行,在田中周而复始,来回为它的主人卖力犁田。当牛十分劳累到无力前进的时候,就将前面两腿跪下来,再用力挣扎前进,此时嘘嘘喘气,显得非常软弱可怜,于是主人便将轭上的绳子松开,把它牵到水塘边吃草喝水,让它得到饱足,躺在那里休息,好恢复体力,能再为它的主人犁田效力。
    圣经上也曾提到一个轭的问题,这个轭却不是木头做的,是不同于牛的轭,这轭是我们人来背负的,耶稣这样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马太福音十一章28至30节)耶稣要人来负祂的轭到底是什么呢?简单的说,就是祂要人做祂所要实行的一切教训和工作。
    自从耶稣道成了肉身,降世为人,祂到各处传道,教训人悔改,医病赶鬼,行神迹奇事,直到最后祂被钉在十字架上时为止,祂已背负了世上一切的重担,担代了人间一切的罪恶和痛苦,而且三日后,「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上帝的儿子」(罗马书一章4节),祂是战
胜一切的主,所以祂能叫我们这些劳苦担重担的人,到祂面前来,在祂里面得享安息。
    耶稣的心忍受了多少世人凌辱和打击,经历了多少世间的患难和忧伤,所以祂所表现出来的,是多么柔和谦卑,足使人得着真正安慰和眷顾。耶稣说祂的轭是容易的,意思是说祂的轭是容易背负的、良善的;祂的担子又是轻省的,因为祂已经为我们担负了一切的重担,担代了人们一切的罪恶和痛苦。
    你是否愿意到耶稣面前来呢?你是否愿意把一切劳苦、重担卸下来,交托给主呢?如果你心里真正愿意作这样的交托,那么无论你在任何困苦患难的环境下,都因有主耶稣同在,并且安息在祂的怀中而承受得住,古时候以色列的大卫王说:「你要把你的重担卸给上主祂必扶持你,祂绝不让义人失败。」(诗篇五十五篇22节)
    朋友,你愿意将你的劳苦重担交给耶稣吗?你若愿意,你只要这样祷告:「天父,谢谢你差派你的儿子耶稣基督到世上,担代了我的罪孽与痛苦。我愿意接受耶稣做我的救主,将我的重担卸给主耶稣。奉耶稣的名祷告,阿门。」(阿门的意思是诚心所愿)
----------------------------------------------------------------------
转载自《生命探索》
-----------------------------------------------------------------------
《旷野的筵席》8月31日
      耶稣说,摩西因着你们心硬,所以许你们休妻,但起初并不是这样。 」(太19:8)
      在法利赛人的观念,耶稣所教训我们「神所配合的,人不可分开」这话,和摩西准许休妻的吩咐,二者似乎互有出入,从表面上看来,这两件事好像并不一致,其实不然,因为神是永不改变的,这并不是说,当初所禁止的,以后在神的眼中又变为合法,好像神是反复无常的。绝对不是如此!当主耶稣说:「但起初并不是这样」时,祂就已断然声称不管外面的情形如何改变,而神的旨意却始终不变,也是从来不改变的。在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属灵原则,就是我们需要常常追求明白神的定规,而不是祂的准许。我们应该问一问自己,到底神当初的旨意是什么。我们看事情,需要看其出自神心意那纯洁源头的本来面目,而不是看其以后因选民心硬而演变出来的现状。


《灵命日粮》 8月31日
神在何方?
读经: 希伯来书13章5-8节
金句: 「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以赛亚书53章4节)
     「神是不是喜欢虐待人,故意躲起来?」这是在卡崔娜飓风重创美国纽奥良之后,西北大学新闻学院、新闻系荣誉退休&#8203;&#8203;教授马克·寇瑞所提的问题。
     全能的神允许灾难发生,摧毁脆弱的社会,或许有人想为神辩解。但问题是:在灾难中,神真的缺席了吗?在谈到卡崔娜这场飓风灾难时,寇瑞教授强调:即使在死亡和苦难阴影的笼罩下,你仍然能看见神的身影。神就在那些为难民提供救援物资和住所的人们之中,无论他们是个人,还是来自学校、教会、社会团体。当成千上万的人借着祷告和金钱向灾民伸出援手时,人们就从中看到了神的怜悯!
      所以,神就在我们里面,尤其是像所爱的人过世这种悲剧发生、叫人心碎的时候。对于人生的苦难问题,我们没有完全满意的答案;但我们知道,主一直与我们同在,因为耶稣说过,他总不撇下我们(希伯来书13章5节)。耶稣名叫「以马内利」,意思就是「神与我们同在」(马太福音1章23 节)。
      尽管苦难叫人困惑,但要仰赖神,他就在我们身边,施行他的旨意。 VCG
                                              神的同在,虽看不见,却心得安慰,
                                                     因我知道,他总在我身边,
                                              人生风暴,团团围绕,他慈声安慰:
                                                     孩子别怕,我就在你身边!
                                              人生风暴来袭,就知神是可靠之锚。


保罗的苦难(十二)─我们得救、乃因主恩
经文:
徒十五1~35
钥节:
我们得救,乃是因主耶稣的恩,和他们一样,这是我们所信的。(徒十五11)
参考经文:
加二
提要
    保罗和巴拿巴在圣灵的同在引导下,历经三年千辛万苦完成第一次旅行布道,回到安提阿后,向教会作了此行的报告,并述说上帝所行的一切神迹,以及外邦人的福音之门已经大开。(徒十四27~28)保罗更坚定体验到主对他的呼召是何等重要,此次的经验使他确信,外邦信徒不需要受割礼,或遵守犹太人的律法,就可以加入基督的教会中。但是一些从耶路撒冷下来的犹太基督徒,却教训弟兄们说,你们若不按摩西的律法受割礼就不能得救。他们认为保罗所传给他们的福音只是一半而已,这些犹太人在保罗所去过的外邦教会散播这样的信息,使得这些新的基督徒不知如何是好,圣经记载:「保罗、巴拿巴与他们大大的分争辩论,众门徒就定规,叫保罗、巴拿巴和本会中几个人,为所辩论的,上耶路撒冷去,见使徒和长老。」(徒十五1~2)为此,保罗紧急写了一封信给他们,这就是我们今日所知的加拉太书。
    另一方面,保罗、巴拿巴和一些人赶到耶路撒冷去见使徒和长者。于主后49年,在耶路撒冷召开了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圣经记载:「使徒和长老,聚会商议这事。辩论已经多了,彼得就起来,说:诸位弟兄,你们知道上帝早已在你们中间拣选了我,叫外邦人从我口中得听福音之道,而且相信。知道人心的上帝,也为他们作了见证。赐圣灵给他们,正如给我们一样。又借着信洁净了他们的心,并不分他们我们。现在为甚么试探上帝,要把我们祖宗和我们所不能负的轭,放在门徒的颈项上呢。我们得救,乃是因主耶稣的恩,和他们一样,这是我们所信的。众人都默默无声,听巴拿巴和保罗,述说上帝藉他们在外邦人中所行的神迹奇事。他们住了声,雅各布就说:诸位弟兄,请听我的话。方纔西门述说上帝当初怎样眷顾外邦人,从他们中间选取百姓归于自己的名下。……所以据我的意见,不可难为那归服上帝的外邦人。」(徒十五6~21)这个结论影响极为深远,使得基督教免于沦为犹太教的一派。虽然保罗原是个严谨的法利赛人,如今却因基督的缘故变得宽容而实际,在他写给加拉太的书信中说︰「在基督里,受割礼或不受割礼,都算不得什么,要紧的是作新造的人。」(加六15)
默想
1.撒但常利用信徒的无知和自我,在教会中兴风作浪、引起争端。初代教会解决争端的方式值得我们参考,他们召开会议互相辩论,但众人仍在圣灵的管制之下,圣灵引导教会解决问题,相信使徒透过祷告,明白上帝的旨意,以至他们作结论时能说︰「圣灵和我们定意」(徒十五28)。圣灵的参与,才能化解一切问题和争端。
2.犹太人将自己所不能负的轭,放在别人身上。(徒十五10)圣灵却要我们学习,不要将重担放在别人身上。(徒十五28)保罗因着自己的经验和见证,非常清楚明白,人是靠着恩借着信而得救,没有人能靠律法和行为满足上帝的要求。亲爱的,一切都是恩典,唯有主的爱使我们得蒙救赎。
苦难的金言
1.一个有信心的人,从不向后退的;他在遇见仇敌的地方,立刻拦阻仇敌前进。──Marshal Foch
2.让我们为自己的眼睛能看到阳光,为我们的健康和力量,为日用的饮食,为穿著的衣服称颂上帝。赞美祂,因为祂没有将我们撇在绝望之中,没有教我们因罪恶受捆绑。──C. H. Spurgeon
苦难的经文
1.弟兄们,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又当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诱。(加六1)
2.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六1)
3.但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因这十字架,就我而论,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论,我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加六14)
苦难中的祷告
亲爱的主阿,纵然我们落在失望、沮丧之中,我们仍要从内心深处涌出赞美,颂赞感谢祢,因祢时刻用恩惠如同盾牌四面护卫我们。在我们受苦的日子,和遭难的年岁,仍叫我们喜乐。奉主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
转载自《读经日程》
------------------------------------------------- ------------------------------
31-8-2012

经文:诗一四五1-21
1.我的神我的王啊,我要尊崇你!我要永永远远称颂你的名! 2.我要天天称颂你,也要永永远远赞美你的名! 3.耶和华本为大,该受大赞美;其大无法测度。 4.这代要对那代颂赞你的作为,也要传扬你的大能。 5.我要默念你威严的尊荣和你奇妙的作为。 6.人要传说你可畏之事的能力;我也要传扬你的大德。 7.他们记念你的大恩就要传出来,并要歌唱你的公义。 8.耶和华有恩惠,有怜悯,不轻易发怒,大有慈爱。 9.耶和华善待万民;他的慈悲覆庇他一切所造的。 10.耶和华啊,你一切所造的都要称谢你;你的圣民也要称颂你,11.传说你国的荣耀,谈论你的大能,12.好叫世人知道你大能的作为,并你国度威严的荣耀。 13.你的国是永远的国!你执掌的权柄存到万代! 14.凡跌倒的,耶和华将他们扶持;凡被压下的,将他们扶起。 15.万民都举目仰望你;你随时给他们食物。 16.你张手,使有生气的都随愿饱足。 17.耶和华在他一切所行的,无不公义;在他一切所做的都有慈爱。 18.凡求告耶和华的,就是诚心求告他的,耶和华便与他们相近。 19.敬畏他的,他必成就他们的心愿,也必听他们的呼求,拯救他们。 20.耶和华保护一切爱他的人,却要灭绝一切的恶人。 21.我的口要说出赞美耶和华的话;惟愿凡有血气的都永永远远称颂他的圣名。
这是大卫的赞美诗。

「可畏之事」(6节)- 指神以大能所作的事,令人生畏。

1. 诗中所见,耶和华给人的保护是怎样的?
2. 谁能得到神的保护?


  
 让我们的心投入大卫的赞美诗,看看大卫对神有什么认识,又看看他所发出的赞美是何等充满欢欣喜乐,然后让我们反省自我,我能否像大卫一般发出动人的赞美?若否,是不是因为我们的词汇不及大卫般丰富,抑或是因为我们的经历浮浅?还是最根本是因为我们爱祂不足?
「耶和华保护爱他的人」,原来保护和爱有这样的关系。虽然从大卫的诗句看来,我们有爱神的心,耶和华便以保护来回应,但我们得明白,爱神的心也是从神而来的,是神先爱我们,人才能以爱来回应,因此,大卫的诗句可以理解为「耶和华保护他所爱而以爱来回应神的人」。人是神所爱的,有爱而没有保护是说不通的,神爱我们到底,也保护我们到底。
若然我们爱神不足,我们是没法深感神的保护而发出赞美和感恩的,我们当求神赐下更多的爱心,好使我们心里洋溢着颂赞之情。大卫爱神,也体会神保护他的真实性,他心里充满平安喜乐,因而能发出动人可歌的敬拜。

 
我对神的爱是否有不足够?我应如何增进爱神的心?
------------------------------------------------------------
转载自《生命福音事工》
------------------------------------------------------------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阿们灵修机,每日灵修必备佳品。立体声、重低音、圣经朗读、赞美诗歌、名牧讲道……
  • dsu_paulsign:ta_mind
    平静
    2015-4-11 07:50
  • dsu_paulsign:classn_01: 773 dsu_paulsign:classn_02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2-8-31 06: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基督徒感恩的心 于 2012-8-31 07:00 编辑

    耶稣啊,感谢祢深阔的爱,又感谢祢爱我。求祢帮助我去爱别人,又邀请他们来赴祢丰盛的筳席!

    dsu_paulsign:classn_11

     楼主| 发表于 2012-8-31 08: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竭诚为主》 8月31日

      我的喜乐……你们的喜乐

      要叫我的喜乐,存在你们心里,并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 (约十五11)

       
    耶稣的喜乐是什么?若在耶稣身上应用[快乐]这词,实在是一种侮辱。耶稣的喜乐是对父绝对的顺服与舍己。因作成他父差他来作的工而喜乐。 [我乐意照你的旨意行。 ]耶稣的祷告是要我们的喜乐日趋完备,直到像他的喜乐一样。我有没有让主把喜乐带给我?

       
    生命的满溢不是在身体的健康,不是在外在的事物,不是在看见神的事工成就,乃在对神完全的明白,有耶稣与父神那种契合。拦阻这喜乐的第一件事,是挑剔猜度而来的恼怒。耶稣说今生的忧虑会阻塞神的话。我们还未知身处何方,已经被纷繁的事物抓住了。神为我们所作成的一切只带我们来到门槛,他还要我们进入,作他的见证,活出耶稣是谁。更与神连合,从而得喜乐,就有活水从你涌流。要做活水得中心,让主透过你倒出活水。不要在沉浸在自觉里,不要做成圣得自负者,要藏在基督里活。与神连合的生命,自然得像呼吸一般。那些最叫你蒙福的人,是那些不觉自己成为别人祝福的人。

    祈祷◆噢,神啊,让我更多的认识你,并更切实地认识你的儿子、我的救主和主。愿你赐我愈来愈认识你的主权和统治,并且愈享受在你里面的单纯喜乐。

    dsu_paulsign:classn_11

     楼主| 发表于 2012-8-31 08: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传扬
      冯文庄

    我要一心称谢耶和华;我要传扬祢一切奇妙的作为。 (诗九1)

    记得小时候看过报纸上的「鸣谢启示」。有人因病得医治而感激医生,登报鸣谢。
    大卫这里也有点类似的意味,除感谢以外,还要传扬。

    如果他当时只是口头上感谢传扬,没写诗篇,我们今天就不能读到他的文章了。他感恩的心也不能传到后世。古人说,文章是千古大业,一点不错。一篇属灵文章,若蒙神使用,可以传诵千古。这样,我们就是死去,仍可因信说话。我们的事奉也能延伸,越过我们短暂人生的界限。不要轻看文宣事奉。
    如果你常说感谢神,不如做点积极的事:传扬他。

    如果你传扬他,不要局限在口头传扬,尝试向前跨一步,把你感恩的话写下来。

    这年头大家都写电邮,写脸书,你不必是作家,不必守候老编对你的稿子垂青,你可自己放上网。

    不要老写自己,不要自我中心;要以神为中心。虽然你的文章也许不能传诵千古,但起码可传得广,比身旁的人多几个。这合神的心意,是主耶稣教门徒的祷告: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祢的名为圣!
  • dsu_paulsign:ta_mind
    平静
    2014-8-22 08:53
  • dsu_paulsign:classn_01: 555 dsu_paulsign:classn_02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2-8-31 08: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默想圣经人物

    八月三十一日          尼迦挪
    那时,门徒增多,有说希利尼话的犹大人,向希伯来人发怨言;因为在天天的供给上忽略了他们的寡妇。十二使徒叫众门徒来,对他们说,我们撇下神的道,去管理饭食,原是不合宜的。所以弟兄们,当从你们中间,选出七个有好名声,被圣灵充满,智慧充足的人,我们?就派他们管理这事。但我们要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大众都喜悦这话,就拣选了司提反,乃是大有信心,圣灵;充满的人,又拣选腓利,伯罗哥罗,尼迦挪,提门,巴米拿,……尼哥拉……使徒祷告了,就按手在他们头上。神的道兴旺起来;在耶路撒冷门徒数目加增的甚多;也有许多祭司信从了这道。(徒六l一7)
    使徒们很智慧,不把自己困于繁杂的管理事务中,更不牵涉在希伯来人和讲希腊话信徒的争执之间。尼迦挪是七位深受信任且被圣灵充满的执事之一。他们把事情处理得非常妥当,以致弊病不再重现。尼迦挪的名字是“得胜”的意思,这意思似乎很适用在这里,因为他和其他六人所作的工作的确是一大胜利;他们所作的并非为任何党派,只求彼此的宽容和照顾。很显然的,当七位执事设立后,耶路撒冷教会大大增长,惟一被击败的乃是撒但,它曾试图利用人天然的差异分裂基督的教会。尼迦挪等人胜过撒但,是因着他们止息了众人的怨言,以至十二使徒能够自由地
    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
  • dsu_paulsign:ta_mind
    开心
    2012-8-31 10:56
  • dsu_paulsign:classn_01: 1 dsu_paulsign:classn_02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2-8-31 11: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 哈利路亚 赞美主

    dsu_paulsign:classn_11

     楼主| 发表于 2012-8-31 16: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林书豪9月2日将举行台湾布道会 700多间教会将现场直播

    9月2日台湾将举行“林书豪奇迹之夜”青年布道会,届时至少将有700间教会参与网络直播,旨在为神的国度得着更多百姓。


    这次布道会场地设在“新北市新庄体育馆”,主办方希望不能现场参加的慕道友、基督徒及喜爱林书豪的球迷们,选择就近的教会观看直播。

    布道会的主要筹办者为寇绍恩牧师,他在早前的“牧者说明会”上说,无论是透过网路直播或是现场参与,教会都应把这次的活动当成是自己向年轻人传福音的一个好机会。

    若有不能实地参与的人,还有一个好办法可以不错过这次布道会,那就是观看当晚9点的GOOD TV的独家转播,让更多人可透过林书豪弟兄听闻福音。

    凡当天出席的慕道友均可获得“林书豪限量纪念版手环”,而当天决志加入教会者,将可获得“林书豪NBA独家授权签名卡(火箭队7号)。

    此外,当天有近百位基督徒艺人参与节目,包括吴建豪、巫启贤、李玖哲、玺恩及艺人大诗班等。



    寇牧師祷告,希望台湾教会在未来十年为神的国度兴起更多的“林书豪”,他说,“这不是林书豪可以做的,是我们教会要做的。”

    对于林书豪的妈妈来说,她坚定的认为,在林书豪所有的活动中,什么都可以不做,但唯有布道会一定要做。

    为了配合林书豪当天的布道会,许多教会从下午开始就安排一系列福音活动,还有教会突发奇想设置投篮机并举办篮球比赛。为了这场布道会,全台教会几乎卯足全力动起来,希望达到最佳果效,带动另一波福音大收割。

    看来,林旋风不止在NBA刮起来,在教会中也要刮起来了。珍惜神给的机会,竭力为神做见证,愿神祝福林书豪在台湾的布道会。

    另外,对于大陆的基督徒或者教会来说,虽然林书豪8月初来大陆,半个多月的时间中辗转北京、上海、东莞,只是做了商务、慈善等事情。但从他对待中国青少年的态度,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他希望藉着生命来影响生命的一颗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加入团契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神州团契 ╋(始于2006)

    GMT+8, 2025-7-18 06:18 , Processed in 0.106267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