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个是描述一位单身女子刚搬家,隔壁住的是一户穷人家,只有一个寡妇与两个小男孩。这天晚上,那一带忽然停电了,女子只好自己点起了蜡烛。没一会儿,听到有人敲门,是隔壁邻居小男孩来敲的门,只见他紧张地问:“阿姨,停电了,请问你家有蜡烛吗?”女子心想:“他们家竟穷到连蜡烛都没有吗?千万别借他们,免得被他们依赖惯了!”
于是,对他吼了一声说:“没有!”正准备关上门呢,却只见那穷小孩展开笑靥说:“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没有!”说完,竟从怀里拿出两根蜡烛,说:“我们怕你一个人住又没有蜡烛,所以带两根来送你。”女子自责、感动得热泪盈眶,将那小男孩紧紧地拥在怀里。
第二个事件是发生在欧洲。有一个小镇很久没下雨了,农作物损失惨重,于是牧师把会众集合起来,准备在教堂里办一个祈求降雨的祷告会。会众中有一个小女孩,个头太小,几乎没有人看得到她,但她也来参加祈雨祷告会。忽然,牧师注意到了她所带的东西,激动地在台上指着她说:“那位小妹妹很让我感动!”会众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牧师接着说:“我们今天来祷告祈求上帝降雨,可是整个会堂中,只有她一个人今天带着雨伞来!”会众仔细一看,果然,她的座位旁挂了一把红色的小雨伞,大家沉静了一下,紧接而来的,是一阵掌声与泪水交织的场景。
有的时候我不得不说:小孩子其实一点都不“小”,他(她)们其实很“大”!他(她)们的爱心很大!他(她)们的信心很大!
想一想,如果每个人都能回转像小孩,永远像小孩,那天下必会增添许多的温暖与欢笑。说到永远像小孩,让我想到西方童话名著《小飞侠》里一个小“彼得潘”的主人翁,在童话故事中他任凭岁月流逝,却永远是一个孩子,永远清新脱俗,崇尚情谊、和平。甚至,我还看过人用“彼得潘症候群”来赞美一些民地纯洁、德行兼备的人。期待你我也能感染“彼得潘症候群”,让自己回转像小孩,永远像小孩。
杰出人物的简单哲理
人们说我做了些什么不要紧,要紧的是我到底做了些什么。
——赫伯特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神州团契 ╋(始于2006)
GMT+8, 2025-7-16 10:25 , Processed in 0.05198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