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撒迦利亚对天使说∶『我凭什么可知道这事呢?』」 路1:18你认为撒迦利亚在进入圣殿时, 会料到听见直接从神而来的话吗? 我不这样认为。试想, 神最后一次藉着先知玛拉基直接向祂的子民说话, 已经是四百年之前的事了。当然, 在这段「没有说话」的日子, 神仍然一直在作工。祂兴起强盛的罗马帝国, 建造了.....
-------------------------------------------------------------------------------------
针默之后
读经: 路加福音 1:5-25
「撒迦利亚对天使说∶『我凭什么可知道这事呢?』」 路1:18
你认为撒迦利亚在进入圣殿时, 会料到听见直接从神而来的话吗? 我不这样认为。试想, 神最后一次藉着先知玛拉基直接向祂的子民说话, 已经是四百年之前的事了。
当然, 在这段「没有说话」的日子, 神仍然一直在作工。祂兴起强盛的罗马帝国, 建造了庞大的公路系统, 叫当时的社会用一个共通的语言, 又使各国和平共处 . . . 这一切, 都是为传扬福音铺了路。神更设立了犹太会堂制度, 所以在罗马帝国很多大城市中, 都有群众认识神并看重弥赛亚将降临的应许。在那四百年中, 神虽然没有向人解释祂在做什么, 但祂却忙得很!
所以, 当神的使者突然出现并带来主的话时, 撒迦利亚吓了一惊, 而当他听到天使的信息后更感到惊讶。和亚伯拉罕、撒拉一样, 撒迦利亚不大相信他年老生子这个应许。难道经过四百年的针默, 神第一个向世人宣告的就是「某人有喜」的消息吗?
撒迦利亚的故事, 令我好奇在想神今天正在忙碌什么事。如果神今日向我们启示这些事, 我也会不相信吗? 你又怎样呢?
祷告
亲爱的父,我往往无知、瞎眼,和任性,感谢祢默默地让我参与祢的计划。求祢叫我有灵活的脑袋、锐利的目光,和一个愿意回应祢的心。阿们。
-----------------------------------------------------------------------------
转载自<<每日箴言>>
-----------------------------------------------------------------------------
一个惊人的事实:你嘴上说的话语铸就你的人生
“你嘴上所说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一个人口里发出的话语是有力量和权柄的,然而要管住自己的舌头却非常困难。“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雅3:2)基督徒需知道话语的力量,嘴里说出的话能引导你的人生。
当一个人嘴里常说出“好的”“一定会有办法的”“没问题”这样积极的话语时,他的每一天都会过的非常顺利,即使遇到了困难,他也能度过难关。
相反,每天都嚷着“太糟了”“太让人气愤了”“没办法了”的人,遇到的挫折也特别多,态度也特别糟糕。
你自己或是你周边的人,是不是也曾经历过这种事情呢?
如果你看不清自己,那么,就试着看一下周边的人与事,你一定会发现人们都过着他们嘴上所说的人生。
特别是跟钱有关的事情,这一点会更明显。
令人吃惊的是,每天叫着“没钱”的人,真的都是跟金钱无缘的人。这里最关键的信息不是“因为穷而没钱”,而是“天天说着没钱所以穷”。你必须意识到,每天从自己嘴巴里说出的话拥有很大的权柄和力量,从而我们要去改变自己的话语。
每天你说的话,都要给你的一天指明方向。你说的话一定会在说出口后,变成现实。这是由人的大脑与自律神经决定的事情。人的自律神经通过决定大脑皮层来支配身体。而我们的大脑正是通过学习自律神经将想法传达到身体各部分,从而操纵它们把我们的想法变成现实。
小到从自动售货机买饮料这种日常琐事,大到搭乘航天飞机飞太空,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因为人们最初有某种想法,在考虑“就这样做”“会变成这样的”后,最终得以实现。
如果要给人们的想法找一个合适的载体,那一定就是人们说的话了。
我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语言其实已经在脑海里浮现了。因此,要把脑海里的语言变成现实,最重要的就是: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如何让语言在脑海里浮现,又该如何把自己正考虑的事情用语言更好地表达出来。
也就是说,你最终决定说出口的言语,会或大或小地影响你的人生。
积极的语言,才能把你带向美好的人生。
语言就如同把飞机带到目的地的自动引擎,只要按下按钮,它就一定能把我们带到目的地。
所以,大家首先要记住的是:我们一定要说积极向上的话。只要持续使用非常积极的话语,就能积累起相关的重要信息,于是在不经意间,我们就已经行动起来,并且逐渐把说过的话变成现实。
有网友看到此信息后评论说:“不要以为抱怨一下没什么,看到抱怨的后果了吧。”
另外还有基督徒网友留言说,“基督徒的三项基本功课:常常喜乐、凡事谢恩、不住祷告。如果能在一切事上领悟上帝的美意,就会感恩,就能喜乐。逆境和困难只会让我们更加信靠主,更加迫切祷告。”
我们的口要多说积极、肯定、赞美的话语,这样你的人生会变得不一样,会靠着耶稣基督不断得胜。
---------------------------------------------------------------------
转载自《基督时报》
---------------------------------------------------------------------
标题: 12月2日
经节:你要细察那完全人,观看那正直人,因为和平人有好结局。 (诗篇三十七篇37节)
人生这条路的结局,我们无从预览,崎岖道路的下一个路段,也无法逆料,因此,最好的办法是一路小心谨慎行走,并凭着祷告与爱心来走。那么或许偶尔可以预见那结局。我深信这是三个好原则。
谈到谨慎:遇事要勤动脑筋思索;毕竟人不是单靠食物生存。因此,过去的经历、现在的处境、未来的研判,都是重要的参考资料。然而可别忘记,神的诫命与应许,最能鼓励和保守我们。
谈到祷告:祷告能帮助心灵看得更清楚。因为神为我们所安排的全盘计画,其中最好的、最重要的部份仍未显露,我们迄今所见的还不到一半,因此我们岂能不祷告。
谈到爱心:心脏一旦停止,生命就告停摆;祷告线因而也告中断;心思亦告报废。然而爱心永远没有止息─无论计画也好、线索也好、预言也好,惟独爱心能够永远维持信仰不坠。
我的心哪,尽管道路弯曲昏暗,
爱心却能更新一切;
我的心哪,步履沉重疲惫,
结局即将呈现眼前。
我清楚自己所行的道路,就像鸟儿在没有航道的天空翱翔...主引领我,一如祂眷顾鸟儿。
--------------------------------------------------------------------------------
转载自考门夫人之《奔向日出》
--------------------------------------------------------------------------------
标题:有益的
经节: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提摩太后书三章16~17节)
所有的经文都是有益的!当我们不接受圣经中每一卷书、每个真理、每句经文、和每一页记载神的应许及命令时,我们就是自欺欺人。因为圣经中每一句经文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我们有益,不应只挑自己喜欢的经文去研读。我们不应当单单强调自己喜欢的经文,而忽视那些定罪我们的经文!若想成为跟随基督的成熟门徒,一定要愿意让每节经文对我们说话、教导我们神要我们学的功课。圣经让我们能评判教义的正确性。圣经应该是我们纠正及责备别人的基础。倘若你没有牢固地把根基建立在神的话语之上,你会被各式各样的教条、生活方式、和行动围困,你无法衡量它们是否合乎神的心意。你不可能远离神的话语,而能建立公义的生活。公义是需要培育的。当你被神的话语所充满,并且顺服神的指示,祂会以公义的方式指引你。经文会装备你去行神召你做的事。如果你自觉能力不足以行神所交付的任务,要回到神的话语上,你会在神的话语中找到所需的智慧,执行祂所交付的任务。要让神的话语充满你、指引你,并且使你的生命更丰盛。
--------------------------------------------------------------------
转载自《每日经历神》
-------------------------------------------------- -----------------
标题: 12月2日
经节: 『因受苦难得以完全。 』(来二章十节)
伟人并不是奢侈造成的,乃是苦难造成的。有一个母亲,带了一个瘸腿而又驼背的孩子回来,作他儿子的游伴。她曾警告她的儿,要十分当心,不要用言语去伤这残废孩子的心:只要好好的和他玩耍,当他为一个普通的孩子。当他们玩耍的时候,她暗暗的偷听她儿子说些什么;过了几分钟,他对他的游伴说:『你知道你背上所背的是什么吗? 』小驼背大为受窘,答不出一句话来。他说:这是一个装翅膀的匣子;有一天,神要替你打开来;那时,你就能像天便一样飞行了。 』有一天,神必让每一个基督人看见:他们现在所反对的,乃是祂所用的工具,为要叫他们完全的。祂要他们成为磨光的日子,好用以建造天上的殿宇。 --麦友(Cortland Myers)
--------------------------------------------------------------------------------
转载自考门夫人之《荒漠甘泉》
--------------------------------------------------------------------------------
“愿我的祷告如香陈列在你面前。”(诗一百四十一2)
真诚的祷告乃发自人的心愿,而非出于头脑的想象。它源自人内心一股对神旨意的深湛渴慕。为此之故,诗篇作者希望自己的祷告,能如香袅袅上升,达到神面前。旧约里的香都是用乳香树提炼出来的。要提炼乳香,必须在树皮上一割再割,直到白色的树脂汩汩流出,这树脂就是做乳香的原料。因此祷告不是把手边现成的东西呈现给神,而是从内心深处痛苦地抽绎出刻骨铭心的东西,陈列在神面前,那就仿佛从我们的伤口渗出的鲜血一般。
这种祷告与我们平常所作的那种随便的祷告是多么不同啊!那种祷告说起来好听,但内容空洞!神也答复这类祷告,但让我们切记,祷告是要给神听的,而非为取悦其他基督徒的耳朵。神看的是人的内心。
----------------------------------------------------------------------------
转载自《喜乐的心》
--------------------------------------------------------------------------
对事奉者的劝勉 作者:查思博牧师 单要事奉他。
路加福音4∶8
我认识一位患爱滋病去世的牧师,更曾与他同工。他是某一基督教电视节目的嘉宾常客,而且被神大大使用行奇事,但成功却误导他相信自己能打破规范、逃避惩罚,甚至不受律法的管束;终於,他真的自我放纵,这放纵就好像白蚁,慢慢蚕蚀他的根基。他最初只是酗酒,後来连道德都败坏了;可悲的是,只有少数被他牧养过的信徒出席他的葬礼,我想∶“为甚麽没有人在他还在世的时候帮他一把呢?”我知道有人尝试帮助他,但是这位牧师深怕被革职,於是对一切忠告采取否认的态度,还指责那些想帮助他的人。其实他看自己的生活方式比生命还重要;关心自己的名声甚於他与神的关系。
得闻他去世的消息,我当然感到十分婉惜,只因他在孤单中死去,几乎一个朋友也没有。但他的经历同时给我一个提醒∶最危险的谎言不是那些我们向别人所说的谎言,而是那些向自己说,并且深相不疑的谎言。如果你发现自己在事奉里只顾追求别人的认同,或拚命在天国里争一席;那就不要慢慢走,而是要快快奔到十字架前悔改!
呼求那位“从不为自己争名”的耶稣,又求他帮助你爱他,而不是羡慕他的作为;求他帮助你寻求他,而不是追求个人的成就。
矫枉过正
黃瑞西牧师著
要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 (罗12:3)
后汉有位名叫仲长统的读书人,曾经写了几篇议论时事的文章呈给灵帝。在其中一篇「理乱篇」里,曾提到汉末政治混乱的根源所在,说:「后代的帝王有的很不智,以为没有人将他推倒,于是放纵自己,尽情的追求快乐,君王与臣下一同故作胡为,在宫内就尽在女人的圈子里转,在外就整日驰骋围猎的生活;国家的政事不管,人民的死活更不闻,有才能的人不用,亲信的尽是阿谀逢迎的人,受到尊宠的,全是皇后、妃子、姬妾的家人。这就像饿狼看守厨房,饿狼管理猪圈,人民的骨髓被吸尽了,抱怨之声随处可以听到,整个国家都处在扰攘不安之中,国外的异族也乘机侵略边境。……到政治比较清明时,在上的人希望改正这种不合理的风气,但在改革时又犯下作得过份(矫枉过正)的毛病。因为希望迅速获得成效,结果反而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矫枉过正」,形容改革不适当,从前坏的,现在想把它改好,但在改造时又做得太过份,
没有收到好的效果。
【灵训】
矫枉过正的事,自古至今层出不穷。但事实上,透过历史明镜清楚看见过分偏重偏爱,都不合中庸之道,都会因矫枉过正而引发流弊。
例如,注重卫生是很好的生活习惯,但完全忽略了人体具有抵抗力,甚至在接触任何物品前都非要先行清洁消毒不可,便成为古怪的洁癖,会令抵抗力减弱,更容易受细菌感染。又如,主张科学求证的精神是对的,然而,迷信「科学万能」是矫枉过正的态度。科学家确实可以运用智慧的头脑,能够发现和分析宇宙多种能源,并加以应用,但对生命之源及奥秘,始终难以参透。只有圣经的话能正确指出真神创造的大能:「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罗1:20)
今天教会在实行真理时,切忌勿「矫枉过正」,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应力求平衡,否则会伤害教会的成长。
-----------------------------------------------------------------------------
摘自《岁首到年终》美国荣主出版社出版
-----------------------------------------------------------------------------
到各山岭去传扬
黃瑞西牧师著
Go Tell It on the Mountain
John W. Work, 1871-1925
报福音传喜信的人,他们的脚踪何等佳美。 (罗 10:15)
对一般人而言,圣诞节是一个渡假的美好时节。然而对一个基督徒来说,它是一个传福音的好时机。在一切的奉献之中,其最主要的,最重大的奉献,无过于传扬福音。
为什么每一个基督徒都应该负起传扬福音的责任呢?
第一,因为那是主基督的吩咐。
第二,因为这是我们的信仰。我们相信:「施比受更为有褔」,我们更相信:「白白得来的,要白白施出去」。而在一切的施与之中,有什么比传扬福音,使人归主的这一施与更伟大,更重要呢?
第三,因为我们爱神。所以必须爱神所爱的一切的人类。 「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神。」(约壹4:20)眼见世人陷溺于苦海中,岂可无动于衷?
请把握住这段美好的时机,为主作见证,传扬主降生的佳音。
「到各山岭去传扬」是一首著名的圣诞节黑人灵歌。黑人灵歌有其根源,乃要追溯到18 世纪后期及19 世纪之前期,当时在美国南方流行的营会及在黑人中间举行的布道会,都使用黑人灵歌。一些他们的传统诗歌都早于1840 年巳出版了。
本诗作者John W. Work, Jr. 他和弟弟Frederick J. Work 二人是早期黑人灵歌的促进领袖。这首诗歌首次见于1907 年出版的「美国黑人民谣诗歌」内,曲调乃美国民谣。
黑人灵歌已在美国民谣中占很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圣诗中的珍宝。
到各山岭去传扬,越过山岗到各地方;
到各山岭去传扬,说基督已降生!
1. 有牧羊人在野地,夜间看守群羊,忽然自天上照耀,极圣洁的亮光。
2. 牧羊人心里战兢,但闻天使歌声,欢呼赞美声嘹亮,救主今夜降生。
3. 卑微低贱的马棚,救主基督降生,带来救恩好福音,主降生人蒙恩。
*宣教的资讯就是耶稣基督为普天下人的罪作了挽回祭,宣教士也就是被这一个启示充满的。 ── 章伯斯
-----------------------------------------------------------------------------
摘自《岁首到年终》美国荣主出版社出版
-----------------------------------------------------------------------------

东方博士与圣诞节(圣诞节)
菲莉丝˙泰勒
你曾否邀请圣诞节真正的主角进入你的生命?
你可知在何处可以得着属于圣诞节的真喜乐与平安?
国父孙中山与故总统蒋中正怎么会和第一个圣诞节中的人物有关呢?要找出其中原因,必须先知道首次圣诞的情形。
上帝的独生子耶稣降生在犹大地的伯利恒之后,几位东方天文学家不远千里地来到耶路撒冷,询问一颗他们在银河系发现的新星,据判断是显示拯救以色列人的弥赛亚已诞生。圣经在几世纪前就记载了这颗星的预言。消息传出后,骚动了整个宫殿,希律王即召见东西博士讯问详由,那时他才从自己文士的口中知道,先知弥迦早已预言那位弥赛亚必会降生在伯利恒附近。
东方博士非常欣喜地在伯利恒找到那颗星,并很快随着那星的引领至圣婴孩的所在。他们自然地降服于圣婴的权柄与荣耀之下,认定祂是上帝之子,就是那位将百姓从罪恶中拯救出来的救主。在屈服跪拜后,他们献上黄金、乳香和没药,便转回本国。
第一个圣诞节的东方博士寻找耶稣直到寻见,另有两位亚洲伟人──国父孙中山先生与故总统蒋中正──他们也寻找并且寻见了那位救主耶稣
蒋中正遗嘱中曾提时:我无时无刻不以耶稣基督的门徒自居。
你曾否效法首次圣诞那几位东方博士的行为?你曾否效法国父的典范?你曾否邀请上帝的独生子耶稣基督──圣诞节的真正主角──进入你的生命?如果没有,何不一试?属于圣诞节的真喜乐与平安,只有在上帝的独生子,耶稣基督里才能得着。祂是国父孙中山博士的上帝。耶稣基督被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上帝、永在的父、和平的君」(以赛亚书九章六节),因为祂的确是!
圣诞节是耶稣的降生日,但愿今年的圣诞节也是你生命中另一个重要的生日。上帝要把一份大礼物送给你,让你可以拥有一份世人不能夺去的平安。你可以这样向神祷告:「亲爱的耶稣基督,我承认生命不单在追求名利,我承认生命中犯了许多错误、许多罪。我愿意接受你作生命的救主,享用你赐下丰盛的生命。奉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阿们的意思是诚心所愿)
----------------------------------------------------------------------
转载自《特殊节日》 -----------------------------------------------------------------------

《旷野的筵席》12月2日
「少年人用什么洁净他的行为呢?是要遵行你的话。」(诗29:9)
法利赛人洗净杯盘的外面,却让里面充满了不洁。我们的主责备他们只知道过度的注重外面的事物,而忽略里面的实际。我们许多人由此得到结论,以为只要注重那些关乎里面的属灵真理,那就一切都好了。然而,神是要求里面和外面,一概都要洁净。只有外面,而没有里面的,这​​是属灵的死亡,可是只有里面而没有外面的,这也只是一种不可捉摸的灵化生命。以灵化的手段来取消外面的事物并不就是属灵。主的命令是:「这是你们当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太23:23)神的命令,无论看来是如何的微小,但这总是神旨意的表示,我们永不敢轻忽对待。即使忽视了祂最微小的要求,我们也不能逃避将来的刑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