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所赐给我、与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树上的果子给我,我就吃了。」 创3:12我刚被邀请去辅导一对婚姻出现问题的夫妇,那位太太花了半小时向我解释她丈夫的问题,接着是丈夫数落太太的种种不是。他们在互相抱怨,这把戏我们毫不陌生,它在许久之前始创于亚当,当时他抱怨妻子,并对耶和华神说∶「你所赐给我、与我同居的.....
--------------------------------------------------------------------------------
怨天尤人
读经: 创世记 3:1-13
「你所赐给我、与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树上的果子给我,我就吃了。」 创3:12
我刚被邀请去辅导一对婚姻出现问题的夫妇,那位太太花了半小时向我解释她丈夫的问题,接着是丈夫数落太太的种种不是。他们在互相抱怨,这把戏我们毫不陌生,它在许久之前始创于亚当,当时他抱怨妻子,并对耶和华神说∶「你所赐给我、与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树上的果子给我,我就吃了。」
在我四十年的事奉历程中,曾目睹许多人抱怨过他人,但该是时候停止了,我们要忘却别人已作或没作的事,然后自我反省。当事情并未如理想,我们要反问自己∶「我作了什么令我们的婚姻触礁呢?」以及,「我要怎样作才能令情况改善呢?」除非我们首先自省,自我检讨,否则无法得到医治。在每个破裂的婚姻关系中,几乎两人都有错,所以必须二人共同努力,才能破镜重圆。 」
要省察自己,并求圣灵开你的眼睛,让你看见自己的错失。你可能会发现,相比你配偶眼中的刺,你自己眼中的是梁木(参马太福音7:4)。要先除去你自己的梁木,才尝试除去配偶眼中的刺。
祷告
主啊,我们许多人都善于抱怨他人,求祢帮助我们诚实地面对自己,并赐我们能力和智慧去改变。奉耶稣的名求,阿们。
----------------------------------------------------------------------------
转载自<<每日箴言>>
-----------------------------------------------------------------------------
台湾遭遇车祸 车主急念哈利路亚祖孙三人奇迹保命
日前,台湾桃园发生一起惊险车祸,一对夫妻开厢型车载孙女回台东,车子突然爆胎擦撞大客车,再冲撞分隔岛护栏,并撞断两棵路树顺势飞越三米宽分隔岛,摔落对向车道,车头全毁,三人幸运无大碍,到场处理警员直呼:“奇迹!”
开车的林和顺老人(68岁)说,车子飞起来时,他低头反复默念“哈利路亚”,只听见“砰”的一声车子落地,他和妻子、孙女都从座位弹起,撞到额头、肩膀,但是车毁人没事,都是耶稣保佑。
警方指出,到场后发现厢型车爆胎车头全毁,两个前轮断裂,仔细察看才发现厢型车是从南下车道失控后,擦撞16米护栏,再撞断两棵树“飞越”分隔岛,冲入北上车道。林和顺酒测值为零,林妻和三岁孙女则头肩擦挫伤,包扎后无大碍。
据悉,这侧消息被台湾媒体报道后,很多基督徒通过网络来赞美感谢主并见证自己遭遇这种事情时上帝保守的经历过程。
有人说:“我也遭遇过这种经历,感觉自己要死了,但是却奇迹般的活了。你出你入,耶和华要保护你,从今时直到永远。诗(121:8)”
也有人说,只有经历过这种死亡的人才能感受到死亡临近时的那种莫名其妙的害怕,不得不让人去昼夜思想上帝的话语啊。《腓立比书》 4:7 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诗篇》 91:7 虽有千人仆倒在你旁边,万人仆倒在你右边,这灾却不得临近你。”
----------------------------------------------------------------------
转载自《基督时报》
----------------------------------------------------------------------

标 题:5月14日
经 节:...要以自己所有的为足;因为主曾说:「我总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希伯来书十三章5节)
金斯利(Kingsley)有一天接待一位访客,他刚从喜马拉雅山上猎虎归来。发现金斯利所住的村落如此简陋,十分同情金斯利的处境。认为外面的世界那么宽阔,而好友竟长期被困在这样可怜的地方。
金斯利微笑告诉友人:「好几年前我就想过了,将来我住的地方若不是监狱,便是皇宫。感谢主,祂所赐给我的正是皇宫!」
耶稣基督从来不受环境的限制。祂随遇而安,把环境转变为合乎祂需要的样式。
--------------------------------------------------------------------------------
转载自考门夫人之《奔向日出》
--------------------------------------------------------------------------------
标 题:忠元江人,我
经 节:这样,你们做完了一切所吩咐的,只当说:「我们是无用的仆人,所做的本是我们应分做的。」
仆人的职责是执行主人的命令。仆人不会告诉主人该怎么做才对、不会挑选主人所吩咐的工作,也不会建议什么日子或时间,比较方便自己服事主。仆人的工作是执行命令。相反地,主人是下达命令的。主人不会要求仆人有先见之明,好引导主人该怎么行。有远见的是主人,仆人的工作是辅助完成主人的心意。我们是仆人,神是主人。然而,我们居然想反其道而行!神对于祂自己、祂的计画、祂作为的启示,有赖于我们的顺服。祂不可能今天就启示五年后的意向。但祂会告诉我们下一步应该如何行。当我们回应祂的启示,祂会完成自己的心愿。最后,祂将得到所有的荣耀。我们的成就是来自事奉神。世人鼓励你要追求权力、地位和能力,但神要你作仆人。身为神的仆人,你不应该有其他的计画表,你的工作是去实践神所有的命令。神不需要你对自己的生命、你的家人、事业或教会有伟大的梦想,祂只要求你单纯地顺服。你的计画比起神的计画,只不过渺如侏儒罢了(以弗所书三:20)!
--------------------------------------------------------------------------------
转载自《每日经历神》
--------------------------------------------------------------------------------

标 题: 5 月 14日
经 节:『正当那日…遵着神的命。 』(创十七章二十三节)
立刻的顺服是惟一的顺服;延宕的顺服是不顺服。每次神给我们一个命令,祂同时给我们一个应许;顺服;祂的命令是我们的事,成就祂的应许是祂的事。不顺服则已,要顺服就当在『正当那日』,像亚伯拉罕一样。可是我们常先要看神的命令是否容易,是否合乎自己的喜好,是否合乎群众的心理…考虑再三,然后再顺服。我们以为这样比不顺服总好。但是,你要知道,延宕的顺服决不能叫你得到神所预备给你的完全的祝福。 -译自晨更信息(Messages for theMorning Watch)马丁路得说:一个真肯顺服的信徒已经把他的『为什么』钉死了,他的顺服是无疑问的。顺服是信心的果子;忍耐是果子的色彩。 -罗赛弟(Christina Rossetti)
--------------------------------------------------------------------------------
转载自考门夫人之《荒漠甘泉》
--------------------------------------------------------------------------------
“就要奉耶和华他神的名事奉,像他众弟兄利未人侍立在耶和华面前事奉一样。”(申十八7)凡事奉神的人,不仅必须亲近祂,还得侍立在耶和华面前。依我个人之见,今天的基督徒似乎比较喜欢跑来跑去;我们总是站不住。周围有太多东西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以致我们常常忙得不可开交。然而属灵的人却必须学会如何静立不动。他要侍立在神面前,直到神的旨意显明。 弟兄们,你们不认为做仆人的都应当先静候主人的吩咐,才动手去服侍他吗?我特别要对我的同工们说这番话。在神眼中只有两种与服事有关的罪,一种就是拒绝顺从祂命令的罪;另一种是在神尚未发布命令之前,就擅自行动的罪。前者是叛逆;后者是僭越。唯有侍立在神面前,才能让我们摆脱第二种罪——就是去做神并未吩咐的事情。等候祂的旨意,得祂的喜悦,乃是我们的特权。
-----------------------------------------------------------------------------
转载自《喜乐的心》 ---------------------------------------------------------------------------  仍要赞美 作者:查思博牧师 并且仰望神的应许,总没有因不信心里起疑惑,反倒因信心里得坚固,将荣耀归给神。
罗马书4∶20
当你百病缠身,又或是身无分文、食不果腹时,要坚持信心就不是易事,然而,这才是你最需要坚守的时刻。亚伯拉罕作出一些行动加添信心,你也要学习他。犹大说∶“你们却要在至圣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圣灵里祷告”(犹大书20节),当我们在圣灵里祷告,就得著造就,并且能刚强。泊在停车场的汽车不会自行载你到达目的地,你必须开动它,在圣灵里祷告的作用也是如此。
最近你是否按守主道而行呢?假如我是你的医生,而你却不肯服药,我就会如实告诉你,你已经病入膏肓,相信我还未说完你把药都吞下了。所罗门说∶“你行走,脚步必不致狭窄;你奔跑,也不致跌倒”(箴言4∶12)。
无论亚伯拉罕得著祝福与否,他也为之而赞美神,这样,赞美就生出信心、加添信心,并延续信心,更能让你仰望那位施恩的主。
明白这真理後,今天就腾点时间为你相信神会在你生命中成就的事而赞美他吧!
易如反掌
黃瑞西牧師
你们一切干渴的都当就近水来,没有银钱的也可以来。 (赛55:1)
唐太宗有一次听说高丽(朝鲜)大臣莫离支杀死了国王,宣告独立,就打算亲自率领大军前往讨伐。但为了慎重起见,就征求他所亲近的大臣们的意思。褚遂良认为不能这样做,但尚书李积却十分赞成,于是褚遂良正式上书规劝,其中有这样的几句话:「高丽王是你所立的。莫离支杀死他的国王,你趁此讨伐,并收复失地,自然是应该的。……但只要派两三个勇敢老练的将领,带兵四、五万前去,收回高丽就会有如反掌。……」
后人便根据这褚遂良上书中的「有如反掌」那句话,引伸成「易如反掌」这句成语,意即办理一件事情,估计像反过手掌那样轻而易举地容易成功。 」
【灵训】
「我们当怎样行才可得救?」(徒16:30)这是人类心灵里的呼求,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认识上帝,知道自己是罪人,又看到上帝的爱为我们设立了救恩,使我们可以得救,那么我们应当怎样行,才可以得救呢?
人不能解决罪的问题,所以不能自救,也不能靠人、靠善行或靠宗教得救。圣经明显启示:「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上帝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弗2:8–9)
得救是上帝为人所成就的,人本不配得着,但本乎上帝的慈爱和怜悯而白白得着了,这恩是在耶稣基督里的(罗6:23)。人方面应尽的本分,就是信。上帝给了人,人应当接受,这就叫作信。这是易如反掌的事。
--------------------------------------------------------------------------------
摘自《366中国成语典考灵训》美国荣主出版社出版
-------------------------------------------------------------------------------- 三一颂
黃瑞西牧師
Doxology
Thomas Ken, 1757
普天下当向耶和华欢呼。你们当乐意事奉耶和华,当来向祂歌唱。 (诗 100:1-2)
真基督徒所信的唯一眞神在本性上是三位一体的。这是人的理智所不能了解的;在宇宙中也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有此本性,任何的描绘也不能表示清楚三位一体的概念。有许多人想法去描写三位一体,但均显出不够完全。
三位一体就是圣父、圣子和圣灵。虽然圣经没有使用「三位一体」这个词汇,但它的道理却存在于整本圣经之中。我们可以这么说,上帝是
我们接受救恩的所有福气之源头,祂就是天父,那位供应者;
一位中保,因着祂救恩工作得以完成,祂就是耶稣基督;
一位代理者,借着祂,上帝的救恩得以有效并能完成。祂就是圣灵。
这首「三一颂」是一切圣诗中最普遍的一首,三百余年来被全世界最大多数的基督徒唱颂着。对三一教义之教导,它远超过所有的神学书籍所做的。
本诗作者Thomas Ken 1637 年出生于美国Little Berkhampstead 幼为孤儿,由其大姊和姊夫抚养成人。牛津大学毕业后,1662 年按立荣膺圣职,历任Brixton,Isle of Wight 诸堂牧职,并作了很多圣诗。
Ken 氏一生以刚毅直言出名。常指责社会的腐败及不公义,甚至国王查理二世亦不例外。此举深获国王之尊敬,每主日礼拜时,常被邀前往讲道。 1679 年奉命前往海牙任宫庭牧师。
查理王去世后,雅各王继位,逼迫Thomas Ken,最后虽被迫辞职,亦心甘情愿。晚年与友人退居乡间,时常写诗自娱。 1711 年蒙召息劳,在世上过了七十四年的奋斗生活,举止言行,诚系神之忠仆。
| 赞美一神万福之源,
天下生灵都当颂言;
天上万军也赞主名,
同心赞美父子圣灵。阿们。 |
*救主的伟大甚至扩展如不列颠之远,上升如诸天之高,下降如阴阁之低。 ── 俄利根
----------------------------------------------------------------------------
摘自《岁首到年终》美国荣主出版社出版
-----------------------------------------------------------------------------

《旷野的筵席》5月14日
「你们吃羊羔当腰间束带,脚上穿鞋,手中拿杖,赶紧的吃,这是耶和华的逾越节。」(出12:11)
羔羊流出来的血是为着神的,血洒在房屋的外面,连那些在屋内因血圣别而蒙救赎的长子也看不到。诚然,那血是给神看的,祂曾应许说,祂一见这血就逾越过去了。血应付了神的需要,而逾越节的筵席却应付了我们的需要。羔羊的血已保护了我们,我们可以在房屋里面吃羔羊的肉。就是借着这样的吃,我们才有力量奔那前面的旅程。逾越节的筵席,不是为着仍留在埃及地那班人的(虽然他们在那里因着羔羊的血得蒙保护),但这筵席,特别是为着有明显意思要离开埃及,而与神一同前往的那班人。而对于我们,其意义也是如此。当我们接受祂时,我们便会发觉,我们一切的需要,在基督​​里都已经达到了。但请记得,我们接受祂,乃是时刻准备在神的旨意里直往前去。

《灵命日粮》 5月14日
真实信靠
读经: 约翰福音9章1-11节
金句: 「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约翰福音9章3节)
如果你不认识尼克,你或许会以为他是事事如意呢!尼克从来没有手臂疼痛,也从未有膝盖问题,他的手指不曾被门夹到,脚指头也从未踢伤,小腿也从未撞到桌脚。
这是因为尼克没有小腿,没有脚指,没有手指,没有膝盖,也没有手臂。尼克生来就没有双臂,没有双腿。在你为他感到难过之前,请先看他是怎么说的:「 神不会让任何事临到我们,除非为了成就祂美好的计画。在我十五岁读约翰福音第9章时,就将我的生命完全献给了基督。耶稣说那人眼瞎的原因『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我现在明白了, 神在我身上彰显祂的荣耀,祂借着我的残缺,成就了健全的人无法完成的事。」尼克到处旅行,传扬神的爱和福音。
尼克说:「如果像我这样的条件都能信靠神,那么在你的境况中,你也能信靠神。……我最大的喜乐就是在生命中有耶稣,我能活出祂在我身上的神圣计画。」
我们是否能像尼克一样说以上的话?这位神能让一个没手没脚的人成为传教士,我们是否也能超越自身的局限,像尼克一样信靠祂呢? JDB
唯有主能塑造,我们的生命;
按你慈爱计画,引导每一天;
按你所需收取,按你意赐予;
我的生命属你,为成你旨意。
信靠 神能将困境变成良机。 谁来关怀母亲? (母亲节)
芭芭拉˙布溪
几年前有则杂志标题吸引住我,它问:「谁来做母亲的母亲?」那几个字使我深受感动,至今仍时时想起。的确,光是听人口口声声赞扬母亲的辛苦是不够的,妈妈们想要知道的是:精疲力尽谁关心?承受的压力谁了解?有问题能向谁求助?
青少年动不动就说「你们不了解我」,其实也是母亲们的心情写照。丈夫不见得总是愿意满足她们的需求,朋友也有自己的烦恼,专业辅导员对她们的特殊状况未必了解。
那么谁来做母亲们的母亲?上帝来做。当母亲们有需要时,只管坦然来到上帝面前,祂不会离弃我们。世界是祂所造,男女是祂所造,所有的性别、孩子、母亲、父亲、家庭都源自于祂。上帝知道每一个人的每一件事。
我们内心深处渴望被人了解,心中的感情希望与人分享,这些都不是可笑的事,这是神创造我们时便植入天性中的需求。
集邮者喜欢和同好相聚,园丁喜欢和其他园艺爱好者互比成果;厨师迫不及待要和同好分享食谱。这种想和别人拥有共同经验的需求是我们的天性,也会带给我们深刻的满足。同样的,妈妈们也渴望这种被认同的感觉,期待有幸结识了解自己的知己。
然而,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做母亲的日复一日被孩子们团团围住,孩子们只晓得她是妈,往往忽略了她跟常人一样,也有许多深藏不露的才华需要被发掘和了解。而且在面临管教子女及种种生活困难时,人的陪伴并非总是垂手可得,人的智慧也不见得能够解决所有难题。
因此,这时有一点很重要,母亲们必须知道,妳不必再单打独斗过日子,有只圣手会引导妳,那是智慧的来源,妳可以向祂求助。上帝了解我们每一个人,祂是我们永远的天父,也是教导我们各项技巧的大师。
各位疲惫的母亲,妳是否渴望得到安慰、接纳与力量呢?请来亲近天父上帝和祂的爱子耶稣基督。如你愿意,请和我们做以下的祷告:「亲爱的天父上帝,我相信你是创造宇宙万物的主宰,我承认生命中犯了许多错误、许多罪。我愿意接受你作生命的救主。奉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阿们的意思最诚心所愿)
-------------------------------------------------- ------------------------------
转载自〈〈特殊节日〉〉
-------------------------------------------------- --------------------
马提亚的苦难--代替犹大、成为使徒
经文:
徒一15~26
钥节:
众人就祷告说︰「主阿!祢知道万人的心,求祢从这两个人中,指明所拣选的是谁,叫他得这使徒的位份……」于是……摇出马提亚来,他就和十一个使徒同列。 (徒一24~26)
参考经文:
箴十六33
提要
马提亚「Matthias(mat-thee'-as)─GK3159」名字的意思是「上帝的礼物(gift of God)」,他是圣灵属意特选,来顶替犹大使徒位分的人(徒一26) 。主复活升天后,120名圣徒聚集在耶路撒冷马可楼上恒切祷告,(徒一14)彼得在聚会中,提议:「所以主耶稣在我们中间始终出入的时候,就是从约翰施洗起,直到主离开我们被接上升的日子为止,必须从那常与我们作伴的人中,立一位与我们同作耶稣复活的见证。」(徒一21~22)。他们非常慎重,事先迫切祷告,定下使徒的条件,先选出两人,并且持续祷告,再摇签,这是圣经最后一次用摇签来定事的记载,以后使徒没有再用这种方法。摇签是旧约时代以色列民寻求上帝旨意的方法(箴十六33),实际上和用乌陵土明来决疑非常相似。使徒使用这种方法为了把人的影响因素排除,由圣灵拣选其中一人来顶替。圣经记载:「众人就祷告说!主阿!你知道万人的心,求你从这两个人中,指明祢所拣选的是谁,叫他得这使徒的位分。这位分犹大已经丢弃,往自己的地方去了。于是众人为他们摇签,摇出马提亚来。他就和十一个使徒同列。」(徒一24,26)可见马提亚是圣灵所验中的。
圣经只在这段经文中提到马提亚,他被列在十二使徒之中,在犹大身上所失落的,要马提亚身上找回来。而耶稣的弟弟雅各也未能入选,可见马提亚必定有他特别的地方,他真是「上帝的恩赐」。从彼得的话中明示:(1)马提亚是一位跟随主到底的人,他亲眼见过耶稣,并且跟随耶稣,从祂受洗、传道、钉死、复活、升天都跟从着祂,他常与门徒作伴,即使当时没有使徒的名份。 (2)他能勇敢为主的复活作见证,即使这个职份代表极大的危险和患难,他仍乐意接受。 (3)他是主亲自拣选的。相传马提亚一直在犹大地区为主传道作见证,后来他在耶路撒冷为主殉道。人们先用石头将他打死,然后割下他的首级。马提亚为主献上自己的生命,那是犹大所作不到的。亲爱的,马提亚虽然得着使徒荣耀的职份,相对的他也付上生命的代价,这是他所心甘情愿献上的。基督的荣耀是经由苦难换来的。
默想
1.马提亚成为十二使徒之一,代替加略人犹大,在犹大身上所失落的,相信在马提亚身上可以找回来。马提亚一生跟随主到底,是位忠心全然奉献的人,求主帮助我们也能在苦难中亲眼见主,奉献一生作主见证,与祂同工同行。
2.从人的角度看,使徒的位分,并没有给马提亚在今生带来任何好处,且是将更大的托付交给他,成为「耶稣复活的见证人」,他没有辜负这个位分,至终,连自己的生命也摆上了。亲爱的,你是否也愿为主献上一切?
苦难的金言
1.信心的脚步似乎牵引我们进入了黑暗和灾祸,但是上帝开了路,夜半变成了黎明。 ──Shan
2.信徒走信心道路当明白──在我们所到的一切困难狭窄的地方,都有上帝特殊的办法和预备的。 ──Hard Places in the Way Faith
苦难的经文
1.就是从约翰施洗起,直到主离开我们被接上升的日子为止,必须从那常与我们作伴的人中,立一位与我们同作耶稣复活的见证。 (徒一22)
2.众人就祷告说:「主阿,祢知道万人的心,求祢从这两个人中,指明祢所拣选的是谁,叫他得这使徒的位分。这位分犹大已经丢弃,往自己的地方去了。」(徒一24~25)
3.于是众人为他们摇签,摇出马提亚来。他就和十一个使徒同列。 (徒一26)
苦难中的祷告
亲爱的主阿,我们需要更丰盛的生命,求祢充满我们。惟独祢能带给我们亮光,我的眼目单单地仰望祢。奉主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
转载自《读经日程》
------------------------------------------------------------
 | 14-5-2012 |  |
歌三6-11
「耶城女子那从旷野上来,形状如烟柱,以没药和乳香,并商人各样香粉薰的,是谁呢?看哪,是所罗门的轿,四围有六十个勇士,都是以色列中的勇士;手都持刀,善于争战,腰间佩刀,防备夜间有惊慌。所罗门王用利巴嫩木,为自己制造一乘华轿。轿柱是用银作的,轿底是用金作的;坐垫是紫色的,其中所铺的乃耶路撒冷众女子的爱情。锡安的众女子阿,你们出去,观看所罗门王,头戴冠冕,就是在他婚筵的日子,心中喜乐的时候,他母亲给他戴上的。」
这婚礼如何显出所罗门的尊荣?
新娘、新郎经过一段互相倾慕、追求的日子,在爱情上已渐趋成熟。在这恋歌之中,已转为一个婚礼的赞歌。
新郎开始迎娶新娘,这里是由一些耶路撒冷的女子歌唱。这赞歌非常接近一首与所罗门有关的诗歌,就是诗篇第四十五篇。所罗门王被神大大祝福,拥有极多的财富,在这婚礼中也可窥见其尊贵的身分,他所行的路途尽溢放?由各类香料所薰出的气味;他所用的桥子,是由极贵重的金银所造。不单如此,所罗门在这婚礼中更显其非凡的气质,在长途的旅程中,有英勇的侍卫保护,显出他威武华贵;他的尊荣,使无数女子为他倾倒与迷恋。这一幕婚礼,新郎、新娘的爱情更见灿烂与高贵,因为爱情乃是由生命引发出来的光辉,没有这样的生命,就没有这样的爱情!
我们的君王比所罗门更尊贵,祂的生命所拥有的,乃是超乎万有,祂的爱情更是激励着无数的心灵。有一天我们也要进入这荣耀的婚礼中,你渴想吗?
我想基督迎娶我吗?
灵性格言:喜乐和赞美
「我们的喜乐和赞美是不可分离的。借?赞美,喜乐才能得到自然淋漓的发抒。二者的关系就像镜子和镜子所发出的光一样,是分不开的。」
鲁益师
------------------------------------------------- ------------------------------
转载自《生命福音事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