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成语灵训》美国荣主出版社出版
--------------------------------------------------------------------------------
照我本相
黃瑞西牧师著 Just As I Am
Charlotte Elliott, 1789-1871
我们本为可怒之子和别人一样,然而神有丰富的怜悯。 ( 弗 2:3-4 )
在踏入「得救之门槛」前,许多人都曾踌躇、挣扎,想靠自己的力量或方法。他们想先改造自己到完美的地步,才敢来到主面前接受救恩。他们不知「得救是本乎恩,因着信」。此「信」是信神能,而非信自己行。
主耶稣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祂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 太9:12-13 )。自以为义的人,在救恩上永远无份。我们只有卸下一切伪装,拿去所有面具,按照原来的样子,来到主面前,才能蒙拯救,神要在我们的软弱上彰显祂的能力,只有完全顺服,才能经历祂在我们生命的雕塑和计划。
「照我本相」这首诗歌是无人不晓,尤其是在布道会的决志呼召时,常使用它。这首诗歌是古今最感动人的一首歌,但却是在一百六十多年前,由一位英国残废的女信徒所写成的。
作者Charlotte Elliott 1789 年3 月18 日生于英国Clapham ,父亲是圣公会牧师。 30 岁那年,患一种严重疾病,使得她那余下来五十年的光阴,变成一个卧床残废的人。
1822 年瑞士布道家Caesar Malan 到她家访问,问她信了主没有?她说「我是要来到主的面前,但我却不知该怎么样来到主的面前。」他的回答很奇妙:「就照妳现在这个样子。」
这一句话,深深地打动了这位牧师女儿的心,她马上就接受了主耶稣作她的救主,以后就用这一天,作为她属灵的生日。她知道无论她是怎么样地无用,主照样可以使用她。于是拿起笔来,写下了这一首诗歌。
1. 照我本相,无善可陈,惟祢流血替我受惩,
并且召我就祢得生,救主耶稣,我来,我来!
2. 照我本相,来到主前,我无力自洗罪愆;
惟靠救主宝血洗净,救主耶稣,我来,我来!
3. 照我本相,祢肯收留,赐我生命赦我愆尤;
祢既应许必定成就,救主耶稣,我来,我来!
4. 照我本相,蒙主大爱,除我一切罪孽障碍;
今愿归主永远属主,救主耶稣,我来,我来!
*在人面前认罪所得的喜乐,不亚于在神面前认罪时所得的喜乐。 ── 汪佩真
--------------------------------------------------------------------------------
摘自《岁首到年终》美国荣主出版社出版
--------------------------------------------------------------------------------
人生=生老病死?
王伟强
可想过,你一生的故事
尽在坟前几株小草的摇曳中
可想过,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
谱成你脸上的皱纹、鬓边的白霜
而病榻上的呻吟、棺木旁的哀恸
又岂是一张讣闻所能诉说
又岂是一张讣闻所能诉说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父亲坐立不安,焦急的等待,母亲咬紧牙关,忍受临盆的痛楚。然后你哇的一声,哭出众人的微笑。一个新生命就这样诞生了,那是你。
随后的事情,你可依稀想像:母亲坐月子、父亲半夜起床喂奶。接着是满月、周​​岁、上幼稚园、小学……日子一天天过去,虽不是十全十美,但在笑与泪、睡与醒的当中,你还是充满感谢。毕竟这是你的生命。
不知什么时候,你对异性起了一番憧憬,忍不住有时会偷看路上一对一对的行人。待度过第一次约会的腼腆,才明白这就是爱情,才明白有一天你也要踏上红毡、也要当别人的父母、要半夜起床、要辛勤的工作养家活口……
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新年拿红包、端午划龙船、清明去扫墓、中秋吃月饼。但你曾否想过,连父母亲的唠叨、衰老多病、甚至死亡,也是理所当然!
有一群人,他们称为基督徒,其中有的如蒋公、孙中山贵为总统、国父,有的则平凡如你我。他们不以生命为理所当然,深信这是由一位真神所赐。
这位真神是耶稣基督,祂说过:「我来了,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
若你认识基督徒,可从他们的生活、诗歌、平安、喜乐、赞美中看到这丰盛。他们也要经历生死病死,但他们知道这是神所设立的,死后也回到神身边。
生命,神早已赐下,但丰盛的生命,却要你自己去选择。祂说过:「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若你想拥有丰盛的生命,成为新造的人,可以自己向神做这样的祷告:「亲爱的耶稣基督,我承认生命不是理所当然的,我也承认生命中我犯了许多错误、许多罪。我愿意接受你作生命的救主,享用你赐下丰盛的生命,陪我走生老病死的人生旅程。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阿们的意思是诚心所愿)
-----------------------------------------------------------------------
转载自《生命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