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成语灵训》美国荣主出版社出版
--------------------------------------------------------------------------------
所知大事黃瑞西牧师著
Ask Ye What Great Thing I Know
Johann C. Schwedler, 1672-1730
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 林前 2:2 )
新约圣经裡面,主耶稣的名字共有120个左右,如以马内利、耶稣、基督、神的羔羊、人子、好牧人、葡萄树、世界的光、道路、真理、生命等等。为甚麽神规定祂这麽多名字呢?因为神太奇妙、太伟大了,没有一个名字可以代表祂整个神性,可以包括祂的权能。
人类所能理解的名字,人类的文字中能表达出来的名字,都不能代表神的完全。因此神说:「我是自有永有的。」原文的意思是:「我就是」。祂是起初、祂是现在、祂也是末了。祂是我们一切的一切。你缺少甚麽,只要在「祂是」下面加上甚麽,祂就成为你所需要的甚麽。
啊!神的慈爱太大了,难怪诗人对神说:「我的好处不在你以外。」( 诗 16:2 )
这首「所知大事」的作者为 Johann C. Schwedler ,他是德国的一位牧师和圣诗作家。人的一生,自小即充满许多问题,例如:「人生的意义是什麽?」「什麽是人生真实的喜乐和实际?」等等。
Schwedler 牧师为回答这些问题而作此诗。此诗一连发出许多问题,但最后的答桉却都是一样──「乃我救赎主,耶稣」。耶稣是人生一切问题的答桉。
本诗原作为德文,英文係由 Benjamin H. Kennedy( 1804-1889 )译于 1863 年。作曲者乃 Henri A. C. Mal。
1. 你问我知何大事,使我心激动如此?
谁的名有大荣耀?我获得何等珍宝?乃我救赎主,耶稣。
2. 谁是信仰坚基石?谁使我开口歌诗?
谁为我罪作中保,救赎我与神和好?乃我救赎主,耶稣。
3. 这是我所知大事,使我心激动如此;
信靠祂代死恩拯,祂已胜死亡权能。乃我救赎主,耶稣。
*十字架屹立在那通往荣耀的路上,十字架要除掉拦阻我们真正认识
在荣耀裡之基督的一切事物。 ── 约翰达秘
--------------------------------------------------------------------------------
摘自《岁首到年终》美国荣主出版社出版
--------------------------------------------------------------------------------

爱必须付诸行动
王建瑄
有一次参加旅行团到义大利观光。在博物馆及庞贝癈墟的遗址裡,我曾看到一些大理石製类似小花台的东西,大约比人矮一点。导游让大家猜那究竟是甚麽东西,作甚麽用的。大家七嘴八舌的也猜不出所以然,后来导游说,这是当时罗马帝国有钱人用来呕吐食物的。因为那个时代尚无冰箱等可以冷藏食物的器具,面对好吃的东西,自己吃不了,又捨不得给他人吃,而夏天吃不完又会坏。所以就自己拼命吃,吃不下了,就想方法让它吐出,胃空了又再吃。
旅游团的客们听了,心中都在咒骂古代罗马有有钱人的自私和毫无爱心。天下有那麽多苦难的人,世界上天天有人饿死,吃不了的,为甚麽不送给别人吃呢?但是后来我想想,在台湾还不是如此吗!我们因为吃得太多,运动太少,每天吃进去的卡洛里超过用用掉的,因此就会发胖。为了能继续享受美食,所以我们去运动,希望把吃进去的卡洛里吐掉。我们不也是在吃卡洛里,然后又吐卡洛里吗?我们为甚麽不发挥一点爱心,把多馀的食物不要吃进自己的肚子裡,把它送给贫穷的人,我们的爱心比古罗马人更大吗?
圣经箴言书上说:「怜悯贫穷的,就是借给耶和华,他的善行,耶和华必偿还。」耶和华就是基督徒所信奉的神,是一位全智全能的上帝。我们常喜欢做锦上添花的事,因为锦上添花会有不错的回报,怜悯贫穷的则多属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但是圣经上说怜悯贫穷的就等于是借给耶和华,耶和华是创造宇宙万物的主宰,何等尊贵而有权柄,借给他还怕没有回报吗?这圣经其实是要告诉我们,爱的付出是不必计算盈亏的,耶和华神必会暗中察看,诚实报应。诚如圣经申命记所言:「你总要给他,给他的时候心裡不可愁烦,因耶和华你的神,必在你一切所行的,并你手裡所办的事上,赐福与你。」
所以怜悯贫穷或帮助他人等有爱心的事是神所肯定的事,大家应该努力去做。爱可以缩短大家的距离,但是爱必须付诸行动,不能只是停留在言语上。圣经约翰一书上说:「小子们哪,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就是这个道理。让我们大家放弃吃了吐,吐了再吃的自私恶习,将我们的爱心输送到世界上每一个角落。
亲爱的朋友:读了这份单张后,你愿意相信耶稣吗?你可以这样祷告:「上帝啊!我需要你,求你帮助我有爱心,付上行动。奉主名求,阿们。」(阿们是诚心所愿的意思)
-----------------------------------------------------------------------
转载自《科学与信仰》
-----------------------------------------------------------------------

《旷野的筵席》 6月28日
「既受浸与祂一同埋葬,也就在此与祂一同复活,都因信那叫祂从死里复活神的功用。」(西2:12)
唉呀!有些人因所受的教导,竟把埋葬看作一条进入死亡的路,他们想要藉此达到死亡的目的!让我强调的说,除非我们的眼睛被神开启,看见我们已经在基督里死了,并与祂一同埋葬,那我们就没有权利可以受浸。我们踏进水里的原因,是由于我们认识到,在神的眼光中我们已经与基督同死了!我们就是为此做见证。神对这个问题是很简单而清楚的。「基督已经死了,我已经把你包括在祂里面。现在,你对这事实有什麽反应和表示呢?」我要怎样回答呢?「主阿,我相信你已经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我「阿们」你所给我的死和埋葬。」祂已经带同我进入祂的死和坟墓(并复活),我现在要求受浸,乃要公开承认这一个事实。
《灵命日粮》 6月28日
「业余」基督徒
读经: 哥林多前书1章18-31节
金句: 「基督的爱激励我们。」(哥林多后书5章14节)
多年来,「业余」这个词不断被重新定义,失去了原意的光彩。英文的这个词源于拉丁文amore,意思是「爱」。所谓业馀者,就是只为了热爱某件事而去做的人。
而照今天的思维模式,有报酬意味着你是属于专业领域的人,代表你在这一行业中是出类拔萃的,人们才愿意付钱买你的劳务。相对的,「业余」代表的是较为次等的技能或才干。
然而,当我们阅读圣经时,我看到一个不同的价值体系。在主耶稣的时代,那些宗教领袖利用他们的职位为自己谋取权利和声望,而不是去服事人。主耶稣并没有按人的标准,去拣选那些有智慧、有能力或是高贵的人(哥林多前书1章26节)。他寻找的是愿意跟从他,乐意受教去服事的人。
现今的世界和主的时代颇为相似, 神仍在寻找「业余」基督徒,就是那些单单因爱驱使而服事主的人。因耶稣的爱激励我们,我们就能像先前的门徒和使徒一样,藉着效法主耶稣爱人、服事人的榜样,向世人宣扬 神的爱。JAL
主耶稣,我爱你,因你先爱我,
被钉十字架上,为赎我罪过;
你戴荆棘冠冕,受凌辱陷害,
若我曾爱耶稣,如今更亲爱。
爱邻舍便是爱 神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