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哈巴谷书1:1-11“耶和华阿,我呼求你,你不应允,要到几时呢?”哈1:2神知道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吗?祂看得到炸弹在闹市中爆炸吗?祂是否察觉爱滋病正席卷一整个大陆?祂是否关注我们社区里那些受虐的妇女和饥饿的孩童?哈巴谷先知要求神对这类问题给出答案。当时.......
------------------------------------------------------
当好人吃亏时
哈巴谷书1:1-11
“耶和华阿,我呼求你,你不应允,要到几时呢?”哈1:2
神知道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吗?祂看得到炸弹在闹市中爆炸吗?祂是否察觉爱滋病正席卷一整个大陆?祂是否关注我们社区里那些受虐的妇女和饥饿的孩童?
哈巴谷先知要求神对这类问题给出答案。当时,犹大国罪恶猖獗,但当权者受贿,对这一切恶行视若无睹。寡妇无法缴付房屋租金,结果连同小孩一起被地主赶到街上。好人受苦,坏人却一帆风顺。
神在哪里?神关心这些吗?神给哈巴谷的答案,并非是他所预料的。不错,犹大国的坏人会遭受惩罚,但要等到神让凶恶的巴比伦人毁灭犹大国,这事才会成就。神会使用犹大的仇敌来为祂的子民讨回公义。
哈巴谷必须知道,神在这世上的工作大有智慧。祂奇妙的行事方法常常令我们费解,但我们必须要像哈巴谷一样,明白神对我们首要的要求,并非去试图搞懂祂的奥秘,而是对祂要有忠心(哈巴谷书2:4)。
面对纷纷扰扰的世事,常常没有一目了然的答案。然而,我们可以相信,神是掌权者,在耶稣祂已经战胜了罪恶,并且得胜有余!当世事叫我们心烦意乱时,让我们凭信心相信神在掌管一切。
祷告
主啊,我们为世上的苦难感到悲痛。虽然我们未必明白,但求祢叫我们凭信心生活。奉耶稣的名祷告,阿们。
今天经文: 哈巴谷书1:1-11
1先知哈巴谷所得的默示。
2他说:耶和华啊!我呼求你,你不应允,要到几时呢?我因强暴哀求你,你还不拯救。
3你为何使我看见罪孽?你为何看着奸恶而不理呢?毁灭和强暴在我面前,又起了争端和相斗的事。
4因此律法放松,公理也不显明;恶人围困义人,所以公理显然颠倒。
5 耶和华说:你们要向列国中观看,大大惊奇;因为在你们的时候,我行一件事,虽有人告诉你们,你们总是不信。
6我必兴起迦勒底人,就是那残忍暴躁之民,通行遍地,占据那不属自己的住处。
7他威武可畏,判断和势力都任意发出。
8他的马比豹更快,比晚上的豺狼更猛。马兵踊跃争先,都从远方而来;他们飞跑如鹰抓食,
9都为行强暴而来,定住脸面向前,将掳掠的人聚集,多如尘沙。
10他们讥诮君王,笑话首领,嗤笑一切保障,筑垒攻取。
11他以自己的势力为神,像风猛然扫过,显为有罪。
-------------------------------------
转载自<<每日箴言>>
-------------------------------------
葛培理解释耶稣与其他宗教圣人有何不同
BYVINCENT FUNARO
96岁的世界著名布道家葛培理继续通过他的布道团“我的回答”解答人们关于耶稣的疑问,分享福音。
一个名为LD的人写信给葛培理布道团,询问这位布道家耶稣的神性,以及什么使耶稣与佛陀或穆罕默德不同。
读者问:“我知道基督徒相信耶稣是神,但这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了解过的大部分宗教都有他们自己的圣男和圣女,但什么让耶稣与他们有不同——L.D。”
葛培理的回答上周发表在《堪萨斯城星报》上,葛培理解释说:“不同之处是耶稣不仅是一名敬虔的人,圣经说他实际上是神在肉身的显现。这是个深刻的道理,这使耶稣与其他所有宗教领袖不同,”葛培理说。
“一方面,圣经清楚地表明,耶稣是完全的人。他出生,有童年,成年时期大部分是木匠,”葛培理说。“但圣经也告诉我们,耶稣完全是神。”
他接着将其描述为极大的奥秘,并强调耶稣既完全是人,又完全是神的重要性,称“只有一位神圣的救主能够拯救我们脱离罪恶”。
即使年届96岁高龄,葛培理对福音依然专注,据他的女儿安妮·格雷厄姆洛茨(Anne Graham Lotz)说。
“他永远没有失去他的焦点,这是他从来没有过的。我的父亲是非常谦卑的人,我认为这源于他与神同行。如果你与神同行,你不会太多关注自己。这是当人们远离神,开始阅读报刊或开始看别人对他们评价发生的事,他们变得骄傲或成为……,”安妮去年告诉基督教第一电台(Premier Christian Radio)说。
去年11月,葛培理满96岁时,葛福临发布了父亲健康状况的声明,“虽然他的身体状况使他闲居,他仍然对当前时事及他创立长达60年的事工非常关心。”
葛培理一直有视觉及听觉下降问题,不过他仍然专注于日常灵修并与工作人员一起祷告。
去年,葛培理布道团发布了名为《天堂》(Heaven)的影片,里面收集了葛培理从未讲过的信息。
影片拍摄于2013年,葛培理讨论他即将到来的死亡。
“我知道我要去天堂。我极大地期待着,”葛培理在影片中说,之后他解释其他人如何通过邀请耶稣基督成为他们的救主,也拥有这样的信心。
-----------------------------------
转载自《基督邮报》
------------------------------------
标题:8月19日
经节:你当默然倚靠耶和华,耐性等候祂...(诗篇三十七篇3节)
已故的莫勒主教(Bishop Moule)曾经说过,战争期间,某次劳军节目接近尾声,主持人请人上台讲话。一位年轻军官应上校要求向劳军团致谢。他的讲词不但动人又语带幽默,但突然间掩不住内心的担忧,以不同的语调说:「我们马上要开往法国的战场,进入壕沟,当然有人免不了阵亡,请问在座的朋友们,有谁能告诉我们怎样去面对死亡呢?」
经过一段冗长的沉默过后,一位歌手安详地上台献唱以利亚抒情曲中「安息在主里」这一段,闻者莫不感动落泪。
我们世人都必须打人生的硬仗。得胜的奥秘在于有一颗安息在主里的信心,一个完全降服于主的意志。凡具备这两项条件的人,才能够很有尊严地打赢这场战役。
─史都华
战争剧烈,战火漫无终止时,
注意聆听远处传来的凯歌,
必能重新拾回勇气,
手臂恢复健壮有力。
只有福音的旋律能一步步带领我们安返天家!
------------------------------------
转载自考门夫人之《奔向日出》
------------------------------------
标题:心灵贫穷的人
经节: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马太福音五章3节)
圣经中描述许多外表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的议论,挑战人类的思维。我们认为穷人是生活有匮乏的人,然而耶稣说,天堂中的富人是自觉心灵贫穷的人。人定胜天的想法剥夺我们得到神美好的礼物。耶稣坚持,若要跟随祂,一定要戒绝靠自我的力量行事。只要倚靠自己拥有的能力及方法,就不能把信心建立在神的身上。只要承认自己心灵贫穷,就会了解自己极度需要救主。耶稣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马太福音四:17)神愿意丰丰富富地赐予那些愿意倚靠耶稣供应需要的人。耶稣说,骆驼穿过针的眼,比有钱人进神的天国还要容易。耶稣说这话之前,才刚遇见一个年轻的官,他因为看重自己丰富的家道,以致不能放弃一切跟随耶稣(路加福音十八:18~24)。耶稣后来又遇见撒该。撒该是个恶名昭彰的富有税吏(路加福音十九:1~10)。虽然撒该拥有许多物质上的财宝,但是他承认自己灵性的贫乏,并且找到救恩。耶稣教导门徒,可以在与神的关系中找到真正的财富。那些知道自己因为远离神,而内在灵性贫穷的人,会信任神,并且祂会使他们在生活中,享受祂无限的丰盛。不要容许你的产业、智慧、天分或能力,阻止你去信任那位。
-------------------------------------
转载自《每日经历神》
-------------------------------------
标题:8月19日
经节: 『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快乐的。 』(林后六章十节)
忧愁是很美丽的,她的美丽是月光的美丽,她的歌声好像夜莺的鸣声,她的目光带着并不望快乐的神情。她能壳与哀哭的人同哭,却不能与快乐的人同乐。快乐也是很美丽的,他的美丽是夏晨的美丽。他的目光含蓄儿童时代的欢笑,他的头发受着日光的闪射。他的歌声像百灵鸟的歌声一般翱翔云上,他的脚步是一个从来不知道失败的得胜者的脚步。他能壳与一切快乐的人同乐,却不能与哀哭的人同哭。忧愁沉思着道:『是啊,决不能了。我的道路是在充满阳光的草场上的,玫瑰为我开着芳香的花朵,山鸟和画眉为我唱着欢乐的情歌。 』忧愁徐徐转过身去说道:『我的道路是忧愁的王,祂头上戴着的冠冕是荆棘的冠冕,祂手上和脚上带着的钉痕是痛苦的伤痕。我也愿意把我自己永远奉献给祂,因为有祂同在的忧愁一定比我所知道的快乐更加甘甜。 』他俩同声欢呼说道:『这样,我们在祂里面乃是一体,只有祂能将快乐和忧愁合成一体。 』他俩手牵着同在世上跟随祂走-有时在风雨中,有时阳光中,有时在冬日的凛冽中,有时在夏日的温暖中-『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快乐的。 』-选
-----------------------------
转载自考门夫人之《荒漠甘泉》
-----------------------------

孔子需要婚姻辅导吗?(二)
孔子在「修身」方面,确实有过人之处,生活上有严格的纪律,为了方便工作,他穿的衣服,右袖要比左袖短一点。孔子对食物的苛刻要求,详细记录在《论语‧乡党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薑食。不多食…」简单来说,他要求烹调食物火候适当,色香味美,还坚持要饮自家酿的酒,吃自家製的肉脯。在生活细节上的挑剔,可能会促使夫妻关系不和。试问妻子如何能忍受一个「食不语,寝不言」、严肃而毫无情趣的丈夫呢?
孔子开办私塾,在学生面前有尊崇的形象。亓官氏却是唠唠刀刀的小女子,常常埋怨为人师表的孔子不能赚取足够的家用,又不留情面地数落学生送来的礼物。古代有七出之条:「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亓官氏正是犯了多言的毛病,难怪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一个懂得因材施教的圣人,深得学生的爱戴,却轻视妻子的地位,没有好好提高妻子的文化水平,导致夫妇在思想领域的差距越来越大。难怪亓官氏诞下孩子之后,孔子大有可能放弃「齐家」而专心发展理想,只顾「治国、平天下」,週游列国去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