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州团契 ╋

 找回密码
 注册 | 加入团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44|回复: 1

[【每日灵修生活】] 每日灵修生活2015年08月19日 当好人吃亏时

[复制链接]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5-8-19 06: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哈巴谷书1:1-11“耶和华阿,我呼求你,你不应允,要到几时呢?”哈1:2神知道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吗?祂看得到炸弹在闹市中爆炸吗?祂是否察觉爱滋病正席卷一整个大陆?祂是否关注我们社区里那些受虐的妇女和饥饿的孩童?哈巴谷先知要求神对这类问题给出答案。当时.......
------------------------------------------------------
当好人吃亏时
哈巴谷书1:1-11
“耶和华阿,我呼求你,你不应允,要到几时呢?”哈1:2

  神知道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吗?祂看得到炸弹在闹市中爆炸吗?祂是否察觉爱滋病正席卷一整个大陆?祂是否关注我们社区里那些受虐的妇女和饥饿的孩童?
  哈巴谷先知要求神对这类问题给出答案。当时,犹大国罪恶猖獗,但当权者受贿,对这一切恶行视若无睹。寡妇无法缴付房屋租金,结果连同小孩一起被地主赶到街上。好人受苦,坏人却一帆风顺。
  神在哪里?神关心这些吗?神给哈巴谷的答案,并非是他所预料的。不错,犹大国的坏人会遭受惩罚,但要等到神让凶恶的巴比伦人毁灭犹大国,这事才会成就。神会使用犹大的仇敌来为祂的子民讨回公义。
  哈巴谷必须知道,神在这世上的工作大有智慧。祂奇妙的行事方法常常令我们费解,但我们必须要像哈巴谷一样,明白神对我们首要的要求,并非去试图搞懂祂的奥秘,而是对祂要有忠心(哈巴谷书2:4)。
  面对纷纷扰扰的世事,常常没有一目了然的答案。然而,我们可以相信,神是掌权者,在耶稣祂已经战胜了罪恶,并且得胜有余!当世事叫我们心烦意乱时,让我们凭信心相信神在掌管一切。
祷告
主啊,我们为世上的苦难感到悲痛。虽然我们未必明白,但求祢叫我们凭信心生活。奉耶稣的名祷告,阿们。

今天经文: 哈巴谷书1:1-11
1先知哈巴谷所得的默示。
2他说:耶和华啊!我呼求你,你不应允,要到几时呢?我因强暴哀求你,你还不拯救。
3你为何使我看见罪孽?你为何看着奸恶而不理呢?毁灭和强暴在我面前,又起了争端和相斗的事。
4因此律法放松,公理也不显明;恶人围困义人,所以公理显然颠倒。
5 耶和华说:你们要向列国中观看,大大惊奇;因为在你们的时候,我行一件事,虽有人告诉你们,你们总是不信。
6我必兴起迦勒底人,就是那残忍暴躁之民,通行遍地,占据那不属自己的住处。
7他威武可畏,判断和势力都任意发出。
8他的马比豹更快,比晚上的豺狼更猛。马兵踊跃争先,都从远方而来;他们飞跑如鹰抓食,
9都为行强暴而来,定住脸面向前,将掳掠的人聚集,多如尘沙。
10他们讥诮君王,笑话首领,嗤笑一切保障,筑垒攻取。
11他以自己的势力为神,像风猛然扫过,显为有罪。

-------------------------------------
转载自<<每日箴言>>
-------------------------------------
葛培理解释耶稣与其他宗教圣人有何不同
BYVINCENT FUNARO
     96岁的世界著名布道家葛培理继续通过他的布道团“我的回答”解答人们关于耶稣的疑问,分享福音。
     一个名为LD的人写信给葛培理布道团,询问这位布道家耶稣的神性,以及什么使耶稣与佛陀或穆罕默德不同。
     读者问:“我知道基督徒相信耶稣是神,但这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了解过的大部分宗教都有他们自己的圣男和圣女,但什么让耶稣与他们有不同——L.D。”

     葛培理的回答上周发表在《堪萨斯城星报》上,葛培理解释说:“不同之处是耶稣不仅是一名敬虔的人,圣经说他实际上是神在肉身的显现。这是个深刻的道理,这使耶稣与其他所有宗教领袖不同,”葛培理说。
    “一方面,圣经清楚地表明,耶稣是完全的人。他出生,有童年,成年时期大部分是木匠,”葛培理说。“但圣经也告诉我们,耶稣完全是神。”
     他接着将其描述为极大的奥秘,并强调耶稣既完全是人,又完全是神的重要性,称“只有一位神圣的救主能够拯救我们脱离罪恶”。

     即使年届96岁高龄,葛培理对福音依然专注,据他的女儿安妮·格雷厄姆洛茨(Anne Graham Lotz)说。
    “他永远没有失去他的焦点,这是他从来没有过的。我的父亲是非常谦卑的人,我认为这源于他与神同行。如果你与神同行,你不会太多关注自己。这是当人们远离神,开始阅读报刊或开始看别人对他们评价发生的事,他们变得骄傲或成为……,”安妮去年告诉基督教第一电台(Premier Christian Radio)说。
     去年11月,葛培理满96岁时,葛福临发布了父亲健康状况的声明,“虽然他的身体状况使他闲居,他仍然对当前时事及他创立长达60年的事工非常关心。”
     葛培理一直有视觉及听觉下降问题,不过他仍然专注于日常灵修并与工作人员一起祷告。
     去年,葛培理布道团发布了名为《天堂》(Heaven)的影片,里面收集了葛培理从未讲过的信息。
     影片拍摄于2013年,葛培理讨论他即将到来的死亡。
    “我知道我要去天堂。我极大地期待着,”葛培理在影片中说,之后他解释其他人如何通过邀请耶稣基督成为他们的救主,也拥有这样的信心。
-----------------------------------
转载自《基督邮报》
------------------------------------

标题:8月19日
经节:你当默然倚靠耶和华,耐性等候祂...(诗篇三十七篇3节)
    已故的莫勒主教(Bishop Moule)曾经说过,战争期间,某次劳军节目接近尾声,主持人请人上台讲话。一位年轻军官应上校要求向劳军团致谢。他的讲词不但动人又语带幽默,但突然间掩不住内心的担忧,以不同的语调说:「我们马上要开往法国的战场,进入壕沟,当然有人免不了阵亡,请问在座的朋友们,有谁能告诉我们怎样去面对死亡呢?」
       经过一段冗长的沉默过后,一位歌手安详地上台献唱以利亚抒情曲中「安息在主里」这一段,闻者莫不感动落泪。
       我们世人都必须打人生的硬仗。得胜的奥秘在于有一颗安息在主里的信心,一个完全降服于主的意志。凡具备这两项条件的人,才能够很有尊严地打赢这场战役。
                                                                          ─史都华
       战争剧烈,战火漫无终止时,
       注意聆听远处传来的凯歌,
       必能重新拾回勇气,
       手臂恢复健壮有力。
       只有福音的旋律能一步步带领我们安返天家!
------------------------------------      
转载自考门夫人之《奔向日出》
------------------------------------

标题:心灵贫穷的人
经节: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马太福音五章3节)
      圣经中描述许多外表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的议论,挑战人类的思维。我们认为穷人是生活有匮乏的人,然而耶稣说,天堂中的富人是自觉心灵贫穷的人。人定胜天的想法剥夺我们得到神美好的礼物。耶稣坚持,若要跟随祂,一定要戒绝靠自我的力量行事。只要倚靠自己拥有的能力及方法,就不能把信心建立在神的身上。只要承认自己心灵贫穷,就会了解自己极度需要救主。耶稣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马太福音四:17)神愿意丰丰富富地赐予那些愿意倚靠耶稣供应需要的人。耶稣说,骆驼穿过针的眼,比有钱人进神的天国还要容易。耶稣说这话之前,才刚遇见一个年轻的官,他因为看重自己丰富的家道,以致不能放弃一切跟随耶稣(路加福音十八:18~24)。耶稣后来又遇见撒该。撒该是个恶名昭彰的富有税吏(路加福音十九:1~10)。虽然撒该拥有许多物质上的财宝,但是他承认自己灵性的贫乏,并且找到救恩。耶稣教导门徒,可以在与神的关系中找到真正的财富。那些知道自己因为远离神,而内在灵性贫穷的人,会信任神,并且祂会使他们在生活中,享受祂无限的丰盛。不要容许你的产业、智慧、天分或能力,阻止你去信任那位。
-------------------------------------
转载自《每日经历神》

-------------------------------------

标题:8月19日
经节: 『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快乐的。 』(林后六章十节)
     忧愁是很美丽的,她的美丽是月光的美丽,她的歌声好像夜莺的鸣声,她的目光带着并不望快乐的神情。她能壳与哀哭的人同哭,却不能与快乐的人同乐。快乐也是很美丽的,他的美丽是夏晨的美丽。他的目光含蓄儿童时代的欢笑,他的头发受着日光的闪射。他的歌声像百灵鸟的歌声一般翱翔云上,他的脚步是一个从来不知道失败的得胜者的脚步。他能壳与一切快乐的人同乐,却不能与哀哭的人同哭。忧愁沉思着道:『是啊,决不能了。我的道路是在充满阳光的草场上的,玫瑰为我开着芳香的花朵,山鸟和画眉为我唱着欢乐的情歌。 』忧愁徐徐转过身去说道:『我的道路是忧愁的王,祂头上戴着的冠冕是荆棘的冠冕,祂手上和脚上带着的钉痕是痛苦的伤痕。我也愿意把我自己永远奉献给祂,因为有祂同在的忧愁一定比我所知道的快乐更加甘甜。 』他俩同声欢呼说道:『这样,我们在祂里面乃是一体,只有祂能将快乐和忧愁合成一体。 』他俩手牵着同在世上跟随祂走-有时在风雨中,有时阳光中,有时在冬日的凛冽中,有时在夏日的温暖中-『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快乐的。 』-选
-----------------------------
转载自考门夫人之《荒漠甘泉》
-----------------------------

  

孔子需要婚姻辅导吗?(二)
     孔子在「修身」方面,确实有过人之处,生活上有严格的纪律,为了方便工作,他穿的衣服,右袖要比左袖短一点。孔子对食物的苛刻要求,详细记录在《论语&#8231;乡党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薑食。不多食…」简单来说,他要求烹调食物火候适当,色香味美,还坚持要饮自家酿的酒,吃自家製的肉脯。在生活细节上的挑剔,可能会促使夫妻关系不和。试问妻子如何能忍受一个「食不语,寝不言」、严肃而毫无情趣的丈夫呢?
     孔子开办私塾,在学生面前有尊崇的形象。亓官氏却是唠唠刀刀的小女子,常常埋怨为人师表的孔子不能赚取足够的家用,又不留情面地数落学生送来的礼物。古代有七出之条:「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亓官氏正是犯了多言的毛病,难怪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一个懂得因材施教的圣人,深得学生的爱戴,却轻视妻子的地位,没有好好提高妻子的文化水平,导致夫妇在思想领域的差距越来越大。难怪亓官氏诞下孩子之后,孔子大有可能放弃「齐家」而专心发展理想,只顾「治国、平天下」,週游列国去也。
-------------------------------------

摘自《365天谈情说爱》陈钧陶著
---------------------------

Mote in the eyes 眼中小刺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甚麽量器给人、也必用甚麽量器给你们。为甚麽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马太福音七1-5)
    耶稣不单用比喻教训百姓,使人容易明白,衪也有幽默的一面。这个刺和梁木的比喻道出人们随便批评和论断别人的恶习。这也是我们的写照,我们常常找出别人的小毛病,微不足道的小问题或错处,自己却犯下更严重的过错而懵然不知,或者自己跟本不认为是什麽罪,但若是别人犯了就是大罪,对人严而对己则宽,是人人会犯上的。耶稣教训我们先省察自己,看看我们那一方面有问题,什麽是冒犯了神和人的,先解决自己的问题,才能看得清楚别人眼中的刺,否则没有资格去批评别人。
    Mote in the eyes解作很小的瑕疵。
    You should first pluck the beam in your eyes before dealing with the mote in other people’s eyes.
    The tiny mote in the eye of an enemy is often magnified to a big beam.
    We are quick to condemn others when a mote is detected in their eyes.

--------------------------
美灵著摘自《源于圣经的词语和谚语》苏
--------------------------

“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是温柔的,又骑着驴。”(太二十一5)
       主耶稣吩咐我们要温柔,祂自己是多么温柔啊!为了显示其王权是奠基于谦卑,而非高傲上,祂选择骑驴进耶路撒冷。主耶稣在世生活时,为人平易,无论贫贱至少都可以接近祂,和祂说话。我们也应该像祂一样。基督徒不应当拒人于千里之外,在人际关系方面,他应当是平易近人的。
       性格温柔需要相当的自制力。我们不当轻易发怒。仁慈是人类最细腻的一种情绪,而粗暴、乱发脾气,则是最恶劣的态度。神的儿子从不粗暴,从不显出高傲的态度,也不贪求虚名高位。祂在世时,待人处事总是谦卑温柔。按神的旨意,我们应该也是这样,效法谦卑的主,跟随祂温柔的脚踪。

---------------------------------------

转载自《喜乐的心》

---------------------------------------



神的看家狗
作者:查思博牧师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著我
诗篇23∶6
     儿时我的邻居均不是善男信女,人人也得提防,惟独隔壁伯尔特从没遇上什麽麻烦因为他养了两头紧随主人的看家狗,只要邻居一看到这两头狗,便自然对他客气非常。你明白这小事的启示吗?神也有两头大大的看家狗,名叫 “良善”和 “怜悯”,神让它们牢牢的跟著你、处处看顾你。
     假如你看不见它们,大概是因为你忽略了∶ “怜悯”总是在你跌倒时扶起你,保护你免受伤害;而 “良善”的工作则是把神应许的祝福带给你。最近我正研读申命记,经常想起这一节经文∶ “你若听从耶和华你神的话,这以下的福必追随你,临到你身上”(申命记28∶2)。试想,不是你追随神施与的福,而是被这福追随。简直难以想像被神的福紧随是怎麽样!这就是 “良善”和 “怜悯”的真义。
神的看家狗不单今日陪伴你,更会一生一世的追随你。
清规戒律
黃瑞西牧师著

      耶稣说,你们律法师也有祸了,因为你们把难担的担子,放在人身上,自己一个指头却不肯动。 (路11:46)
      古时候有个和尚名叫怀海,他觉得佛门应该有严肃的纪律,就亲手制定了一些条规,让和尚们遵守。因为这些条规是要出家人遵守的,所以叫做「清规」。魏废帝时候,有个印度和尚昙摩迦罗到中国来,先后到过洛阳和许昌一带地方。他看见这些地方的和尚在行为上没有什么拘束,就从印度的三藏里面译出了「四分律」和「僧祗戒心图」。这是中国佛门具有戒律的开始。以后又有五戒、十戒、比丘戒(250条)、比丘尼戒(350条)、菩萨戒(和尚遵守的58条,居士遵守的32条)等等。佛门中人很重视这些戒律,认为「佛灭度后,以戒为师。」意思是菩萨已经不在人世了,和尚尼姑要把戒律当做老师。
      这些「清规」和「戒律」加起来一大堆,有好些是吹毛求疵的,故此人们就用「清规戒律」这句成语譬喻那些繁琐的,脱离实际的,或是苛求的规章制度。
【灵训】
       神设立律法的宗旨,是要人敬畏祂并且去爱人,不是用律法来捆绑人。 「命令的总归就是爱……律法原是好的,只要人用得合宜。」(提前1:5,8)。但法利赛人和文士,竟将律法变成人民的重担,他们不但没有发扬律法的精神,反而错解律法,并「将人的吩咐当作道理教导人……离弃上帝的诫命,拘守人的遗传。」(可7:7–8)他们把拉比的传统当作神的话。
      今日的教会也面对同样的危机,注重形式和教条,死气沉沉。我们当抓住圣经的行事原则一一「荣神益人」就对了!

-------------------------------------
摘自《成语灵训》美国荣主出版社出版
-------------------------------------

  悲伤者来就主
黃瑞西牧师著                               
Come, Ye Disconsolate
Thomas Moore, 1779-1852
你们一切干渴的都当就近水来。 (赛 55:1)
    使灵命复苏的“活水”,正等待凡愿就近水“来”的任何人饮用,这是神的应许。
   “来”是一种行动,表达人的渴望── 需要主的帮助和医治。唯有对神的恩典有渴慕者,才能经历神的帮助、安慰和医治的大能。
    一个瞎眼者恳求耶稣帮助,耶稣问他说:“要我为你做什么?”虽然耶稣知道其需要,但是让瞎眼者说:“主,我要能看见。”对他是何等重要。
    当你受伤,需要主的医治,必须“来”就近主,祂必顾念。
    此诗原作者Thomas Moore 1779 年5 月28 日生于都柏林,虽进入都柏林三一大学,但因其罗马天主教背景之故,使他无法获准毕业。后来研习法律,想当律师,又未能如愿。尝试各行各业,都一事无成,只好献身于写作生涯。在那时代,他是少数以写作致富者之一。但至终由于经营不善,在他生命末期的那几年,是最穷困最潦倒、最悲哀的日子,结果精神错乱,于1852 年2 月26 日去世。
    此诗之第三节是美国作诗家Thomas Hastings 加上去的,并稍修改前二节,使这首老歌可以进入现代福音诗歌行列。
            
1. 悲伤的人快来,无论在何地,来到施恩宝座,虔诚屈膝;
   呈示创伤的心,倾诉你苦悲,世上的忧伤,天上总能医。
2. 孤单者有快乐,迷途者得光,痛悔者获盼望,照耀辉煌;
       当倾听安惠师,温柔的说道:“世上的忧愁,天上能医好。”
3. 请看生命的饼,看生命活水,由神宝座流下,甘甜纯粹;
   请来尝主爱筵,请多思念主,世上的忧愁,天上总能除。
*慈爱的神,祂每时每刻体恤我们,不让我们走一步超过我们力量的路。 ── 海弗格尔

------------------------------
摘自
《岁首到年终》美国荣主出版社出版

------------------------------

发明与发现
王建瑄
    有人问超级大发明家爱迪生:您这一生究竟发明了多少东西,恐怕有上千种吧!爱迪生说:「一件也没有,我只是发现了一点上帝的道理而已。」一般人以为爱迪生谦虚或客气,事实上爱迪生讲的一点也没有错。从人的观点来看所谓发明及发现是不同的,但是从神的观点来看只有发现,而没有所谓的发明。
    例如从人的观点来看,爱迪生是发明电灯,不是发现电灯,因为在爱迪生发明电灯以前,这个世界上并无电灯这个东西存在,故谓之是发明。但是大科学家牛顿发现地心引力,则不能称之为发明地心引力。因为在牛顿发地心引力以前,地心引力就早已存在。正如同一个孩子问他父亲,在牛顿发明地心引力以前,人是不是都在空中飘来飘去?当然不是,因为地心引力早已存在,只是后来有个聪明人牛顿发现了它。
    但是从神的观点来看,世界上一切的东西及道理都神所创造及安排好的。例如爱迪生发明电灯,也只是将上帝已创造的一些东西及原理,组合在一起,使它能够发出亮光,称之为电灯。现在我们说物质文明,样样都比以前进步,但是我们物质生活中所有看到及用到的东西,不管它如何的好用,都只是上帝所造之物及原理的组合而已。如果我们对某些东西-尤其是高科技产物讚叹不已时,我们更应该体会到这位上帝的伟大。正如爱迪生在他的自传裡写到:「天体行星,在一定的轨道上转动不息,千年如一日,造化的奇妙,使我相信必有一位全智全能的上帝。」伟大的发明家都相信有一住全智全能的上帝,很奇怪,怎麽会有人说信上帝是迷信呢?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是位基督徒。人家问他,身为大科学家,为甚麽也信上帝。爱因斯坦就将研究室裡的一具太阳系诸星球的运转器拿给他们看,各星球各自运转千年如一日,爱因斯坦认为其创造者及最原始的力量就是这位全智全能的上帝。世界上很多有名的发明家或科学家都是基督徒,他们研究科学,其实就是去发现上帝的道理。他们愈是研究就愈发现上帝的伟大,最后他们就会心悦诚服而且很谦卑的把头低下来,承认必有一位全智全能的上帝。
    有人说科学与基督教信仰是衝突的,科学家是不容易信上帝的。其实这只是浮浅的看法,终身沉浸在钻研上帝奇妙道理的人,最后无不跪伏在上帝的奇妙裡。
    亲爱的朋友,你想认识这位创造宇宙万物的主宰吗?请和我们一起祷告:「天父上帝,你因著爱,创造了万物及人类。我是你所造的,也是属你的,所以我愿将自己的生命交託给你,让你成为我的主宰,奉耶稣基督的名,阿们。」(阿们的意思是诚心所愿)
----------------------------
转载自《生命探索》
----------------------------
他必起来,依靠耶和华的大能……牧羊他的羊群(他必在耶和华的大能中……站起,喂养)。(弥5:4)
    基督在教会中的权柄好像是一位牧王。他有权柄,但他像一个大有聪明和温柔的牧人牧养饥饿可爱的羊群一样;羊群甘心听从他的命令,因为他的看顾是周到的。他们知道可爱之牧人的声音,因此使他得到快乐。他用慈爱和良善来治理他们。
    他的权柄的性质是很实际的:“他必……站起,喂养。”教会的头实在供给他民的一切需用。他并非空自坐在宝座上,或是持节而不理政事。不,他乃是站起,喂养。喂养与希腊文的牧放同义,牧人要当心羊群的一切:引导、看守、保护、寻找、医治、服侍以及喂养。
    他的权柄是继续不断的:“他必……站起,喂养;”并不是说:“他喂养过了,就离开他的地位。”也不是:“他在某一天奋兴了教会,第二天就任他的教会荒废起来。”他的眼永不打盹,他的手永不休息;他的心永远不停地流露他的爱;他的肩永不疲倦地担负着他民的重担。
    他的权柄是有效能的:“他必在耶和华的大能中站起,喂养。”基督在哪里,神就在哪里;凡他作的,就是至高者所作的。今天我们想到他为他民的好处而站起的道理就当快乐,他就是神,万膝都当向他跪拜。我们在这样一位牧者的手下真该欢喜快乐,他时时与我们同在,他用神权保护我们。我们要在他的面前向他跪拜,像他草场的羊一样。
---------------------------
转载自《清晨甘露》司布真
---------------------------

《旷野的筵席》8月19日
     「你们要赞美耶和华!你们要赞美耶和华的名!耶和华的仆人,站在耶和华殿中,站在我们神殿院中的,你们要赞美耶和华!」(诗135:1-2)
      能够站立在耶和华面前赞美祂,这是何等大的权利!今天我们常常好像都想往前走,我们不能安定的站立着。由于要顾及的事情甚多,我们就一直不断的行动。我们甚至不能稍停片刻。但那属灵的人,却知道如何停留在神面前,他能够在神面前侍立敬拜,让神将祂的旨意向他显明。他懂得在神前停留,并等候祂的命令。
      亲爱的同工,让我问问你,你所有的工作,岂不是按着时间表去实行吗?并且,你岂不是要很匆促的去完成任务吗?你能否听劝,在匆忙中稍歇一下而站在神前赞美祂呢?你若能如此行,就必多有所得。

《竭诚为主》8月19日
自觉
     
可以到我这里来。 (太十一28)
     神的心意是要我们过一个完全以基督为中心的生活,但有时外界的攻击来了,我们就掉进向内观察的圈中,还以为这些东西早已对付了。自觉是破坏我们在神里面完整生命的第一个敌人,并且会不断带来摔跤。自觉不是罪,神经质的个性,或突然碰到新环境,都会产生自觉。神的心意是要我们在他里面绝对完全。任何搅扰我们在他里面安息的东西,都必须接受治疗,置之不理并非治方,而治疗的方法是来到主耶稣面前。我们若来就他,求他叫我们有基督的意识,他一定会作工,直到我们住在他里面。
     绝不可让在主里的生命分割而置之不理。当心滴漏,就是因朋友或环境的影响,而造成生命的分割。当心任何破坏你与主合一,叫你单独看自己的事。保持属灵状态的正常,是至重要的。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到我这里来。 ]这句话就是我们有多少实质,我们的心志、道德、灵性有多少深度的考验。若有任何虚假的成分,那我们宁愿争辩,也不愿到耶稣那里。
祈祷◆
主啊,为着今早我内心的平安感觉,我赞美你。为着救赎的深刻启示,我何其称颂你!愿你的光辉从无云的青空上,照耀我们!

《灵命日粮》 8月19日
教会的心
读经: 帖撒罗尼迦前书3章6-13节
金句: 「又愿主叫你们彼此相爱的心,并爱众人的心,都能增长、充足。」(帖撒罗尼迦前书3章12节)
      教会成功的因素是什么?是主日崇拜人数爆满?是有几百万元的预算?还是现代化的建筑?  
      我们都知道,这些事物并非判断教会成功的准则。无论教会人数多寡,数字并非神衡量成功的标准,他看的是教会的心。
      在马其顿的首都帖撒罗尼迦,使徒保罗建立了一个很重要的教会。他写信给那里的教会,提到自己对他们的期盼:「愿主叫你们彼此相爱的心,并爱众人的心,都能增长、充足……在我们父神面前心里坚固,成为圣洁,无可责备」(帖撒罗尼迦前书3 章12-13节)。使徒保罗借这些话告诉我们,教会成功的两个关键特质乃是彼此相爱和圣洁。
     会众、教会建筑物及预算有大有小,衡量成功的真正标准,却是基督徒爱神且彼此相爱,并努力过圣洁的生活。先知弥迦的话向我们提出了挑战:「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8203;&#8203;弥迦书6章8节)CHK                                                     
你若信靠耶稣名,
便是教会一份子;
你爱众人便宣告:
「我们是教会,也有教会心。」
有大异象的小教会比只有小异象的大教会,更具影响力。
亲爱的
灵修单元:亲爱的
标题:8月19日
经节:“他们必因你殿里的肥甘得以饱足;你也必叫他们喝你乐河的水。”(诗篇三十六8)
亲爱的姊妹:
    有一个早上,我跟几个姊妹一起安静主前,按圣灵的感动,用诗歌、颂词、灵歌,口唱心和,同享一段美妙的时刻。我们没有事先预备什么程序,查考什么经文,或唱哪几首编排好的圣诗,只是每个人都预备了心。我们首先安静、等候,按感动才开口称颂主,向主倾心吐意,有人带头唱一首诗敬拜主,其他懂的人便加入,不懂的人就用声和唱,或用心共鸣。我们也随感动翻开圣经阅读,如果圣灵光照,我们便勇于互相认罪,让主的光照明我们的心,让主的宝血洁净我们,让圣灵的活水再一次充满我们。然后,我们按圣灵的感动或祷告,或大大张口歌唱、颂赞。
    聚会完了,一位姊妹说,她早上未吃早餐,却感到十分丰富饱足,但觉吃饱了主的爱筵。
    亲爱的姊妹,我们亲近主,除了多方思想祂的话。还可以向祂大大张口,“张口”表示什么呢?
    首先,是渴慕,是饥渴慕义的心态,然后是立志说:”我要!”我们张口,可以向主唱歌、敬拜、颂赞,可以向主呼求,可以向主倾心吐意。
    甚或什么都不用作,只是张口向主呼吸。是,呼吸!起初神创造亚当,什么让他跟动物飞鸟昆虫有别呢?神向他吹一口气,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先知以西结看见干枯的骨头,主的灵感动他像骨头吹气,骨头就活了。
    主透过诗人告诉以色列人,要大大张口,就给他们充满。 ”无奈我的民不听我的声音;以色列全不理我。”(诗八十一11)
    今日,我们又怎样呢?
思想:主的殿肥甘,我愿到主的殿前张口,饮乐河的水,享丰富的爱筵。 “我是耶和华你的神,曾把你从埃及地领上来。你要大大张口,我就给你充满。”(诗篇八十一10)
“他也必拿上好的麦子给他们吃,又拿从磐石出的蜂蜜叫他们饱足。”(诗八十一16)

dsu_paulsign:classn_11

 楼主| 发表于 2015-8-19 06: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耶利米书
   耶利米是一位祭司,在犹大历史中最黯淡时蒙召作先知。他是个感情丰富的人,被称为「流泪的先知」;他忧国忧民,却被人误解为叛国。他因传神审判的信息,一再地受敌对、鞭打、监禁。本书内容非按年代排列,部分内容可能由先知的秘书巴录所收录。
大纲:
1) 先知被召 1:1-19
2) 对犹大的审判:
百姓的罪行 2:1-6:30
错误的信仰 7:1-10:25
背约与守约 11:1-17:27
窑匠的象徵 18:1-20:18
众人的受审 21:1-29:32
复兴的应许 30:1-33:26
当时史事 34:1-35:19
3) 先知的苦难 36:1-38:28
4) 耶城的陷落 39:1-18
5) 馀民的安定 40:1-16
6) 馀民的逃夭 41:1-45:5
7) 对邻国的预言 46:1-49:39
8) 对巴比伦的预言 50:5-51:64
9) 历史附录 52:1-34
耶利米书十九至廿二章
重点:耶利米下监;被巴施户珥打;向神诉苦;预言耶城被毁;生命之道和灭亡之道。
钥节:于是耶利米对他说:「耶和华不是叫你的名为巴施户珥,乃是叫你玛歌珥米撒毕(就是四面惊吓的意思)。」(二十3)
    耶利米按神的吩咐,宣告神的审判,招致王和众领袖的反对、迫害、戏弄;连宗教领袖也逼迫他。耶和华殿的总管祭司巴施户珥,听见耶利米的预言,就打先知耶利米,并将他囚禁。
    耶利米遭遇诸多迫害,非常沮丧,在神面前哭诉(7-18节);然而他仍然忠于神,忠于他的呼召,奉神的名讲论。他对祭司巴施户珥说:「耶和华不是叫你的名为巴施户珥,乃是叫你玛歌珥米撒毕。」
    这新名字就是宣告将临到犹大的恐佈景象,神的百姓要被掳到巴比伦去;巴施户珥和他一家也都被掳去,且死在那裡。
    先知和祭司都是神的僕人,祭司却起来迫害先知,真是可悲的事。祭司是神建立的制度,为要作神和百姓的中保。因为祭司失职腐败,神便兴起先知。巴施户珥若真传讲神的话,便会与先知合作,带领百姓走回正路。可惜祭司说的是假预言,既不能在职责上作正确的领导,且同流合污,迫害传讲真预言的先知。
    万军之耶和华是察看人肺腑心肠的神,祂了解耶利米先知的苦痛和沮丧;对不忠于祂的僕人祭司,作出了严厉的判决。
默想: 在事奉上,我们曾灰心沮丧吗?如何面对?如何恢复信心?
-----------------------------
转载自《读经日引》
-----------------------------
    以色列人出埃及行旷野是神的命令、神的引导、神的旨意,因此神的恩惠、慈爱就紧紧地跟随著他们,就象神在律法书上的话,福必追随你……你出也蒙福,入也蒙福。
    以色列人在旷野有几件事是随著他们:在他们的全营之上,日间有云柱,可能挡住烈日的火热;夜间有火柱,在黑暗中照明他们。云柱、火柱走,他们也走,他们紧随著云柱、火柱向前走。他们所喝的是随著他们的灵磐石所流出的活水,他们所吃的是随著他们而降下的吗哪。
    还有一件随著他们的,就是神的居所----神与他们会面、降福的会幕,这个会幕是活动的,他们往何处去,会幕就随著他们立在何处。正如大卫诗中所说的,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著我」。   
    天我们这属神的人,蒙神选召出来的人,神也是这样用恩惠、慈爱追随著我们;我们有什么需要,神就有什么供应,无论是灵的、是肉体的,从来没有供不应求的说法,所赐的,都是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用不著我们去追随福气,恩典要追随我们,好象这一切供应追随著行旷野的以色列人一样。   
    今天有许多恩典也是我们所没有求的,不知道求的,然而神都充充足足地赐给了我们。   
   「神能照著运行在我们心里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弗三20)   
   「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祂一同白白的赐给我们么?」(罗八32)

---------------------------
转载自<<活水>>
---------------------------

亚比雅的等候── 他向上帝,显出善行
经文:
     王上十四1~18
钥节:
     以色列家人必为他哀哭,将他葬埋。凡属耶罗波安的人,惟有他得入坟墓,因为在耶罗波安的家中,只有他向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显出善行。(王上十四13)
参考经文
     传三1~15
提要
     亚比雅(Abijah)是耶罗波安的儿子,他是预定的王位继承人。由于父亲离弃上帝惹祂发怒,上帝已经宣判祂的罪行。就在这时亚比雅得了重病,耶罗波安差派他的妻子改装去拜访先知亚希雅,希望能寻求帮助,却被拒绝,圣经记载:「那时耶罗波安的儿子亚比雅病了。……耶罗波安对他的妻说:你可以起来改装,使人不知道你是耶罗波安的妻,……去见他,他必告诉你儿子将要怎样。……耶和华先晓谕亚希雅说:耶罗波安的妻要来问你,因他儿子病了;你当如此如此告诉她;她进来的时候,必装作别的妇人。她刚进门,亚希雅听见她脚步的响声,就说:耶罗波安的妻,进来罢;她为何装作别的妇人呢?我奉差遣将凶事告诉你。……所以她起身回家去罢;她的脚一进城,她儿子就必死了。以色列众人必为他哀哭,将他葬埋;凡属耶罗波安的人,惟有他得入坟墓,因为在耶罗波安的家中,只有他向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显出善行。」(王上十四1~3,5~6,12~13)
     特别注意,圣经强调:「唯有他向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显出善行。」也就是说在全家及全国都背叛上帝敬拜偶像之际,只有他是忠于上帝、等候上帝的人,这是多麽难能可贵的事,需要有多大的勇气。问题是,这麽优秀的青年,在人生的黄金阶段,上帝却任凭他得了重病死亡。乍看之下,我们无法了解上帝的作为,但仔细思想,却发现这是上帝对亚比雅的恩典。圣经记载:「耶罗波安的妻起身回去,到了得撒,刚到门槛,儿子就死了。以色列众人将他葬埋,为他哀哭,正如耶和华藉他僕人先知亚希雅所说的话。」(王上十四17~18)因为上帝纪念了他的善行,迎接他回到天家,而百姓也感念他的德行,为他埋葬,为他哀哭。上帝免去了他在世上一切的劳苦,不至于像其他耶罗波安家中的人,死无葬身之地。亲爱的,对等候中的圣徒而言,在世劳苦生命的结束,意味著永恒喜乐生命的开始,能回到主的怀抱,那是好得无比的。
默想
1.上帝记念亚比雅向祂「显出善行」,当他的父家及以色列全国都陷入拜偶像的罪中时,「只有他」忠于上帝、仰望上帝、寻求上帝、等候上帝,这是何等可贵的事奉。信徒当学习在混浊污秽的世界中,忠心仰望等候跟随主,做光做盐,成为主的见证。
2.圣经提到:「在耶和华眼中看圣民之死、极为宝贵。」(诗一一六15)死亡对基督徒而言,是通往天家永生的一扇门,无需惧怕。让我们仰望等候那日到来,能息了世上一切劳苦,归入主的怀中,那是好得无比的。
等候的金言
1.如果我们要看见上帝,我们必须先安息等候在上帝面前,把我们生活中的风波平静下来。──Dr. Pardington
2.上帝的拯救总是在我们极端困难、极端痛苦、极端危险的时候才肯出现,好叫我们清楚看见,这是上帝的手指,好叫我们不再信靠眼见和态度。──C.H.Von
等候的应许
1.怜悯贫穷的,就是借给耶和华;他的善行,耶和华必偿还。(箴十九17)
2.当归向耶和华,用言语祷告祂说:求祢除淨罪孽,悦纳善行,这样,我们就把嘴唇的祭代替牛犊献上。(何十四2)
3.你们中间谁是有智慧有见识的呢;他就当在智慧的温柔上,显出他的善行来。(雅三13)
等候中的祷告
     亲爱的主阿,惟有在基督裡的生命才有盼望,如今我们在世所遭遇的都是暂时的,惟有那连于基督的生命,使我们的等候成为有意义、有目的,也成为父天上帝旨意的一部份。我们必忠心到底地去尽「为祢受苦、等候祢」的本分,祢自然会成就祢的计划。奉主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
载自<<读经日程>>
-----------------------------------
19-8-2015

彼前五7-11
7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因为祂顾念你们。8务要谨守,警醒。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9你们要用坚固的信心抵挡他,因为知道你们在世上的众弟兄也是经历这样的苦难。10那赐诸般恩典的神曾在基督裡召你们,得享祂永远的荣耀,等你们暂受苦难之后,必要亲自成全你们,坚固你们,赐力量给你们。11愿权能归给他,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彼得勉励受苦的信徒,要用信心抵挡撒但的攻击及种种的苦难。
1.  撒但怎样攻击信主的人?
2. 基督徒应如何面对这些攻击?
3. 基督徒面对苦难的能力从那裡来?
   

在世上没有一个人能逃避罪恶的攻击,撒但也勤奋地每天在人心中工作,特别在末世的日子,罪恶的争战也不断剧增。
  彼得在这方面的体会很深,他警告信徒要儆醒,因为撒但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喫的人。人若稍微鬆懈,撒但就会攻佔他的心。彼得深深体会撒但的工作:他三次不认主仍历历在目,及后他在安提阿因为害怕犹太人,而假装与外邦人隔开,不与他们一同吃饭,被保罗当面责备(参:加二11-14)。
  彼得劝戒信徒要战胜撒但与罪恶,就要用坚固的信心抵挡,无论我们遭遇甚麽事情,都仍相信有神的带领及保护。神是爱,纵然有时我们根本不明白祂表达爱的方式,我们仍然坚信祂不会叫我们的生命陷入罪中,撕裂我们。
  信心抵御罪恶,也是表明我们在基督裡是有盼望的,纵然我们常有软弱,但我们仍是坚信,有一日当主再来的时候,生命就会得到完全,战胜罪恶,成为荣耀的生命。
 我是否能够到任何的地步,都是坚决信靠神呢?
------------------------------------
转载自《生命福音事工》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加入团契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神州团契 ╋(始于2006)

GMT+8, 2025-10-9 05:41 , Processed in 0.10539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