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是唯一的盼望 在基督教里面,这一切都不成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在基督里早就解决了。在基督里,我们找到真正存在的根基、存在的源头,还有存在的价值。因为基督已经复活。 复活与存在的意义如何呢?基督的复活与我们的思想形态,以及我们对存在的解释,有非常大的关系。初期教会清楚知道,基督如果没有复活,所传的就是空的,所信的也是空的;但因着基督复活,所以我们就不是空的。 存在主义讨论虚空,就好像虚空存在一样,他们把虚空讨论得有头有尾,把存在讨论得虚空,把虚空讨论成存在;替虚空发现了存在,替存在发现了虚空。这是伟大的发现,而这是由存在的“人”所发现的。 在基督信仰里,许多现代人所不能解答的问题、痛苦,可完全找到答案。基督教思想与信仰的广大性、深奥性,将远超过任何一个自以为义,或是自以为满足的人所得着的。 如果要把基督教说成宗教,那它应是唯一的宗教。因为这个宗教有一个和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点,就是本质和来源不同。基督教从上帝的启示而来,它和从人的内心所觉悟的、片面的、错误的、犯罪以后所曲解的真理,是不能等量齐观的。 耶稣基督的死与复活构成信仰的中心,这信仰的内容是启示者对被启示者启示的。 上帝最大的应许就是叫人得永生,上帝的旨意不是要人死,人死是罪的工价,而上帝的旨意是藉着基督叫人得着永生。 盼望永生是由永恒性产生出来,盼望从能坏的、有限的,进入无限的、永恒的、不朽的里面。盼望的终极就是永远的存在,而这永远的存在用另外一句话来说,就是复活。如果死是一件不能推卸、不能抗拒的事实,那么复活就是一种超越一切有限的永远表达。 文化上的复活观 不朽性、永恒性、盼望、复活,这些观念存在于什么文化中?中国、印度、希腊、米索波大米亚文化有没有复活的观念?如果有,是否早就被曲解变相了。六道轮回的思想,藉着再投胎,充份表达了人们对于生命长存不灭的需求,这个思想,也就是东方印度的佛教:在西方,苏格拉底提到灵魂的存在,但他没有提到投胎再世。柏拉图在他的思想里,提到了另外一个字,就是“解脱”。我们要怎样才能从这个有限的世界中得到解脱呢?这实在是宗教与哲学中最深一层的需求。 人们的宗教性和永恒性连在一起,宗教性和盼望不能分开,而盼望的表达只有藉着复活,无论是曲解、或是正解。大凡比较接近圣经思想、没有六道轮回观念,比较原本的、完整的、清晰的思想,都属于正解,我所认识的埃及思想是一例。 埃及人用各样香料、各样最贵重的东西把死人包起来,做成木乃伊,因为相信死不是结束。 超越文化的复活观 上帝许可在最近这两百年间,让这么多的思想形态在思想界冲击,形成了东西方百花齐放的现象,有一个意义,就是:我们的时间到了,我们可以更客观地、更准确地、更清楚地去分析各样人间伟大的认识论,藉着圣经永远不变的真理,将可找出他们的毛病和缺点。 前几年一位天主教的神学家写了一本书,叫《上帝存在吗?》。这本书提到,我们已经来到一个可以更公正、更了解、更有足够的力量来批判世界一切思想的世代。 埃及人的思想比较接近圣经,但也不全然正确。我们对于人死而复活的盼望早于约伯记,也早于整个圣经的写作年代。摩西写五经的时候,复活的观念已经在埃及存在了,这样是否显示圣经抄袭了文化? “上帝”这个字在基督教还没有传到中国以前,中国人已经使用了。那么是不是表示中国人认识上帝比基督教传人更早?宋朝的程子说:“按其形体而言,谓之天;按其主宰而言,谓之帝。非有二也。”按形体而言,天上那掌握的主宰者,是上帝,所以非有二,是一位。虽然位格的解释不清楚,但当我们翻译中文圣经时,就用了“上帝”这个名词,这是否也表示圣经受它的影响?答案是否定的。 上帝许可写圣经的人用当时人所用的名词,但背后所含的意义却绝对不相同,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清楚。圣经里的“上帝”和孔子思想里的“上帝”有不同的份量和本质;照样地,摩西所提到的复活观念,和埃及所提到的复活观念,也是不一样。 埃及人所提到的复活,指的是人经过几千年以后复活;但圣经所提到的是即刻性的复活。 如果摩西有复活的观念,为什么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还为复活的事争执不休?因为法利赛人找到复活的观念,不是从摩西五经,而是从圣经其他卷书,特别是先知书;而撒都该人从摩西五经里根本看不出有复活的观念,所以他们否认人复活的说法。 亚伯拉罕的信仰 亚伯拉罕所信的上帝,是使死人复活,使无变有的上帝。第一,他叫死人复活,因他有复活的大能,能救人脱离罪与死的朽坏性捆绑,把人从朽坏中救到不朽中;第二,使无变有拉丁文的意思,是从没有中产生出来,这是上帝的创造工作。 在上帝的创造以及救赎当中,亚伯拉罕将救赎放在首位。亚伯拉罕知道上帝是叫死人复活的上帝。亚伯拉罕相信,即使他杀了以撒,上帝却能叫他复活。上帝能叫以撒从无变有,又能叫他从死里复活,这样的信念在希伯来书的信仰里,成为一个力量。 希伯来信仰与希腊信仰最大的不同,便是希伯来信仰着重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和从其中所得到的生命力,惊奇、领受、觉悟、交通;而希腊信仰及整个文化基础,都是在探求、追求、了解、分析、推敲。这实在是人本和神本不同出发点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文化,这两文化奠定西方文化的基础。 亚伯拉罕不需要从埃及借复活的观念,他有极大的信心,能把从上帝而来的启示,一字未改、一字未减地吞下去,成了自己生命的力量。所以亚伯拉罕的复活观念,是直接从上帝来的。 除此以外,在旧约里还有什么复活的观念呢?约伯记十九章二十五节:“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着,末了必站在地上,我这皮肉灭绝之后,我必在肉体之外得见上帝。”肉身腐朽后,怎样得在肉身之中见他呢?这是对复活有绝对把握的信仰。 在上帝的启示里,他把这个伟大的信仰给了人类。在最早的两卷书,也就是创世记与约伯记里,上帝在信仰的中心点里已经奠定了复活的观念。因此,当众先知把复活的观念更清楚地表达出来时,亦只不过是这些的注脚罢了,可见信心之父亚伯拉罕和约伯所领受的启示,都是高过所有的文化。 盼望与应许 我们可以来看圣经里的许多应许。 从人产生的是盼望;从上帝来的是应许。当我们一说:“我希望”时,上帝便说:“我给你。”他一应许,我们便少了许多眼泪。上帝的应许是解决人盼望的真正力量。当上帝将应许赐下来的时候,我们的盼望便有了依靠,也有了保证。信与盼望连在一起,因为信是所望之事的实底。一个人有信仰,信仰就使他产生盼望,而盼望就是从信仰产生出来。 信仰是根据上帝的应许,为这缘故,基督教所给人信仰的力量是大得不得了的,超过所有的文化给人的盼望。人往往在文化中摸索、盼望,期待抓到一些东西,但在上帝的道中却不必如此。 在上帝的道中,只有“是的”。上帝的应许,在基督里都是阿们,都是真实,不是影子,不是映像。上帝不是人理性的产品,人的理性才是上帝的产品。 上帝是真理的本身,他把真正的、永远不变的真理,藉着启示成为人生命的内容,这个内容里应许了人要复活。 圣经一共有十次记载复活的事情,以利亚复活了一个人,耶稣基督复活了三个人,彼得复活了一个人,保罗复活了一个人,在启示录中也提到了另外两个见证人的复活,以及耶稣基督自己的复活,总共是十个。 这些复活的事情未曾产生以前,亚伯拉罕已经信上帝是叫死人复活的,这样的信仰使他有足够的资格称为信心之父。现在,上帝要把他的能力,就是他的工作能力,使死人复活的能力,让以利亚表现出来,因此预言也就从以利亚开始。 以利亚面对着那个童子,口对口,鼻对鼻,向耶和华祷告,那个人便复活了,这是所有的经典,世界的宗教中所没有的事。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神州团契 ╋(始于2006)
GMT+8, 2025-7-10 10:40 , Processed in 0.05803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