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太21:23-27
主耶稣的生命充满了冲突与争战的生命,特别是从他被神膏抹的那一刻起。法利赛人和文士没有攻击他先知的位分,而是被他所担当的特殊职分——弥赛亚的职分,绊倒了。因为他们拒绝承认他是神的儿子,是被神拣选的仆人,是要将救恩带给世人的那位。而当百姓更加清楚主耶稣的特殊位分时,法利赛人的反对也逐渐达到了顶点。于是,他们千方百计就着他的话陷害他,竭尽所能地激动百姓反对他,又使百姓抵挡他的话语,拒绝他的教训和做工,还想尽办法要公开控告他。但是,尽管有这一切的反对,主耶稣还是忠心,继续照他职分的要求去做,继续教导百姓、医治病患。
在这段经文中,我们看到主耶稣再一次因他的职分而受攻击。他职分和工作的合法性公然受到质疑,因为法利赛人企图抹黑他的形象,说他是一个不守律法,也不受神差派的夫子。法利赛人企图挑动众人非法攻击主耶稣,好叫他人为他们除掉耶稣。但在这段经文中,基督为他职分的合法性进行了分诉。他在分诉中不但阐明了他的职分是从神而来,而且所用的方式便于他证明他的神圣职分。后来,这一点又藉着他的死得以证实,因为他的死向世人宣告他就是救世主。
为抵挡撒旦的攻击,基督为他的权柄而分诉。
我们要看以下几点:
1. 主耶稣的权柄受质疑;
2. 主耶稣为自己的权柄分诉;
3. 主耶稣证实自己有权柄。
1.主耶稣的权柄受质疑
初读这样一段经文,我们会得到这种印象:主耶稣似乎没有公正地对待那些反对他的人,反而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然而,如果我们更仔细地读这段经文,这样的感觉就会立刻烟消云散,并且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主耶稣对他仇敌说的话的真正含义。他并不是在作弄他们,而是给出了一个对应他们的意图和言词的答案。
要看明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明白,这些法利赛人在这里说这些话时,他们的态度和目的是什么。他们向主耶稣提出的质问非常无知而空洞。当时,主耶稣在殿内同百姓说话,并回答了另外几个问题,大概就是这时候,他们提出了这个质问。虽然主耶稣知道对他的反对正在达到顶点,但他仍然回到耶路撒冷,开始在殿内公开教训人,并且仍然顺服地遵行他天父的旨意。就在他做神的这些事工时,法利赛人提出了这个质问。
然而,他们提出这一质问的目的,是要反对主耶稣,并破坏他的事工。在记载这一事件时,路加说,祭司长和百姓的尊长都想要就主耶稣所说的话抓他,然后杀掉他;“但(他们)寻不出法子来,因为百姓都侧耳听他”(路19:47-48)。百姓热心听他的话,并把他当作一个先知,正是这一点使祭司长和百姓的尊长更加恨他。这也是他们现在正在想办法,使百姓反对主耶稣的原因。他们想要挑动百姓反对主耶稣,好让百姓自己置他于死地。
因此,法利赛人企图控告他说僭妄的话,(于是)就激他说他是神或是从神而来,这样他就会被石头打死。在当时,被石头打死这样的事很少发生,但对于说僭妄话的人,即使在罗马人的统治下,他们也可以劝说百姓这样做(参见约翰福音10章)。法利赛人不但试图对百姓和官长说,主耶稣是一个煽动者,而且还试图使百姓反对他。他们一再质问主耶稣的权柄,并暗指他一直以来所行的和所传的,都是靠着他自己的能力,仗着他自己的权柄。
这就是他们提问的意图。他们根本不关心主耶稣职分的合法性,也不关心他的权柄,以及这权柄从何而来。他们正试图挑动百姓反对他,因为他们嫉妒百姓跟从他,正如他们嫉妒百姓跟从约翰一样。他们虽然害怕百姓,但还是不断地试图说服百姓去反对主耶稣。在此,他们攻击主耶稣的真实动机就暴露出来了。法利赛人和祭司长想要在不经过正当法律程序的情况下除掉主耶稣;也就是说,他们想要不经过审判和定罪,就将他从“台上”赶下去。他们不想由此引发大问题,于是决定暗中除掉他。他们也不想让自己的良心受法律审判的搅扰,那么,就让罗马当局处理这件事吧。他们想要以这样一种方式,一种不会引起骚乱的方式,杀害主耶稣。因此,他们想的解决方案就是,不经过公正的审判就处死他。
2. 主耶稣为自己的权柄分诉
这就使得我们更要去注意主耶稣是如何回应和分诉的。我们有时会对主耶稣在此回应的方式心存疑问,因为他是以提问的方式来反驳对方的问题。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突出他自己,也不是为了强调他分诉的合法性,而是再一次提到施洗约翰。
主耶稣问了一个有关“约翰的洗礼”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关乎其权柄的来源。他问,约翰做事是仗着什么权柄,即约翰是仗着什么去施洗和传道的。
这是一个问答游戏吗?不,不是的。因为主耶稣藉着提出“约翰的洗礼”这个问题,间接地指向他自己和他自己的权柄。而且正如马太福音第3章所提到的,主耶稣也受了约翰的洗。主耶稣受洗,并不是因为他也从自己的罪中悔改,而是如马太所说,因为他“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主耶稣受“约翰的洗礼”表明基督受膏担当起他的职分;这乃是印记,是在众人面前宣告他的神圣职分。主耶稣受了洗,神的灵仿佛鸽子从天降下,又有声音从天上来。所以,他的受洗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神圣印记,也是对他神子身份的肯定。
“约翰的洗礼”向我们表明了基督受洗的重要意义,也向我们说明了主耶稣是如何亲自担当我们的罪。他在约旦河的水中受洗,为要在众人面前显明,他担当了我们的罪。这样藉着他的宝血,我们一切的罪在他里面都被洗净了。他受洗,乃是因为他必须要“尽诸般的义”。
他必须要显明神的义。为此,他就要以他的死来承受神的公义和忿怒,并以此彰显父神对以色列和万国的怜悯。因此,这个有关“约翰的洗礼”的问题,同时也就是关于耶稣权柄的问题两者完全是相同的。正如耶稣自己所说:“我也要问你们一句话”,更确切地说,他要问的是同一个问题。耶稣提的问题也就是解决法利赛人所问的关键耶稣问的这个问题是关键,以此就可以回答法利赛人提出的那个问题。如果法利赛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那么有关耶稣的权柄问题,他们自然就会有答案。
在此,我们必须注意耶稣赋予约翰的重要地位,以及在为耶稣召聚他儿女的神圣道路上,约翰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此刻,对法利赛人来说,形势急转直下。如果你看看路加福音20章对此的记载,就会清楚当时事态的急剧转变。因为自从施洗约翰死后,百姓对约翰和主耶稣的认识就开始发生变化。约翰的死对于教会的召聚工作,也就是主耶稣的传道工作而言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所以我们可以说,约翰是为主耶稣殉道,为他的主而死。即使在耶稣离开耶稣撒冷的时候,百姓还是因为约翰的死而改变了看法。百姓把约翰当作一个先知,因此当耶稣重返耶路撒冷时,自然就有极多人跟从他。而主耶稣提到有关施洗约翰的问题,就使得百姓转向他。正如这段证道经文所说,百姓相信约翰的职分是从神而来的,他们把他当作一个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