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约6:65-71
引言:一夜风雨后,园主来到园子中看到不少树都枝叶折断。特别其中有一棵斑斑驳驳,满目疮痍。但同时见到另一棵树,外观似乎没有遭受什么折腾,却横陈在地上,何至于这样呢?走近一看,原来它的树心已被蛀空,才在风暴中猛然猝倒的。这可比作彼得和犹大的光景。
在基督临近受难的重大考验之日,耶稣十二个门徒都显出自己的真相。固然大多数一时都逃离了,而其中以彼得和犹大最为突出。彼得三次否认耶稣,犹大出卖主。他们倒底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耶稣在他们身上是如何进行他的工作,他们两人又是怎样反应的呢?今天就是要从圣经的记载中研究一下两个人的人生表现和结局。让我们也看到耶稣是如何对待他这两个门徒的。人最终悔改得救与否取决于什么?是何原因导致彼得和犹大,同犯罪行的人,结果却大不一样呢?他们的人生对我们今天有何教训。
I、棱角磨光的彼得
彼得的名字是一块会滚动的石头的意思,他从前叫西门,他是约翰的儿子,很可能是加利利伯赛大人(约1:42;44)。彼得和他兄弟安德烈都是以捕鱼为生,在加利利海风浪中大施身手,是经验丰富的渔夫(太4:18;31:16)。他们俩也和雅各及约翰同行,彼得和他兄弟原是施洗约翰的门徒。安德烈在认识耶稣为上帝的羔羊后,他先去找到他哥哥彼得说:“我们已经找到弥赛亚了。”于是就领彼得去见耶稣,耶稣见到他就说:“你是约翰的儿子西门,你将称为矶法”(亚兰语,也是石头的意思)。但这次会见表面上似乎并没有在彼得身上产生重大影响,他仍回迦百农去重操旧业。
这样一天终于来到,耶稣在加利利海革尼撒勒湖畔,许多人蜂拥到他那里要听他讲道。人太多了,简直无法宣讲,他就上了靠湖岸的两只船中的一只,就是登上了彼得的船,也开始进入彼得人生的小舟。他借这船略为撑开就利用这地势对众人讲道。讲完了,就叫彼得下网打鱼。彼得心想这位木匠出身的耶稣怎么指使打鱼打了大半辈子的人呢?何况他已整夜劳力,结果一无所得。耶稣却叫吩咐把船开到水深之处,在那儿下网打鱼,经验和常识都会对此作出抗议。但为了听主的话,彼处就顺从了。
谁知当网下下去时是漫不经心的,但起网时却是目瞪口呆,鱼竟多到险些使网破裂。反常啊!简直是神迹啊!加利利的老渔夫这样想。因为鱼多得使船都要下沉了。在这时,彼得突然意识到在自己面前的非但不是无知的瞎指挥者,甚至也不是一位经验老到的渔夫。彼得就俯伏在耶稣脚前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就是在这种感悟和自我认识中,反使耶稣与人最接近,最亲密。耶稣就在那时呼召彼得,安德烈及来帮他们起网拣鱼的雅各和约翰。耶稣说:“不要怕”──不要怕放弃了捕鱼的生涯就无以为生,不要怕世人的讥笑,或家里的拦阻,不要怕没有经验或任何挫折。“从今以后”“来听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太4:19)。彼得就此蒙召为主的门徒!不久耶稣以神迹医治彼得岳母的热病,她好了也起来事奉主(太8:14-15;可1:20-31;路4:38-40)。以后耶稣也带着他首批门徒在加利利、低加波里、庇利亚、犹大等地工作,行神迹、医病,包括在迦拿使水变酒(约2:1-11),及使管会堂的睚鲁的女儿复活(可5:22;37,路8:41;51)。
在耶稣工作一短时期,也经一整夜祷告后,他就将先后在各地召来的十二门徒设立作使徒(太10:2-4;可3:13-19;路6:13-16)。彼得非但列在其中,而且名单上排名第一。可能既属第一批蒙召的门徒,又因为年龄较长,主耶稣看得更深远,彼得将在他的事工中担负重任。
彼得在跟从耶稣后有几件较突出的事被记在福音书中,非但可以窥见他的性格,也可以看到他灵程的高低起伏和变化。
海上行走的经历。在十二使徒中唯有他曾经有过。一次门徒在海上与风浪搏斗,耶稣山上祷告完了就从海面上走过来,在黝黑的夜晚,门徒精疲力竭又忧心忡忡时,看见海面上黑影飘浮疑为鬼怪,但一道坚定的声音穿越风浪传入他们的耳鼓,耶稣说:“是我,不要怕。”惊魂刚定,彼得就发出回电:“主,如果是你,叫我也从海上走到你那儿。”耶稣说来吧!彼得这位经验丰富的渔夫不是纵身跳入海中,而是战战兢兢踏在海浪之上,当他注目凝视耶稣,心中荧回主的话:“不要怕”,“你来”时,他拥有一种从未有过的经验。但一当他的眼目不知是回头看船中苦苦挣扎的同伴而自鸣得意,还是环顾四周呼啸的冲着他而来的狂风巨浪,他怕了,立刻觉得他要下沉了。他马上叫道:“主啊!救我。”耶稣赶紧来伸手搭救他,彼得在海面上行走后又下沉的经验使他知道人成功和失败,能否凌驾在险恶的环境中,及不与世浮沉的关键在于用信心的目光认定耶稣,专心仰望主。不论是想到自己,看其他人,或顾四周的环境,都是使我们下沉灭顶的因素(太14:22-33)。唯有一直仰望基督,凭信心按他的吩咐去行。
另一次经历显示彼得对基督有卓越的认识,当耶稣问门徒:“人说我人子是谁?”门徒争先恐后回答说这,有说那。耶稣紧接着说:“你们说我是谁?”信仰耶稣的关键不取决于别人说什么,不论褒和贬,重要的是自己如何认识耶稣。当主这样一问,其他门徒一时默不作声,这时只听见彼得说:“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儿子。”一个人在这种场合所讲的不会超过他自己所理解的,一个人真正信仰的也不会超越他实际上所认识的。耶稣多么欣喜他门徒中这个年长的门徒有这么敏锐的属灵的领悟啊!耶稣随即说:“西门巴约拿,你是有福的!因为这不是属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人不能为有属灵的领悟而骄傲,一切来自上帝。主接着指示他要把教会建立在彼得这样认识的根基上,教会是基督的,永生上帝儿子的教会,不是什么宗派创办人或教皇的。
彼得的灵程好坏都有独到之处。在门徒们有了以上的共识后,耶稣从此就指示门徒,他必须上耶路撒冷去,受长老、祭司长、文士许多的苦,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太16:21)。他是永生上帝的儿子,怕什么,人能把他怎样,他至终是得胜的王。但彼得一听就拉着耶稣,中文择为,劝他说,在英文希腊原文是责备他说:“主啊!万不可如此!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耶稣转过来,对彼得说:“撒但,退我后边去吧!你是绊我脚的,因为你不体贴上帝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太16:22-23)。
撒但的意思是敌挡者的意思,可以理解,正如耶稣不是要把教会建立在彼得身上,像有些人及天主教会所宣称的,而是建立在基督,永生上帝的儿子,这不能为阴间死亡胜过的盘石上,以及对这种认识的信仰上。照样,耶稣并非斥责彼得本人而是斥责横在彼得和耶稣之间的撒但,以及彼得有这种敌挡主的计划和思想。彼得体会上帝心意时是一块可爱的活石,可以建造在主的房角石,基石上;当他不体贴上帝的心意反体贴人的意思时,他就成了一块绊脚石。彼得是人,是一个有错误也有优点的人。是得蒙永生应许的,但现今仍然一时被软弱所辖制的人,任何人都是这样,夸口的不当指着有血肉膀臂的人,而当指着主夸口。
耶稣在登山变相时只有彼得,雅各和约翰和他同在,这番极为荣耀神奇的经历是为了要在主受害受屈辱时坚固门徒的信心。这印象是如此强烈深刻,以致彼得晚年在他致教会的书信中仍提及这段难以磨灭的印象(彼后1:16-18)。彼得和雅各、约翰在惊喜的神情中见到耶稣改变了形象,如烈日放光,又有摩西和以利亚来和他说话。彼得见两位先知将要离去就急率地对耶稣说:“这里真好!”光明、清静、神圣感人。他建议可以搭三座棚;一座为耶稣,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他并未想到自己,但他确实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路9:28-36)。耶稣没有答应他,但第二天领他们下山看见有人正等着他们的帮助和援救。彼得再次明白过来,在世上仅能预尝一下天国,并不能忘记世人的疾苦及放弃门徒的责任。基督教鼓励人灵修,找时间祷告,亲近主,但不要人出世修行,或在一个痛苦的世代中独自享清福,就是在自己灵性大喜的光景中都不要有片面的观点和要求。
彼得是一位好发表自己意见及爱讲话的人,他也常常将自己所想的一切流露出来,他不懂就问(太18:21;太19:27;可13:3;路12:41;可11:21)。他曾问耶稣饶恕人七次够吗?耶稣说是七十个七次,令彼得看到自己的不足(太18:21)。他又曾表示已为耶稣撇下一切跟从了主,这是没错,但接着问:“将来我们要得什么呢?”耶稣既鼓励他说必在今世得百倍,来世得永生。又借葡萄园工人的比喻(太20:1-16),又规劝他要明白上帝的恩典,只盘算个人得失是会错看上帝,及不满他的恩典的。这样在前的可能在后,在后的可能在先,灵性上摆老资格,在跟从主时专注于自己的贡献是很危险的。
基督在世的最后阶段中,彼得的个性,优缺点都显示出他是一个对自己认识并不很深刻的人。他灵性的经验必须来到一个重大转机的时刻,而唯有彻底破碎自己,才能重新建立自己。
在最后晚餐及之前的洗脚礼中,彼得很看重自己和主的关系,当耶稣表示十二门徒中有一个要卖他时,他也很忧愁并急于想知道到底是谁,又是怎么一回事。一旦耶稣说他受害时,就如牧人被击打,所有的羊都要离弃时,彼得几乎不忍听,他说:“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太26:33)。当耶稣回答彼得说:“我所去的地方,你现在不能跟我去,后来却要跟我去。”彼得说:“主啊!我为什么现在不能跟你去,我愿意为你舍命。”耶稣说:“你愿意为我舍命吗?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约13:36-38)。主也对彼得说:“西门!西门!撒但想要得着你们,好筛你们像筛麦子一样,但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不至于失了信心,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彼得说:“主啊!我就是同你下监,同你受死,也是甘心。”彼得所说都是真话也是真情,唯一的问题是他没有认识自己,没有看清自我的本相,未经严重考验的感情都是浅薄的。耶稣非常关心他,事前提醒他,警告他,但也给他应许,指示和安慰。
神秘,对未来莫测的情绪和十字架阴影所带来的忧愁笼罩了他们,以致在客西马尼园,尽管耶稣一再吩咐他的三个门徒,特别是彼得,叫他们与他一同儆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但他们如经上说仍是忧愁太甚,就睡着了。耶稣三次心灵挣扎恳切祷告回到门徒处,看见他们仍然睡着──在最不应当睡时睡着了,不可避免的危险和损失就注定了(太26:36-44)。即或在犹大领人捉拿耶稣时,彼得拔刀相助,他想拼命救耶稣,但这种身外的勇力并不能免除彼得在试探下的软弱。在远远地跟着耶稣往审判所去的路上,在门外混同生火取暖的人群中,在一个小使女的指控,及另一人声称下,彼得三次否认耶稣。最后一次甚至发咒起誓说:“我不认得那个人”,立时,鸡就叫了。耶稣从审判所出来,以充满忧愁而慈爱的眼神望着方才还振振有词说要与主同死的彼得。彼得一触及耶稣慈柔忧愁的目光就畏避,想起耶稣所说的话:“鸡叫以先,你要在次不认我。”他就出去痛哭。彼得此时热泪纵横,一个过去自恃,太过自信,没有看清人类,尤其自身本性软弱的人,失败的经验清醒了他的头脑。泪水明亮了他的眼光,彼得破碎了老我的尊严,开始在主的慈爱前真正认识了自己。
圣经没有记载彼得出现在十字架前,深沉的忏悔也是需要时间的。
直到复活的清晨,一位在墓前的天使告诉那些想来膏耶稣身体的妇女,将耶稣复活的喜讯告诉门徒,他特别提到彼得的名字,再黑的夜也不能使上天见不到一个悔罪的心,和所流苦涩的泪水。
猛烈的一击使顽石中的璞玉显了出来。复活的基督向他显现,彼得的心灵也再次复活了,约翰记载在提比哩亚海边,耶稣三次当众考问彼得及重新确立他的身份和在使徒中的地位。耶稣三次问他“你爱我比这更深吗?”“你爱我吗?”彼得现在知道谦卑了,他不敢说他比其他门徒更爱主,他甚至不敢说自己对基督有一种神圣、牺牲的爱,他只承认他是友爱、喜爱基督。一旦他认识自己,那无所不知的主更鉴察他的肺腑心肠,所以主三次委托彼得“你喂养我的小羊”;“你牧养我的羊”;“你喂养我的羊”(约21:15-17)。耶稣又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你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去的地方。”约翰注解说:“耶稣说这话是指着彼得要怎样死,荣耀上帝。”说了这话,就对他说:“你跟从我吧!”这时耶稣在以前呼召彼得得人如得鱼的基础上,对一个已重新认识自己的使徒再次发出了呼召,彼得从此就忠勇地跟从主,直到为主殉身。
在使徒行传中看到的不是一个胆怯而是勇敢,不畏恐吓、监禁及死亡所能威胁的彼得,甚至敌人都认出他的胆量(徒4:13-19;23:19-20)。彼得也不再是一个鲁莽冲动而是沉着谨慎的人(徒12:17);不再是骄傲自是而是谦虚的人(徒10:25-26;彼前1:13);甚至不是没有学问而是大有能力的人(徒4:13;3:6)。因为五旬节圣灵下降,又因为彼得经过考验和失败,已经在自己的软弱上看见上帝的大能,在自己的过失中看见主的大爱,主耶稣基督在他身上的工作没有白废,并终于看见了他劳苦的功效。
II、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犹大
犹大是加略人,按希伯来文与十二先祖中的犹大同名,有赞美的意思。但他的人生记录既不能赞美上帝,他自己也是遗臭万年,圣经对他记载不多。
有些解经家和怀爱伦同样认为马太8章19节的文士地指犹大说的,他曾来对耶稣说:“夫子,你无论往那里去,我要跟从你。”那位鉴察人心的主既未拒绝,也未欢迎,只是郑重地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这就是让他好好想想,你为什么要来就我,跟从我呢?我并无世上的名利可供你享用及追求呢!
他既是一个文士,可以说是十二使徒中文化程度最高的,至少我们知道他又是经管钱财的(约13:29;12:4-6)。因为耶稣一行到处奔波劳碌,膳宿周济都要有人负责,犹大可能善于理财又有文化就担当了这职份。约翰,他的师兄弟日后写福音时说:“他是个贼,又带着钱囊,常取其中所存的。”但看来他平时伪装得很好,不露声色,直到主耶稣被卖那夜,耶稣一再暗示门徒。但当犹大离开最后晚餐的大庭,门徒还是不知道究竟,还以为耶稣嘱咐他去买过节的东西或叫他去周济穷人呢!
可以想像当耶稣在客西马尼园三次祷告后,叫醒昏睡的门徒,对彼得、雅各、约翰说:“时候到了,人子被卖在罪人手里了,起来,我们走吧!看哪!卖我的人近了”(太26:45-46),门徒睁开朦胧的睡眼,在火把的光照下看见犹大为首,领了一帮人,而且带了刀枪、棍、棒来时,他们多么吃惊啊!犹大居然出现在捉拿主的人群中。“那卖耶稣的,给了他们一个暗号,说:‘我与谁新嘴,谁就是他,你们可以拿住他。’犹大随即到耶稣跟前,无耻地说:‘请拉比安!’就与他亲嘴,耶稣对他说:‘朋友,你要来作的事,就作吧!’于是那些人上前,下手拿住耶稣”(太26:47-50)。
犹大的心一度成了基督和撒但剧烈争夺的战场。耶稣想尽一切方法要使他知罪悔悟,以爱和忍耐打动他。但撒但开始将一点卖耶稣的意思放在他心里,他不拒绝,甚至敞开心门让撒但长驱直入,终至于让魔鬼完全的进入了他的心,左右及控制了他,最后利用完了,更将他推到死亡的深渊中去。
犹大即或最初来就就主时,动机不纯正,但就连彼得、雅各、约翰也并不完全纯正啊!犹大即或跟从主时有品格上的弱点、缺点、错误,其他使徒起先也是这样啊!主既不拒绝他,并愿意做他的主,犹大本有和其他使徒一样的特权和机会受教于主,天天被他的爱所感召,以他的真理改造自己。但他并没有这样做,并未真正悔改重生,并不愿丢弃罪,或放弃自我的想法。相反他在管钱时“常取其中所有的”,不是偶然犯错,而是成了习惯,经常犯罪。既不悔改,反而伪装自己常代表耶稣和使徒去周济穷人,也讲最漂亮的话,面对马利亚用香膏膏主时竟说:“何用这样浪费,为什么不变卖了用来周济穷人呢?”这是导致犹大败亡的一个因素。
其次,他怀着更大的欲望和野心,自视为有才干知识,超过其他的渔夫、税吏。妄想在弥赛亚国度中居高位。当耶稣提出要求,结果那少年官,财主忧忧愁愁离开时,犹大心想耶稣多么无用,不会笼络达官贵人,当他发现众人拥护耶稣作王,耶稣却退隐时,他又急又气,认为耶稣非将相之才,没有领袖欲和雄心。尤其当耶稣为门徒洗脚时,先是一怔,后是心为之一动,但最后就下结论:耶稣根本是卑贱的,不值得尊敬的,尽然做起奴仆所做的事,跟从这样的人真是丢脸,没出息。当耶稣洗他脚时,代之以闪过一下的感动之念,就根本卑视耶稣所有的表现。耶稣在席间一再不愿公开揭露他,尽管门徒催逼他,向他发问,他总还保留最后一个机会,以促使犹大悔改。
如果耶稣对十二使徒说: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时,彼得、约翰不能理解,犹大应当一清二楚知道耶稣所指的是谁,也可感受到耶稣不愿明明的揭穿他暗中所做的丑事所表现的爱和忍耐。在席间耶稣几次三番以言以行打动他,但每一次的抗拒使他的心地更加刚硬不化。他每次抵抗上帝的灵,就一次次为魔鬼留地步,使他得寸进尺。但当犹大用亲嘴暗号上前来时,耶稣仍忍耐想给他最后一次机会。他甚至不应当对耶稣所具有的神能有任何误解,就在捉拿耶稣时,耶稣问你们找谁,他们说:“拿撒勒人耶稣。”耶稣说:“我就是”。众人都退后扑倒,又如在耶稣医治大祭司仆人被彼得削去的耳朵时,就清楚的显明耶稣无穷的爱与无限的能力。但犹大非但利欲薰心,而且聪明的反被聪明误,他心想,众人拥你耶稣做王,你不做。今天罗马人将处死你,你还不揭杆而起救自己的命,并乘机推翻罗马吗!小人之心总是这样看主那颗宽广的心;人的聪明诡诈永远被神定为愚拙。
当他后来看到耶稣甘愿束手就缚,犹大想起耶稣前前后后对他所讲的拯救和警告的话,所行仁慈的举动及当天无悔的就义,又想到基督所宣告的上帝的国和大日的审判,在羞怒中返回祭司长、首领那里,谁知这次迎来的不是想前次柔和热情的欢迎,而是卑夷轻视并拒绝收回他的血钱,他悔恨交加,无地自容,丢了钱袋在地就出去上吊自杀了(太27:1-10)。
使徒行传1:16节彼得,悔改重蒙接受的彼得感触良多地说:“弟兄们,圣灵借大卫的口,在圣经上预言领人捉拿耶稣的犹大;这话是必须应验的。他本来列在我们数中,并且在使徒的职任上得了一份,这人用他作恶的工价,买了一块田,以后身子仆倒,肚肠崩裂,肠子都流出来。”多么可悲及丑恶的下场啊!一个名为“赞美”的使徒犹大,竟成了臭名昭著可怜可悲的叛徒,杀害上帝圣子的千古罪人,并等候最后大日的审判。一个人放纵罪,放纵自我会导至何等可怕的结局啊!
小结:彼得和犹大明显原来都是有缺点、错误,甚至一度在耶稣受害时犯了大罪的人。但根本不同点在于一个真诚知罪、悔罪,终于反败为胜成为光荣殉道者。一个是平时伪装,事败暴露后抗拒圣灵和主爱的呼唤,一步一步被魔鬼牵着鼻子走向身败名裂的地步。十二使徒中的这两位实足令人引以为训,主爱无穷,任何一个愿意得救的人绝不会沉沦;但任何一个心有诡诈,不论伪装得如何巧妙的人终必败亡。彼得和犹大的人生清楚指出了这一点,你我当怎样对待基督,怎样对待自己和别人?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神州团契 ╋(始于2006)
GMT+8, 2025-7-10 06:14 , Processed in 0.05276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