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州团契 ╋

 找回密码
 注册 | 加入团契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从敬拜赞美看后现代主义对教会的影响

2012-7-28 15:27| 发布者: 麦子| 查看: 13155| 评论: 3|原作者: 李健安--航天数码推荐

摘要: 前言 今天在东、西马来西亚几乎所有的教会,崇拜仪式中必有一段称为“敬拜赞美”的时段。这时段的特点乃是近乎清一色地使用短诗;且几乎都是以“赞美”为内容的短诗。再者,这段敬拜赞美所唱的短诗与崇拜过程中的 ...
前言

今天在东、西马来西亚几乎所有的教会,崇拜仪式中必有一段称为“敬拜赞美”的时段。这时段的特点乃是近乎清一色地使用短诗;且几乎都是以“赞美”为内容的短诗。再者,这段敬拜赞美所唱的短诗与崇拜过程中的其它环节,特别与讲台的信息,是完全无关联的。在乐器方面,除了钢琴之外,也使用电子合成器、吉他、敲击乐器、鼓、铃鼓等。另外,除领唱者之外,尚有两三位伴唱者。这种普遍的崇拜聚会现象,不只是风气,更是一股潮流,冲击、席卷着教会。

这样的敬拜赞美,表面上给传统教会的崇拜注入一股活力,也似乎吸引了一些年轻人参加聚会。但背后是一股教会世俗化的洪流,正在腐蚀教会的正统,进而对教会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使教会腐化,令人忧心忡忡。

(一)世俗化思潮

今日教会似乎呈现一股复兴现象。这现象透过敬拜方式的“更新”、聚会人数的“剧增”、“一些群众”出席与医治有关的聚会等,使教会呈现一幅热烘烘、欣欣向荣的景象。其实,追根溯源,这复兴现象背后是教会的世俗化。而这潮流背后有四股主要思潮的影响:

1) 后现代主义
2) 新纪元运动
3) 市场消费主义
4) 快餐文化现象

本文只处理后现代主义对教会之影响,其它三股思潮,将另行撰文研讨。

(二)后现代主义之定义

后现代主义是一个难以被定义的运动(叶永文等,2000:277)。但基本上,后现代主义是个反现代主义,并与科学理性分庭抗礼的运动;是个日益强调潜意识,自由浮动的象征与形象,观点的复杂多样性等的运动。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后现代主义是个“高级”和“低级”文化(电影、爵士乐以及摇滚乐)之间的界限趋于崩溃的运动,并与当今社会中重要性日益增长的“表演专业”(expressive professions)有关(戴维?贾里,1998:519-520)。

后现代主义不信总体论,否定有所谓唯一“总体透视”及“解答方案”之概念,进而排除绝对真理的存在(Ritzer,1997:8;Grenz,1996:12)。后现代主义因此标榜、奉行多元化之世界观、立场(Rosenau,1992:8)。在多元主义催化之下,后现代主义鼓励“百花齐放,百鸟齐鸣”。后现代主义之门户因此是宽的,包容性大。在后现代主义的纵容下,所衍生的是相对主义。

再者,后现代主义非常强调情感、情绪、直觉、省思、臆测、个人经历……宗教情操,神秘经历(Rosenau,1992:6)。

(三)“后现代主义”之特征

后现代主义本身有许多的特征。专事现代西方哲学教学与研究之浙江师范大学教授郑祥福博士列出以下与本议题有关之特征(郑祥福,2000:30-44):

a)非正典化(de-canonization):后现代主义批判一切即成的原则,排除一切权威,也不遵行任何的规则。

b)解构(deconstruction):后现代主义标榜的是一种杂乱无章、不确定性、互相冲突的形式、不断创造中的多元性。

c)反形式(anti-form):后现代主义反对任何的形式,而所标榜的是不确定性(indeterminacy)。这种不确定性渗透了艺术的表现,以致后现代的音乐是不规则的、拼贴式的、随意的。

d)无深度性(depth-less-ness):后现代主义否认所谓现象背后之本质,且排除任何的诠释。

e)即兴表演(impromptu performance):卡拉OK是一种对后现代观念的诠释,具有参与和即兴表演的后现代色彩。卡拉OK所追求的不是一种艺术创造,而是一种娱乐休闲方式,更是一种精神的松懈、情绪的宣泄。

f)注重参与和表演(performance and participation):后现代主义所标榜的是不确定性,因此在创作过程中,欢迎所有在场者参与和表演。然而,后现代的人所着重的行动乃是自我观照、自我发现、自我陶醉、自娱方式。

g)狂欢(carnivallization):狂欢乃是指后现代一种反系统、颠覆,一种喜剧式甚至荒诞的精神气质。狂欢消除了各种差异和界限,使所有的参加者即是演员也是观众。狂欢使人产生自己就是世界真正主宰的幻觉。

(四)后现代音乐之特征

后现代音乐反高雅之音乐。在电视机文化的长期熏陶之下,听众惬意的只是短暂的、转瞬即逝的娱乐性。这也反映出听众不愿花更多精力认真看待有深度的东西,因而被训练成了习惯于一次性的文化消费者。后现代音乐是随着这种文化消费的出现而出现的。后现代音乐所标榜的是一种简单、可按任何顺序演奏或随意反复的音乐(郑祥福, 2000:128-138)。

(五)“后现代主义”与“敬拜赞美”

5.1 “敬拜赞美”与时代精神

把后现代主义之特征与时下灵恩运动之敬拜赞美相对照,笔者认为赫士德(Donald P. Hustad)在其著作《当代圣乐与崇拜》中所表达的对敬拜赞美的观点与后现代主义是有其关联性的。

首先,赫士德认为当今社会有以下几项特征(赫士德,1998:312,313):

a) 这是个人主义与自我陶醉的时代
b) 这是消费主义的时代
c) 这是电子、计算机、电视、录像带及高级音响的时代
d) 这是流行音乐盛行三十多年后,愈来愈退化的时代
e) 这是灵性空虚的时代

由这几项特征中,赫士德认为通俗文明成为大众可以接受的标准,也是唯一标准。而对音乐的选择标准,是为了满足即刻的欲望(不肯等候),而不是真正的需要。社会大众的音乐素质普遍低落。人们追求特殊的经历,如东方的神秘主义、新纪元的自觉(以自我为中心)或灵恩派的崇拜仪式,并且从当中得到满足。

5.2 敬拜赞美之贫乏

对当代由灵恩运动所产生之敬拜赞美,赫士德“最初对这类新歌的反应,是感激与欢欣,因为这是神的子民受圣灵的感动,灵里得到复兴,以清新可喜的新歌表达出来,深受大众的喜爱与接纳……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笔者(赫士德)及许多教会的领袖与会友,却开始有些失望。现在许多非灵恩派的教会只唱短歌,其它如叙述属灵经历的福音诗歌、感恩的赞美诗歌、教导真理的诗歌,认罪、恳求或顺服的诗歌,一概不唱,只有赞美!而且对赞美的认知又是那么的狭隘”(赫士德,1998:315,316)。笔者非常认同赫士德的观点,并且深深忧虑,若教会只唱这些“赞美”短诗,灌输一些肤浅,甚至错误的神学观,而完全不唱那些有宝贵神学遗产的圣诗,那2年后的教会(甚至一些神学院),将是怎样的一个光景?

在评论灵恩派的崇拜时,赫士德认为:若说传统式的崇拜缺乏情感的话,那灵恩派的崇拜是否兼顾到理性呢?甚至,是否只是鼓励会众情绪化?(赫士德,1998:323)灵恩派提供了机会让会众参与赞美,但其崇拜音乐的内容贫乏,旋律、和声、歌词、谱曲技巧、表演技术等都不佳(赫士德,1998:324)。

5.3 敬拜赞美之后现代主义色彩

灵恩派的敬拜赞美,在许多点与层面上,正反映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音乐的特征。

敬拜赞美在整个聚会中几乎是一个独立的时段,与整个崇拜过程中的其它部分缺乏关联性。因为敬拜赞美是独立的,只唱赞美的短诗,并不发挥预备信徒的心进入听道状态的功能。因此,也不会选唱一些与讲道主题有关联的诗歌。其实,这也是反映后现代主义之反形式、无序、去中心、平行关系(不像现代主义所强调之“主从关系”)的特征(郑祥福,2000:33)。

后现代音乐铲除或模糊化“高级”和“低级”文化之间的界限。这类精神标榜反形式、不规则的、拼贴式的、随意的、简单的、可随意反复的音乐,及追求一种娱乐休闲方式,一种精神的松懈、情绪的宣泄,过于追求艺术创造,且缺乏深度。这恰恰反映在“敬拜赞美”中从来不采用极富深度的古典诗曲,例如:巴赫(J.S. Bach)、亨德尔(G.F. Handel)、门德尔松 (B.F. Mendelssohn)、布鲁克纳(Anton Bruckner)等的作品,且几乎不用圣诗,而一味只用短诗。

在表现上,敬拜赞美是灵恩派的敬拜哲学“敬拜即庆典”(worship is a celebration)的延伸。后现代主义之特征:carnivallization(狂欢)也可以译成嘉年华会、欢庆、庆典。“敬拜即庆典”之哲学有挑战传统崇拜的程序化、形式化,以凸显灵恩运动崇拜的非正典化、解构、反形式背后的后现代精神。再者,因是庆典,灵恩派之敬拜赞美所选的尽都是赞美的短诗,并且这时段常比讲道时间更长。由于敬拜赞美所注重的是“庆典”中崇拜者之参与和表演,着重参与者之自我观照、自我发现、自我陶醉、自娱方式,敬拜赞美因此制造了一种参加者既是演员也是观众的场合,并使参与者有一种自己就是崇拜中真正主体性的满足感。敬拜赞美模糊了神是整个敬拜唯一对象的意识。并有把敬拜赞美这时段的主体性转移至参与者、演唱者之嫌、之虑。

结语

今天教会之敬拜赞美令有识者深感忧心忡忡的,除了因教会已经遭受后现代主义之侵袭,并且教会正统被世俗化、腐蚀之忧之惧外,更甚的是,有一些短诗之神学是乱七八糟的,错误百出的。为此之故,笔者除了反对敬拜赞美所用之短诗背后之世俗化精神之外,也深深认为有些短诗之使用,在教义上的教导是负面而有误导性的。这一切皆令教会忧虑,是教会的危机。

作为教会之牧者、领袖,我们确实应当与主耶稣洁净圣殿时的心境、忧心认同: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约2:17)

参考书目

1. Grenz,Stanley J., A Primer on Postmodernism.Grand Rapids:Wm.B.Eerdmans Publishing Co.,1996
2. Ritzer,George, Postmodern Social Theory. New York:The McGraw-Hill Co.,Inc.,1997
3. Rosenau,Pauline Marie, Post-Modernism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Insights, Inroads,and Intrusions.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2
4. 戴维?贾里、朱莉娅?贾里著,周业谦、周光淦译,《社会学辞典》,台北:猫头鹰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8
5. 赫士德著,谢林芳兰译,《当代圣乐与崇拜》,台北:校园书房,1998
6. 叶永文、张力可、黄顺星编译,《社会学理论Q&A》,台北:风云论坛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
7. 郑祥福,《后现代主义》,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0

作者简介
李健安,马来亚大学农业经济学士,威斯敏斯特神学院宗教学硕士、哲学博士,费城天普大学社会学硕士。曾任马来西亚圣经神学院院长,2005年创办“福音文化中心”并任会长。

《教会》2008年11月总第14期(https://www.churchchina.org)

诚之按:此文最早出现在大使命月刊,第53期,教会音乐专刊(2004年12月号),后由《教会》杂志略为改写后转载。

1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航天数码 2012-7-26 16:59
二十六、我们是一群参与教会音乐事奉的同工,当我们在面临到传统 的诗歌与敬拜赞美的潮流冲击下,我们有点迷茫。我们知道 传统诗歌的神学性
,福音性,信息的传递相当强,而敬拜赞 美就强调个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以及敬虔生活,我们不知道 在这样世代身为主的门徒的我们当怎样面对这样的冲击?

答:你的问题里面已经有了很大的问题了。因为你说「敬拜赞美的诗 歌是关系个人的」,那为什么在大会中间唱?这个个人的吗?你明白吗?你的词句中间已经有很多的破绽了。

第二样,是关系敬虔的生活。那么「生活」为什么是在聚会中间?敬 虔生活不是敬虔的仪式,如果有敬虔的仪式而在出到礼拜堂外面,你 的行为没有敬虔的表态的时候那就不是敬虔的生活。所以你现在到底 是谈「生活」呢?或是谈「礼拜的仪式」?你到底是谈「个人」呢? 或者是谈「群体」与主之间的敬拜?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所以敬拜赞 美是最近兴起的一个潮流,我个人原是没有反对的。我们在聚会里面 我们有敬拜的成份,我们有赞美的成份,这是美的不得了的事情,这 是天上的样式在地上的一个形式的翻版,我们在地上过在天上的生活 。但是我告诉你,敬拜赞美如果专用一些完全不要传统诗歌,那么这 些人就有危险了!为什么?他们正在制在一种文化,让基督徒习惯那 种生活以后就不回原来的教会,而就隔绝了历世历代圣徒所领受的神 的灵的感动。圣经说我们要「与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的长 阔高深」(参:以弗所书:3 章 18 节)。现在伟大的诗歌传流下来 ,几百年,你全部不要了,你就习惯那几首现代的人所写的那些诗歌 ,结果习惯这种聚会,习惯这种赞美,习惯这种敬拜以后,回到母会 里面,回到原来教会的时候,什么诗歌你都不要了,而且不但不要, 不会唱了。那怎么办呢?我告诉你,其中可能有魔鬼的工作要教会断 绝那些伟大的圣曲,伟大的圣歌。然后使你们制造一种新的基督教文 化在里面麻醉自己。而在那种文化和那种诗歌的敬拜赞美中间那个神 学性的东西,教义性的东西,信仰的负责任那些的词句是少的不得了 的。所以教会慢慢变成进到这种情形之下就很危险了。

好,现在我讲更具体的。如果我是一个牧师(我本来就是),我这个 牧师本来是传统教会中间,看见传统教会太死板,太冷淡,太孤单了,这很多人都觉悟到,对不对呢?那我就把新的东西带来,我的教会 就变成有我过去我所领受的福音传统和神学精神,加上现在灵活的诗 歌敬拜赞美,那我的教会不是很完全了吗?你明白了吗?但是,因为我曾经受正统的神学训练,有过福音的传统,所以我里面的信仰已经 肯定了,再加上这个的时候我就以为很好了。但是我因为感觉过去的 东西很死板,我不再重要它了,我不再看重它了,我就看重现在新的气氛的感性的东西。那就在这种「我看重感性的气氛的东西」的时候 ,来参加聚会的人就不知道我过去有过多少从历史中间承受下来神的 恩典和信仰的传统,他们所领受的就这一套。等到我死的时候,他们就认为「这个才是传统」,「这个才是基督教的正统」。那么那一个 牧师本身是有过两方面,但是现在他带领的只有这一方面。到第三代 的时候教会就走样了,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所以无论如何不要忘记圣灵在教会历史中间所给我们的那些伟大的圣诗跟伟大的信仰。

但是我们注意到为什么在敬拜赞美诗歌里面好象很敬虔,很亲近上帝 呢?因为他们的节奏和诗歌的选择常常比较富于感性,而请问圣诗里 面没有富于感性的东西吗?不是的,所以我们不能把「感性」和「理 性」强迫分开。 你注意到我们唱那一首诗歌「主啊! 我愿为你烧尽 .... 」, 当范姐问你们会不会唱的时候,可能只有百分之五的人曾 经唱过,其它的都不会唱,所以范姐教的时候,她用很严肃,用很好 的音乐感情把它唱出来了。后来我上台的时候把它加快速度了,你注 意到没有?为什么呢?因为我认为她已经教的那么好了,如果把速度 再加快的,你会感觉那个诗歌比慢的速度美的很多,你明白吗?当你 唱的时候「.... 」,就变成进到那个气氛。 所以我盼望老教会不要 老气横秋, 唱诗加快一点。 在我的教会我把诗歌差不多都加快 30-40%,那这样整个教会就活起来了。我开始那个教会的时候,正是 所谓「灵歌」很丰盛的到处宣扬的时候,我一提倡「回到正统的伟大 的诗歌」的时候,很多人感到「唐牧师你讲道我很欣赏,就是唱歌很 古老」。但是等到过了五年以后,他们发现这太美好了,慢慢在那种 习惯敬拜赞美一年、二年、三年以后,慢慢就变成厌烦了,就慢慢变 成「不过如此」,而这些伟大的诗歌永远唱不厌的。所以这个音乐里 面的古典主义常常不容易影起人马上的欢喜,但是可以跟随你到死的 那一天还是伟大的供应。青年人,最好吃的是糖果,但是总有一天你 吃的厌烦。有几种东西从来不厌的 ---- 白水、白饭、盐。你讨厌了 吗?「我吃了几十年,我现在讨厌吃饭,我讨厌喝水,我讨厌吃盐了 」,那请你上天堂吧。

摘自唐崇荣第六界青宣大会问题解答  



引用 麦子 2012-7-28 15:28
很好的内容,已经推荐到首页了。

谢谢弟兄的投稿。
引用 航天数码 2012-8-2 18:27
谢谢,真高兴

查看全部评论(3)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神州团契 ╋(始自2006)

GMT+8, 2024-3-29 14:08 , Processed in 0.03557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