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州团契 ╋

 找回密码
 注册 | 加入团契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温州基督教圣诗发展历程(一)

2012-1-5 12:50| 发布者: 麦子| 查看: 4409| 评论: 0|原作者: 陈丰盛|来自: 《金陵神学志》2009年第1期

摘要: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以温州教会历史的不同时期为线索,介绍每一时期的教会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温州教会圣诗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温州教会 诗发展历程  教会历史中复兴所伴随的就是圣诗的复兴。温州教会发 ...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以温州教会历史的不同时期为线索,介绍每一时期的教会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温州教会圣诗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温州教会 诗发展历程

  教会历史中复兴所伴随的就是圣诗的复兴。温州教会发展的每个重要时期,圣诗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今日温州教会圣诗复兴的现状,离不开各个历史时期打下的坚实的基础。本文就以温州教会历史的不同时期为线索,先介绍每一时期的教会情况,再介绍和分析温州教会圣诗发展的历史。

  一、初创时期的“一鸣惊人”(1867-1907年)
  最早进入温州传道的是内地会英藉传教士曹雅直牧师。他于1867年11月抵达温州,并于1877年建成温州最早的教堂——花园巷堂。继内地会之后,英国偕我会传教士李华庆牧师于1878年抵温。李于1881年病逝之后,英藉传教士苏慧廉牧师于1882年年底来温。内地会和偕我会成为温州教会主要的教派,后期温州其它教派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从这两个教派延伸出来的。
  对温州教会圣诗发展起着“一鸣惊人”作用的,就是偕我会苏慧廉牧师。苏氏早在正式翻译温州方言圣经译本之前,就先编纂了一本罗马拼音的入门书和一本赞美诗集。在编纂时,苏氏采用中国民乐的五声调式建立本色格律,并以简易的长调、中调、短调、七调、八七调等曲调,令信徒习唱。苏慧廉的罗马拼音入门书和赞美诗集好编十年后,他的同工海和德(JamesW.Heywood)从英国来到温州传教。学会听、讲温州方言之前,他就先学习用苏氏编的赞美诗集唱诗。当他将一首诗歌唱完之后,旁边的中国人大为诧异问:“这是怎么回事?海先生还不会说中文就已经会唱了?”至今,《乐守主日》、《主日为圣》等苏慧廉当年创作的赞美诗歌尚为温州信徒所传颂。
  苏氏用中国民乐的五声调式建立的本色格律,在温州教会的影响极深。由于温州基督徒中有大部分不识字的,所以苏氏所编的曲调大受欢迎。温州基督徒只要记住苏氏所编的固定乐谱,就可以套入所有格律相同的诗歌中。今日温州教会中的许多老年基督徒,虽然看不懂乐谱,但也可以随口唱出这些曲调。笔者于2004年9月采访温州一对传道夫妇时,请他们唱了几首相应的诗歌,现整理于下:


  其中,长部的字数分别为8888,短部为6686,七部为7777,中部为8686,八七部为8787。据此所编的诗歌大多符合温州话的韵律,也有许多是根据温州方言中的土语,温州基督徒用方言唱这些诗歌则朗朗上口。
  该时期温州基督徒撰写的诗歌应属《为国求福歌》最为著名。该诗载于《(新编)赞美诗》第175首。这首由温州本地戚瀛茂牧师作词。《赞美诗(新编)史话》作者王神荫载:“他(指戚瀛茂)富有民族自尊心,看到19世纪末叶教案迭起,西籍传教士歧视中国教牧人员,深感只有国家康泰富强,才能免遭欺侮。在这首诗内,他首先‘求主眷顾万国万族’,但‘更为我国求主赐福’,说明基督教是国际性的宗教,但不能因此而失去爱自己祖国的心。他还提到爱国的理由:‘此处有我先贤列祖,原是我家故里,有我亲友兄弟父母,别处那能相比?’(第二节)他所求的是国家受保全,行仁政,土地出产丰盛,人民相爱无困苦……温州信徒唱时感到非常亲切,因此深入人心。有一位八十多高龄的老信徒,在1981年尚能一字不差地背诵此歌。”该诗由苏慧廉之妻苏路熙谱曲。王神荫说:“据说苏路熙很重视收集中国民间曲调来为赞美诗配曲。她为此特地雇民间曲艺‘吹打班’来家吹唱,记下温州的民间曲调。《为国求福歌》用的是五声音阶,为温州信徒喜唱乐颂。”

  二、发展时期的“百家争鸣”(1907-1958年)
  清末直到解放初期,温州与全中国的命运一样,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温州教会在这一长时期中经历了许多变迁。1907年,正值温州圣道公会教务蒸蒸日上之时,苏慧廉牧师离温就任山西大学西斋总教习,温州教务交由海和德牧师接任。温州内地会中许多爱国信徒分别于1910年、1912年建立“平阳耶稣教自立会”和“温州耶稣教自立会”。1919年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在温州建立浙南区会。1925年,温州圣道公会爱国牧师尤树勋因“五卅惨案”,在温州发起教会自立,成立“温州中华基督教自立会”。1929年,基督徒聚会处在温州平阳建立教会。因“五卅”惨案的影响,温州内地会和圣道公会西牧于1927年离温,造成教务空虚,两会先后改称为“中华基督教自治内地会”和“中华基督教自治圣道公会”。抗日战争时期,温州教会未大受挫折,教会事务处于稳定发展状态。解放后,温州教会经历许多运动,最终于1958年7月第一周进行六大宗派联合礼拜 。
  由于资料的限制,民国初年,温州教会具有特色的圣诗还是苏慧廉所编的诗歌,一本由苏氏所编的《圣诗》影响整个温州教会。不过,各宗派教会都使用各自公会所印刷的赞美诗。自1936年全国六大公会出版《普天颂赞》之后,温州许多教会纷纷购买使用,帮助各宗派在圣诗上走向合一的道路。
  解放后,温州多数教会走上“三自革新”道路,但各宗派的圣诗还是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各宗派都编印各自公会的圣诗。如1953年6月,温州中华基督教自治内地会出版《颂主诗歌》,1953年7月温州中华基督教自立总会发行《圣教诗歌》;1954年3月中华基督教循道公会温州教区出版《圣诗》。各本诗歌集的编者为了适应温州教会信徒学唱的方便起见,在诗歌目录之后附上一篇“乐理知识”,供教会信徒学习。独特的是,该“乐理知识”是特别适合温州基督徒的,因为它的编写是根据温州方言的发音而编的,使不懂普通话的基督徒容易学唱。最为明显的就是在第一点“数字符号”栏写道“简谱以1.2.3.4.5.6.7.来表示,唱的时候,音同温州话:荡、来、咪、番、沙、喇、涕。”在升降音方面,编辑者也用不同的温州音来替代,如用“#1”“地(De)”、“#2”用“黎(Re)或“哩”、“#4”用“非(Fe)”、“#5”用“西(Se)”、“#6”用“丽(Le)”、“b7”用“胎”或“滩(Ta)”、“b6”用“拉(La)”、“b5”用“删(Sa)”、“b3”用“埋(Ma)”、“b2”用“辣(Ra)”。虽然发音并不完全准确,但对于许多没有文化的温州基督徒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进步,因为他们可以不花很多的精力学习乐理,就能掌握发音。笔者现在教会中,经常还会听到长者们用这些不太标准的音唱谱。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神州团契 ╋(始自2006)

GMT+8, 2024-4-19 19:10 , Processed in 0.03730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